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城的相关历史

泸州是南宋长江上游的重镇之一,位于南宋四川渔-渝-泸-嘉定弧形防线的中线。宋末元初,即1243年至1277年,是宋蒙战争的焦点。在此期间,泸州人民在34年内五次易手,保卫中原,抵御外敌入侵。由此产生了“生于重庆,铁打于重庆”的民间谚语,在历史上有“铁炉城”的美誉。早在宋代,泸州就与成都、重庆并列为中国26个主要商业城市。明代中期,泸州是全国33个大中型商埠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川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

公元1235年,蒙古军南下,川西北成都失陷。蒙古军随后兵分四路,深入四川腹地劫掠。消息传来,各州一片恐慌,“东西各州于四月中旬一败涂地。”蒙古军入蜀,一路烧杀抢掠,川州遭受此劫难,已是满目疮痍,满目疮痍;过去的城市变成了瓦砾,过去的良田没有收成。成都人口最集中,损失特别惨重。南宋大将何荆夫,后来退出蒙古军队后进入成都,清理城内尸骨140万,城外无法计算。劫后余生的蜀人四处逃亡,四川各州人口“十七八”。这一年,四川五十四个州被攻破,只保留了泸州和贺州。

虽然蒙古军队暂时撤出了四川,但对四川的侵扰从未停止。蒙古骑兵轮番抢劫屠杀成都等郡,再次进攻成都,活捉了宋朝统帅陈隆之,带着大批人马返回。蜀人的生活还是极不稳定。泸州和贺州成了蜀人唯一的避风港。1234后,四川的难民和败兵涌向泸州,难民居无定所。士兵以寻找小家庭为名,侵略当地居民,整个泸州城一片混乱。然而,祸不单行。1236年,泸州城突然来了一场大火,城内房屋相邻,瞬间化为焦土。民众无法逃脱,无数人葬身火海。据宋代统计,重建泸州城花费“十万五千元三千六百米”,本已捉襟见肘的四川边防日益艰难。

1241年,随着成都、嘉州(今乐山市)的相继失守,失去屏障的泸州也难逃城破的命运。《宋史》记载成都、乐山失陷,死伤无数。蒙古军攻占泸州时,见人就杀。当时的泸州尸横遍野,看到的人无不心寒。

1242年,南宋名将余杰立下“掌掴全川以偿还对朝债务”的誓言,自告奋勇来到四川,担任四川绥靖使,主持四川防务。于杰沿袭了诸葛亮的治蜀之法,“集众志,利众民”。他在蜀中张贴人才名单,选拔守将,惩罚败将,整顿军政。

1243年,宋朝四川安福使于杰命巡抚曹之达修建神臂城,将泸州迁至此地。同年,蒙古军又攻蜀。在于杰的率领下,宋军和蒙古军打了“三十六仗”,在大渡河俘虏了蒙古军的将领,一扫过去。虞桀曾经率军北伐,在兴元(今汉中)、温州(今甘肃文县)等地与蒙古人作战,虞桀统治蜀国10多年,蒙古人从未占过什么便宜。

1253年,宋理宗听信奸臣的谗言,下令解除庾节的兵权,召回朝鲜。余杰含恨自尽,蜀国百姓无不落泪。随着于杰的非正常死亡,川内将士群龙无首,原本就很完善的川防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

1260年,刘铮任宋四川铜川道及泸州绥靖副使。刘正原籍京兆樊川。他入蜀后,政绩卓著,步步高升。他被称为“铁孙虎”,南方的将军们嫉妒他,把他当作“北方人”。在一片赞扬声中,刘征并没有把上司当回事,矛盾一天天激化,最终导致被拒绝。他因有立功表现而被贾思道集团嫉妒陷害,无法向法院申诉。1262年,走投无路的刘征在泸州15郡带着30万户百姓向蒙古军投降,神臂城第一次沦陷。

蒙古军以泸州为基地,四川六十多个州大部分都属于蒙古军。南宋“二十余州,所谓二十余州皆不毛,或一州一县,或一县一乡”。

1262年,宋朝四川傅玄让吕文德收复了神臂城。从咸淳三年(1267)到咸淳六年(1270),四川蒙古行省也三次进攻鲁,但都失败了。

蒙古军在遭受了长时间的重创后,终于听从了泸州统帅刘正的战略,将进攻的重点从四川转移到襄樊,派刘正进攻襄阳。

献春三年(1267)九月,忽必烈下令攻打襄阳,派刘正到襄阳与蒙古军统帅阿苏围攻襄樊。襄樊军民顽强抵抗,关系南宋政权命运的襄樊六年保卫战开始,宋蒙战争进入转折点。刘围襄阳城而不战近五年,为蒙古培养了强大的水军,夺得襄阳。此后元军一直处于势如破竹的状态,南宋已不可挽回。

1273年六月,宋庐州年梅迎春,又投入一元,城堡再次沦陷。德佑元年(1275)六月,嘉定及其以下沿江各城投降,泸州失守。当元西川军到达八神城下时,宋同川的安福使、芷江安的梅迎春和部将赵进不战而降。袁改江安府为泸州,留梅迎春防守,大军继续东进,东川军攻重庆。1276年6月,宋入川副使张珏,派赵安、、王力在泸州义士刘麟的带领下,率领河州军,与城内合江人合作,收复城,处死梅迎春,俘虏袁西川行辕将军家属,逼围重庆的西川军回李援助。

景炎二年(1277),元十四年春,元军齐头并进,合围神臂城,阻击宋鹤洲援军。十一月,“泸州食尽,人相食”,媒妁之言尽。宋劝降等人赴死,神臂城终于被攻破。战后,泸州学院迁回原址。

宋朝嘉定十六年(1223),川陕四路人口259万,而至元十九年(1282),只有120万,不到宋朝的5%。《江阳谱》也记载,泸州原有人口4万余户,元初仅剩1万余户(多为外地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