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大学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双一流”大学。是培养大、中专院校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陕西省师范学院,成立于1944。1954更名为Xi安师范学院,1960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取名陕西师范大学,1978教育部直属。建校78年来,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民族教育发展紧密相连。它始终坚守教师教育的主体责任,怀抱教育强国之志,以对国家和民族的豪迈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育人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培育了“两代楷模”的优秀师生群体。学校位于古都Xi安,占地2800多亩,有长安和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二、三、四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一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的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宏伟,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很美。学校被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系),1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专任教师2010多人,其中教授590多人,副教授820多人,博士生导师510多人,硕士生导师99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18203人,研究生21501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035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51人),国际学生598人。藏书408万册,其中古籍25万余册,引进各类文献数据库268个。拥有红烛校史馆和全国首家综合教育馆(含中国教育博物馆、妇女文化中心、历史文化中心、书画艺术馆),有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为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附小、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小学、幼儿园。学校出版社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出版传媒机构。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拥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动植物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坚持以培养全面拔尖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专业71,其中国家一级本科专业27个,陕西省一级专业7个,国家特色专业11,陕西特色专业22个。拥有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开放课程、8门国家级优秀教师教育资源、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1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级课程、8门国家级线下一级课程、4门国家级线上一级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级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18项,国家优秀教材奖1项,教育硕士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文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优秀毕业成果奖6项,教育部文科科研改革实践新项目5项,教育部工科科研实践新项目4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优秀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人文实验班”和“理科实验班”拔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1基地2个,国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是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教育部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预科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注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国家级人才94人,其中76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特聘教授1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9人,文化名人和“四大群体”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2人,国家青年学者2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领军人物2人,此外还有8名双聘院士、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省部级人才294人,其中,陕西省特聘教授54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6人,陕西省青年学者30人,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6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1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之星2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陕西省青年人才15人。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支持计划9人,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人才支持计划11人,其他省人才计划101人。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国家工程实验室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1,农业农村部R&D专业中心1,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教育部国家与区域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1,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家与区域研究中心1。有中华民族1研究基地,全国妇联1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旅游局1研究基地,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20个。“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含重大)项目296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4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2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468项,国家重大(重点)理工科项目20项。100多项社会科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其中9项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58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国家档案局特等奖1,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学校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理论丛书》、《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11期刊之一。学校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办学定位,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建校78年来,随着“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国家师范计划教师培养、普通教师培养、地方委托教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发展,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体系,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05万人,占国家招收公费师范生总数的1/4。其中,在西部招收公费师范生21.500人,占该校公费师范生招生总数的70%,居部属师范大学之首。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试点项目培训基地、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强化班基础培训基地。拥有国家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究中心、教育部西北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服务覆盖全国,先后在23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培训队伍高水平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高水平培训和幼儿教师高质量培训。深度参与区域教育发展,牵头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开展西部基础教育“百校”服务对接活动,引领陕西和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大力推动学生国际双向流动,发展160多个实质性学生交流项目,每年派出大量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学习的学员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德育人根本任务,弘扬“西部红烛精神”,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两条主线、一个基础、一个关键”的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学科建设,坚守教师教育主体责任, 大力推进人才和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现加快发展、高质量。

其他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专业为行政管理、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古典文献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英语、俄语、日语、翻译、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舞蹈研究、绘画、美术。陕西师范大学的招生专业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公共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含基础课)、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古典文献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英语、俄语、日语、翻译。环境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生物科学(含基础类)、生物技术、生态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金融。陕西师范大学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学校的前身是陕西省师范学院,成立于1944。1954更名为Xi安师范学院,1960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直属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