OHSMS18001内审员培训考题:组织在准备突发事件时一般要考虑什么?
(1)一般原则
1,编译目的。本文简要阐述了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确保安全。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相应的国家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应对某一地区某一类突发事件,预案只适用于制定单位的辖区和责任范围,层级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理。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2)应急组织和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其主要作用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运行机制。
1,根据应急处理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成员及相应权限。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对流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等环节的主管和协同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和支持机构为支线,明确界定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防和预警机制
应急计划的目的是假设发生意外事件,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准备。因此,预防和预警机制是该计划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控。确定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预警信息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信息来源和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和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式、渠道、监督检查措施、信息交换和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相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系统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改进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和发布程序等。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重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预警级别,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4)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运用反馈机制,合理运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抓住时机加强控制,防止事态恶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要把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水平。一般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科学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级别,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区别,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应急级别,明确启动预案的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和指挥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要求,明确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对于跨国(境)、跨地区、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不同的措施,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耦合事件。
3.信息提交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提交程序和时限,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及境外人员,或者可能影响境外的,需要向相关地区和国家通报,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紧急治疗。制定详细、科学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明确各级指挥部派出应急队伍的数量和措施,队伍集中和调配的方式,设备、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应急队伍之间的配合程序。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和程序。
7.紧急情况结束了。明确应急状态或应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组织和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救援活动的结束相区别。
(5)善后工作
1,善后。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服务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政策措施,以及卫生防疫、保险理赔等。
2.社会援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境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和监督。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和改进建议。
(6)紧急支援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的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务担保。明确应急资金的来源、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为政府资金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保障措施。
3.物质保障。包括材料分配和生产计划的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加工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和信息收集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畅通;明确参与应急响应的各部门、各单位的通讯方式,确保应急响应时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现场指挥部的通讯方案。
5.运输保障。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和使用状况,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申购单位的激活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路线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和分布、各单位应急准备和保障措施,并称为预案。
7.个人保护。制定救援人员紧急避险、疏散和安全措施,对基本满足紧急情况的人员规划建立避难场所。
8.技术设备支持。包括技术系统和储备、应急设施和设备、应急现场可用的应急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和相应的系统。
9、治安维护。制定突发事件中治安的各种准备方案,包括警力训练、布置、调度和工作计划。
(七)监督管理
预案的监督管理,就是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仅是给人看的,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把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作为预案修订和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和工作要求。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律法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的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和专业培训,以及培训要求。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处罚措施,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和问责程序。
(八)附则
1,术语解释。预案中特殊术语、术语、缩写和代码的定义,解释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等级以及相应指标的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和机构术语的编码。
2.计划管理和更新。明确制定、监督、管理和实施计划的部门和单位,规定计划评审和更新的方法。
3、方案解读部。明确计划批准、发布机关和解释部门。
4、计划实施时间。明确计划实施或生效的时间,一般从发布之日起算。
⑼附件
各种表格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成员联系方式、疏散图、资源位置图、应急设备使用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