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的概况是怎样的?

泰州是江苏省长江北岸的水陆交通枢纽和新兴工业城市。杨桐公路位于扬州市和南通市之间,在鱼亭河、东台运河、南关河和杨桐运河交汇处外侧穿过,是长江北岸东西部的水陆交通枢纽和何丽霞地区的入江门户。

它发展于春秋时期,长期归吴国管辖。汉代设立海陵郡。和扬州分分合合几次。1988年改为省辖地级市,下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和海陵、高港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

境内地势平坦,总体呈现由南向北中间高两头低的局面。沿江地势略低,西北低,河网密布,被称为“何丽霞水乡”。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丰饶、盐业发达而闻名。西汉吴王刘英曾在此设立“海陵仓”。南唐和宋朝都在这里设置了海陵监狱。明代设立运盐师,管理淮南盐业的生产和运输。自淮南盐业衰落后,台州经济也随之衰落。传统手工业发达,尤其以银器为地方特色产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食品等工业得到发展,其生产的空调、电机泵、发电机组、尼龙窗帘布、机制纸和纺织品享有很高的市场声誉。工艺美术以地毯、刺绣和绢花闻名。80年代后,台州家电行业发展迅速,春兰牌空调一度引领中国空调行业10年。

台州名胜古迹众多,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杜江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新四军黄桥战役暨东进谈判旧址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江浙泰兴独立团纪念馆等。有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琴湖国家湿地公园、兴化多天千岛湿地奇观、兴化水上森林、凤凰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河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等自然风光,有泰州学术研究院、兴化造船厂、郑兴华板桥故居纪念馆、梅兰芳故居纪念馆、青云寺、曲江楼、方上寺琴湖明日公园(又名乔媛)、岳武穆等。

台州-自然地理

泰州陆云泰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位于北纬32° 01′57″~东经119° 38′24″~ 120° 32′20″。

泰州南临长江,北接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它是江苏中部何丽霞地区五条入河入海水道的交汇点,是沿海、长江和内河的“T”型交汇处。泰州高港是长江重要港口。

整个城市呈南北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大直线距离约124公里,东西最窄处约19公里,最宽处仅55公里。全市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28平方公里。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占82.74%,水域面积占17.26%。

除了靖江有一个独立的山丘外,其余城市都是江淮两大水系的冲积平原。地势中间高,两头低。南方沿江真高一般为2 ~ 5米,中部高沙区真高一般为5 ~ 7米,北方何丽霞地区真高为1.5 ~ 5米。

靖江孤山,台州市区早晨唯一的独立山头,位于靖江市区以北五六公里的孤山镇,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面积5万平方米。它是浙江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残存矿脉之一。中国四大孤山中,鄱阳湖沿岸的大小孤山以美著称,广东肇庆山以美著称,杭州西湖山以韵著称。荆江山是名副其实的“孤山”——长江北岸,南通之上,金陵之下,是苏北平原唯一的山,所以相当有名。

台州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北部地区地势低洼,向心水网,从四周向下部集中。这里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是古代射阳湖的遗迹。

江淮分水岭从中部由西向东贯穿全市。境内河流大致以杨桐公路为界,北有淮河水系,南有长江水系。人们习惯把属于长江水系的老杨桐运河及其相连的河流称为“上河”,而把属于淮河水系的新杨桐运河及其相连的河流称为“下河”。从扬州到淮安的运河叫李和,李和和夏河之间的地区叫丽霞。高水位时,上游水位比下游水位高出约1.2m,平均水位差为0.9m..然而,李和河和夏河之间的水位差异很大。兴化是何丽霞地区地势最低的地方,俗称“锅底洼地”。

从泰州引江而来的泰州市,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足、降水丰富、雨热并举的特点。台州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在65438+10月。冬夏两季南北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4.4℃-15.1℃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7.7mm,雨天数113。但由于季风的影响,降水变率较大。

台州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夏为东南风,秋季为东北风,冬季为偏北风。台州一般从165438开始3月底4月初入春,6月初中旬入夏,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一般来说,冬季4个多月,夏季3个多月,春秋两季2个多月。总的来说,本市四季气候特征明显。

春天,这个城市的天气多变。春天冷暖气团相互竞争,旋前旋后,所以天气乍冷乍暖,晴多雨少。俗话说:“春天,孩子的脸一天变三次”。春雨对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绿化和生长,以及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和发芽。

头发极为有益,真是“春雨贵如油。”

初夏,来自太平洋的暖湿空气会带来一段高温多雨的天气。这个城市夏季最典型的两种天气是梅雨和夏旱。正常年份初夏(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常出现阴雨连绵天气。这是因为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势均力敌,形成了一个准静态的锋停天气系统。此时江南的李子成熟,故称梅雨(又称“黄梅雨”、“微雨”)。古诗词“黄梅时节雨纷纷,草塘处处蛙”就是雨季的写照。梅雨天气通常持续23天左右。梅雨有利于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夏季风强弱不同,雨季有早有晚,持续时间有长有短,降水也有多有少。常有“空黄梅”或“干黄梅”、“涝黄梅”、“晚黄梅”等异常现象。异常的梅雨天气最容易引发旱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台州人民公园梅雨后的盛夏,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干热天气,正值三伏天,人们称之为“夏旱”。夏季干旱天气常发生干旱,尤其是“三天不下雨,七天少旱”的高沙土地区。盛夏,水稻生长的高峰期,需水量很大。其他秋作物如玉米、大豆、花生等。开始开花结籽,棉花开始开花,红薯根开始形成,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水分供应。

秋高气爽,冬风渐南。冷空气慢慢占据城市,气压逐渐上升,天气晴朗。此时风力不大,有利于这个季节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此外,每年夏秋两季,该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当台风出现时,会出现许多强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也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

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受寒潮影响。冷锋过境时(即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城市普遍降温,气压上升,有时还会出现大风、雨雪、霜冻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形成“三天冷四天暖”的天气变化过程。如果强冷空气向南爆发(即冬季风的强烈作用),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则为寒潮天气。寒潮是本市冬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入侵时会造成剧烈降温,有时会出现大风、大雪、冻害等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水陆交通、市政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台州城市-历史沿革

过江阴大桥就到了泰州,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海阳、海陵。秦州古称海阳,东晋时设海陵郡,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建于南唐,意为“太平盛世”。据马陵《南唐书》记载,南唐开国之初,是“提供一亿公款,不知限额,所爱,以海陵为泰州”。那就是因为泰州向国家缴纳了大量的盐税,又是苏北重要的陆、水、陆、咽喉。公元937年,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家富强、安全之意,故命名为泰州,这就是泰州名称的由来。这里河海交汇,气势磅礴,唐代诗人王维对此惊叹不已:“浮于淮上,天起万顷波,潮起喷于干坤,河在江中。”

周朝叫海阳,属于吴国。

西汉建海陵郡,属临淮。海陵县初凝时间历史不详。《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寿六年(前117)设临淮郡,辖29郡,其中海陵郡。海陵县因其由来而得名,《大一统清史志》(卷六十七)说:“因其地近海,故称海陵。”汉代海陵郡的位置不详。唐以后,县设在泰州市市区(海陵区)。

海陵县改名为辛莽汀涧,隶属于胡爱萍县。

东汉时,海陵郡属广陵郡。

三国间,江淮为魏武战场,海陵郡废。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海陵郡,属广陵郡。

泰州望海楼在东晋,海陵郡属广陵郡。

刘崧海陵县属于广灵县。

海陵县南七隶属广灵县。

南梁、海陵县改为海陵县。海陵县设立于东晋艺兮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葡萄五县。县城的位置不详。

刘宋明宇泰元年(472年),临泽县纳入管辖。永明元年(483年)和第五年,先后增设吉昌、海安两县。

南梁时期,海陵县划归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葡萄、临泽七县。海陵县属于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郡。

五年(573年)建立陈楠和宣帝,东广州改名为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至今仍辖海陵等七郡。

北周时,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五郡。葡萄县、临江县合并为宁海县。

隋朝,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被划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开帝九年,吴州改名扬州,海陵郡属扬州。杨迪大业初年,扬州改江都县,海陵县属江都县。江浦县并入海陵县。

唐代泰州老城海陵区,汉高祖武德三年改称武陵县,县内设武州。武德七年,武州废,改称海陵郡,属汉州。武德九年,汉州改名扬州,海陵郡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乾隆二年,海陵县东设海安县。唐玄宗十年,海安县并入海陵县。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将海陵县划归江都府。汉高祖武义二年,在海陵北部招远场设兴化郡。瑞中期,海陵县设海陵机构。

南唐,盛元元年设台州。泰兴县设在海陵南部的五个乡镇。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南唐元宗宝达十年(公元952年),在海陵县如皋场设如皋县,加泰州辖如皋县。同年,在海陵县东部设立静海所。马陵《南唐书》卷一:“改元为元,...以扬州海陵郡为泰州。”王祥之《纪·余省帝》卷四十:“相传为取通泰之意。”海陵县是泰州府所在地。

在后周,泰州是永琏国,隶属于扬州。它仍然管辖着包括海陵在内的五个县。

北宋太祖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州,隶属淮南道。太宗到道道三年全国分为15路,泰州属于淮南路。宗申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五郡。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滁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

南宋时,泰州为军州,隶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为成州,泰州下辖海陵、如皋、泰兴。绍兴五年,泰兴县改扬州,兴化县废为镇,隶属海陵县,泰州辖两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台州,台州学院一度迁至泰兴沙。绍兴十二年,泰兴郡再次划归扬州。绍兴十九年复兴化郡,仍属台州。孝宗干道第二年,兴化县改高邮军,不久属泰州。惜春四年,兴化县再次改为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两县。

元代泰州道自祖至元十四年设,属淮东路,至元十九年属江淮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两县。

明朝洪武初年,海陵郡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代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为通州。从此泰州不再管县,成了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在台州东北设立东台县。

古老的房子记录着遥远的过去。

民国元年(公元1911),南京临时政府废州,泰州更名为泰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江苏省分为五路,泰县属淮阳路。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道飞县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江苏省划分为15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江苏省划分为九个行政监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监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江苏省划分为10个行政监察区,泰县为第五行政监察区。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10年6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隶属通儒景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公署第一行政区,直至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泰县全境解放。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34年2月至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苏北伪满营和苏北绥靖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65438年10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署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公署第一行政区更名为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7县。

泰州古巷1950 65438+10月,泰州行政区与苏北扬州行政区合并为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设在泰州,辖泰州、扬州、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2市9县。其原辖的如皋、海安两县属南通行政区,东台、台北两县属盐城行政区。泰州行政区属于苏北行政区。扬州市直属苏北行政区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与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设在泰州,属泰州行政区。65438年10月7日,泰州分而治之,恢复建制,仍属泰州行政区。1953 1月,台州行政区被撤销。泰州市隶属扬州行政区。

6月,1954,11,泰州改为省辖市,由扬州机构监管。

1958年7月,泰州市改为直辖市,隶属扬州区。

1959 65438+10月9日,泰州市与泰县再次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设在泰州,属扬州地区。

1962年5月24日,撤销泰州县,恢复泰州市建制,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地区。1971年5月,扬州区更名为扬州区,泰州为地级市。

1983-65438+10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归扬州市管辖。

1996 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杨泰分离”:将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成地级泰州市,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

65438年至0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组建高港区。

由此,台州下辖四市两区和台州经济开发区。

台州-人口与民族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台州市实际户籍人口为4785759人。

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本地居民4742737人,其中农业户口3569774人,农业户口1172963人,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例为3:1。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03310,占总人口的50.22%;女性人口为2382449人,占总人口的49.78%。

每10万人中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为:大专学历2379人,高中学历12081人,初中学历36469人,小学学历34849人。在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大学学历占2.51%,高中学历占12.75%,初中学历占38.50%,小学学历占36.79%。

台州总人口由38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4779742人,占总人口的99.87%。少数民族6017人,占0.13%。人口在2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土家族1425,苗族1291,壮族570,回族554,布依族374,侗族370,满族267,彝族222。

台州市-经济概况

台州是一座迅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1996台州建市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5.2亿元,财政收入86.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6,543.8+0.209亿元。

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兴化市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姜堰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姜堰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强”称号。

鱼米之乡台州拥有耕地32.6万公顷,水域滩涂165438+3000公顷,是国家重点粮棉菜水产品生产基地。以无公害大米为主的和恒绿色食品基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世界500强”,而“巨佛指”银杏是昆明世博会指定的中国唯一无公害银杏,因其剑鱼、鲥鱼、鲢鱼而被誉为“长江三鲜”。5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台州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越。

泰州工业经济在江苏省处于中上游水平。各类工业企业34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3家,是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为主体的支柱产业。

春兰集团曾经占据台州经济半壁江山。

全市近100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56个产品位居全国前3,17个产品成为“单项冠军”,春兰集团、杨紫茳医药集团、灵光集团、钟丹集团、大星钢帘线、新世纪造船等一批企业年销售额突破6543.8+0亿元。

工业经济是台州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拥有轻工、纺织、冶金、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戴南不锈钢、靖江微电机、泰兴减速机、姜堰五金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培育了春兰集团、杨紫茳医药集团、新世纪造船等销售收入超6543.8+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灵光集团、美兰集团、林海集团、大星钢帘线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团队。中成药、VC、钢帘线、汽车零部件、离子膜烧碱产量全国领先,空调、冰箱、微电机、船舶成为全国重要生产基地。以医药高新产业园为核心,打造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医药城”。

春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50大企业集团之一,杨紫茳医药集团总规模和效益指标自1996以来连续7年位居省内同行第一。

台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规模大是台州经济的显著特点。以春兰集团、杨紫茳医药集团为代表,全市大中型企业集团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万余家,50余种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机电、制药、化工、造船、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快速崛起,进一步增强了台州企业的配套能力。春兰集团的发展之路被中国经济学家称为“春兰现象”、“春兰模式”和“春兰奇迹”,成为高科技支撑的多元化杨紫茳制药集团。30年前只是一个作坊式的小厂,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综合效益连续几年在全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中排名前三。随着春兰和长江的发展,灵光集团、LG公司、美兰集团、林海集团、大星集团和新世纪造船厂脱颖而出。到“十五”末,全市前30位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将超过6543.8亿元。

泰州市泰州建筑业发展迅速。目前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59家,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在国内外建筑市场获得“神兵”、“铁军”等称号。

台州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市各类市场360个,其中超亿元市场25个。商业、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市政服务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崛起。

台州是一座开发开放步伐加快的滨江城市。截至2004年9月,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台州投资创业,设立外资企业65438多家,实际利用外资65438亿美元。LG、雅马哈、久保田、魏德曼、GMT、阿克苏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台州。进出口贸易增长强劲。全市自营进出口授权企业256家,出口市场已发展到13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该市劳务输出覆盖亚、非、欧、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纽波特纽斯、殷诚县拉特罗布、芬兰科特卡等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泰州长江岸线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相对稳定的深水岸线60公里,正在成为沿江开放开发的重要板块。目前,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杨湾海螺、灵光重交通沥青燃料油等重点产业项目落户沿江,沿江高等级公路、泰州电厂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中石化(泰州)发展园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园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等重点园区发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