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看鸟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双线推进:既要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又要感受自然之美、语言之美。
2.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微之处,然后阅读和评价作品,拓展和感受细致观察的美。
教材分析: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发现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课文,让学生体验静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验文字的表达效果。然后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篇课文不长,却是让学生理解“细心观察”的第一篇文章。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来区分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然后抓住关键词去感受细致的地方及其表达效果,初步明白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貌、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能抓住关键词去联想动态场景,体会文字中这只鸟的聪明,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本文可以激发生活中的观察意识,提高观察和描写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方法的改进。
学生感受分析:初三学生有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有地域特色的单词可以通过图文理解。我们对“仔细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提高自己的准确判断,增强自己的语言感受力。我们还需要对“仔细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和书面表达有更具体、更系统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了解船上这种鸟的外貌特征和捕鱼技巧,感受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2.能够结合文字理解细节描写,从不同的方面引导细节描写,比如鸟类的形态、动作等。
3.通过用行动品味关键句子,想象翠鸟捕鱼的场景,感受翠鸟的敏锐和聪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知味细心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在细节描写中感受语言描写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
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对比分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读课文。
课程安排:第二堂课
学习过程:
首先,查看导入:
1,单词检测:坐船?沙拉。沙拉?羽毛?羽毛?长嘴
安静?燕子和鱼。
2.“船中之鸟”指的是翠鸟。专题体现了作者遇见鸟的方式和随机观察的好习惯。
第二,研究文本:
1,了解仔细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会选择简单的描述,有时候还要仔细观察。让我们看看你是否能区分这两种方法。
给我看第一段:你自己看,说哪一句话算是细心观察。
学生交流:
“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雨篷上,沙子在响。”属于仔细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量,以及“沙拉沙拉”听到的声音。
"船夫穿着蓑衣,在船后使劲摇着桨."属于细心观察,因为看到了人物的衣服,感受到了他的力量。
(2)老师总结提示:只要你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的具体方面,那就是细心观察。第一段,仔细观察了环境和船夫。
2、寻找细心的观察,体会语言的魅力:
(1)自己看完课文的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仔细观察的句子旁边标上“δ”,看看作者还做了哪些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谈谈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听,谈谈细节。
(3)课堂交流:
默认1:翠鸟的形状。
它的羽毛是绿色的,翅膀上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也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色彩特征写出造型。)
老师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美啊!”是详细描述吗?
引导学生理解“色”是对外貌的概括,“美”是对感觉的概括。
预设2:翠鸟钓鱼
我正在想,它突然冲进水里,消失了。上课的时候,过了一会儿,它又长又红的嘴里叼着一条小鱼飞了起来。它站在船头,一口吞下了那条小鱼。
抓翠鸟的动作写钓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老师引导想象,体会翠鸟的敏捷。)
对比体验:你觉得哪个词最好?“冲”的力度和速度,“吞”的整体和快吃的样子。
老师总结:描述一只鸟,可以非常详细的描述它的形状和动作。
第三,拓展阅读:
其实另一个作家也喜欢翠鸟。先看看是怎么写的,详细说说写在哪里。
展示翠鸟的文字,自己阅读,组织交流。)
四、作业:
1.读一篇关于鸟类的文章,看看你在哪里做了仔细的观察。
2.试着自己去观察一个场景或者一个动物,试着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奇妙的发现。
黑板设计:
一只小鸟在船上
大致描述?仔细观察
环境?角色?外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