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上册教案五例。

1.高三数学上册教案例题。

首先,复习内容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算法

二、复习重点

向量的概念,算法的应用以及用向量知识实现几何与代数的等价变换。

三,具体的教学过程

1.学生备课,回家做作业。其具体步骤是:系统梳理相应知识;典型事例摘录;收集平时作业和测试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提出针刺训练的练习;准备思考问题和作业。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编制,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选。

2.学生可以分为提问组、回答组、归纳组(每组3-4人),三组可以组成一个大的探究组,过程中各组角色可以互换;教师从旁指导,控制教学节奏,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进行有机及时的讲解,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话题进行总结,以最完整的表达展示给学生。

题目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题目意图后,可以自己编辑或者在课本、资料中寻找合适的例子。

答题组:给出问题的答案或快速解题的步骤(由学生自己讲解),同时建立本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方法,讨论解题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错误和问题。

归纳组:对照相应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要点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以书面形式给出,可以充分利用投影向学生展示。

3.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上述顺序为每个环节准备相同的内容,学生选择一人作为主讲人,其余学生组成复习小组。讲座讲解完毕后,评审团会对其进行补充、完善、评估和修正。

4.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进行有机及时的讲解。

5.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个复习环节后,老师和学生* * *完成老师所选问题和例题的讲解,也采用启发式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回答问题。

6.课末,教师点评、归纳、总结(学生自行完成),评选本课“明星讲者”和“评价”。

第四,案例分析与反思

1.让学生走上讲台,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满足了他们的表达欲和尝试成功感,也让学生体验了知识掌握的建构过程。

2.因为他们要在课前完成作业和讲解内容,所以被迫全面复习章节,系统整理知识。这个复习环节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自觉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组织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才、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由于改变了课堂上传统的座位安排,学生获得了互相帮助的机会,学习差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有余力学习的学生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互助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打破老师出题,学生回答的单调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己的变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一类问题有根本的把握,发挥重要作用。以小组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联想,探究习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问题的背景,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找到相应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5.教学模式恰当,引人入胜。

“探究与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本课探究“向量的应用”,尤其是几何与代数之间的问题转化,难度相当大。要突破这个难点,首先要复习旧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设计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代数求值题。教师对思维方法的重视和思维水平的递进,让学生分享自己成果的乐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转换自然,授课及时,自然流畅,引人入胜。

6.体现先进理念,在合作中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是知识重组或重构的过程。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是二期课改成败的关键。本课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可以及时提示,发现问题,培养探索精神。从容易混淆的性质入手,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被迷惑。然后对向量并行的充要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学生对向量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时候引入综合应用题,自然,符合认知规律。学生探索,思维进一步升华,克服困难,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对探索和求知充满了兴趣和欲望,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快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如何实施,本课做了有益的尝试。案例的设计,具有时代气息,以问题为导向,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设计体现了老师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好机会。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索。

复习课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似乎很难处理足够多的问题,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用“焦点访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例2和例2的变式1,因为题目是“入口广,使用方便”,但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两种方法会得到两种相反的答案,这种答案称为“焦点”,其余的称为“外围”。在这里,老师不必花费精力在外围进行表面的启发和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要用在调动学生探索突破的重点上。通过交流“访谈”,可以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点上发光,能力在重要的伤害中成长,弱点在隐蔽的地方暴露,意志在细微的地方磨练。

2.高三数学上册教案例题。

教学目标

1.棱柱体、棱锥体、圆柱体、圆锥体、平截头体、平截头体和球体的结构特征将用语言概括。

2.空间物体可以根据其几何特征进行分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包容能力。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空间物体和模型,总结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1.场景导入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举例并相互交流,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题目。

2.显示目标并检查预览

3.合作探索、交流和展示

(1)引导学生观察棱镜的几何实物和棱镜的图片,并告诉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名同学发表小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棱镜的主要结构特性。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其他面是平行四边形;每两个相邻四边形的公边相互平行。总结棱镜的概念。

(3)提问:请列出你身边的棱镜并分类。

(4)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棱锥体和截锥体的结构特征,画出相关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法。

(5)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并演示物理模型,总结圆柱体及相关概念和圆柱体的表示法。

(6)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体、圆台体和球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表示法,借助物理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

(7)老师指出圆柱体和棱柱体统称为圆柱体,截头体和平截头体统称为截头体,圆锥体和棱锥体统称为圆锥体。

4.质疑答辩,解难释疑,发展思维,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他面跟随着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是棱镜吗(举个反例)?

(2)棱镜的任意两个平面可以作为棱镜的底面吗?

(3)圆柱体可以用长方形旋转,圆锥体可以用直角三角形旋转,平截头体可以用什么图形旋转?怎么旋转?

(4)棱镜和金字塔是什么关系?锥台、圆柱、圆锥呢?

(5)围绕直角三角形一边的几何一定是圆锥吗?

5.典型例子

举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面是多边形,另一个面是三角形的几何图形是金字塔。

⑵如果两个面互相平行,另一个面是梯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就是棱柱。

答AB

6.课堂测试:

教材P8,习题1.1A组1。

总结和整理

学生们学到了什么?

3.高三数学上册教案例题。

1.科目

填写项目名称(高中代数项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流程和方法:

提高…的能力...(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通过...(讨论、发现、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难懂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一般从其中选三种就行)

(1)讨论方法

(2)情境教学法

(3)问答方式

(4)发现法

(5)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简述引入话题的方式和方法(如本课话题的回顾、类比和情景推导)

(2)新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

①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比如奇函数的定义)。

②总结本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特别是针对一些应该注意的情况设置易错点,并加以强调。可以设计一个分组讨论环节(分组判断几组函数图像是否为奇函数,总结奇函数图像的特征。设置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的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易错点)。

(3)拓展延伸,即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新的讲课,一定要列出讲课的大致过程,但不必太详细。)

(3)课堂总结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4)作业改进

布置作业(尽量联系现实生活,有所创新)。

4.高三数学上册教案例题。

首先,介绍一个新的教训,并探索标准方程

第二,掌握知识,巩固实践

练习:

1.说下面这个圆的方程。

(1)中心(3,-2)的半径为5。

(2)圆心(0,3)的半径为3。

2.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3.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4.圆心是(1,3),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第三,延伸提高,举例说明

例1,中心在y=-2x上的方程,经过p(2,-1),与x-y=1相切(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

1,一个圆穿过(-2,1)和(2,3),圆心在X轴上。求它的方程。

2.求通过A (-10,0),B (10,0),C (0,4)的圆的方程。

例2:一座圆拱桥,跨度20米,拱高4米。施工时每4米加一根柱子,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圆过M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总结练习P771,2,3,4

动词 (verb的缩写)操作P811,2,3,4

5.高三数学上册教案例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绘制三视图的基本技巧。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和方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绘制,了解三观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体验三观功能。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点:画一个简单装配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表示的空间几何。

第三,学习方法和教学工具

1.学习方法:观察、动手练习、讨论、类比。

2.教学工具:实物模型,三角形。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主题

“隔岭视峰”是指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视觉效果可能不同。要真实反映物体,可以从多个角度看物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的三视图。

初中我们学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会画空间几何的三视图吗?

(B)绘画练习。

1.把球和长方体放在平台上,让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老师会巡视,学生画画后可以交流成果,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画出一个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在长方体上画出球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的三视图(物体放在桌面上)

画完后,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绘画经验。

在做三视图之前,你要仔细观察,了解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画。

3.三视图与几何的相互转化。

(1)通过投影显示图片(教材P10,图1.2-3)

让学生思考图中三视图所代表的几何图形。

(2)能画出截锥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理解空间几何有什么作用?你有什么经验?

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对以上问题发表看法。

4.请画出1.2-4中其他物体所代表的空间几何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巩固练习

教材P12习题1,2P18习题1.2A群1

(4)归纳安排

让学生复习并发表如何制作空间几何三视图。

课外练习

1.自己做一个四角形底、两边全等的三棱锥模型,画出它的三视图。

2.做一个上下底面相似、等腰梯形侧面全等的棱镜模型,画出它的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