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2000字的大学政治论文。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和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中国政治制度、大学生自身和中国政治文化都有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一篇2000字的大学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感悟!

一篇2000字的大学政治论文

论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摘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使他们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和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中国政治制度、大学生自身和中国政治文化都有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质;特点;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的。政治社会化从个体的角度研究个体如何接受政治文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即个体“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研究社会如何传播政治文化。因此,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体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和团体对社会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即统治阶级维护、改变和创造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政治社会化促进了其政治自我的形成,进一步使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再走向政治人(政治上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5],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高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灌输性,是一个国家政府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再次,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即国家要求与大学生自主接受的统一过程。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负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的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的反复教育和训练,以及政治文化在大学生中内化的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一定的统治阶级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向社会成员传播政治文化以维护其统治,使其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政治家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政治社会化要传播的不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普遍意义上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而是特定统治阶级的特定政治制度的信仰体系和与政治活动相关的政治运行方式的认识体系。因此,任何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都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把人作为政治控制的对象,其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清现存的政治秩序,自觉服从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生政治文化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优势教育、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一直坚定不移,从不含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主导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社会化,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是国家坚定有力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主导文化,教育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修养,以抵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入侵,使他们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他们的政治社会化既具有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特征,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完整性

大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被置于一个更加正式和系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接受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直接和间接、明示和暗示的政治启蒙。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通过这种直接的政治教育方式,调节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同时还举办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形势报告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断提高。其次,大学生的政治生活依赖于一定的组织体系,如党支部、团组织、学生会等。这些组织在灌输和传播社会主导政治文化方面发挥着支持和强化作用。此外,大学校园中丰富的校园文化处处渗透着政治教育的宗旨,对大学生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它们既不是单向灌输,也不是纪律约束,而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道德乃至生活方式选择。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特征。

(2)可塑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可塑性是指人的先天结构和超越能力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主体塑造。”政治社会化是贯穿人一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时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成长环境宽松,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认识和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快,不容易被传统观念束缚,因此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特点。在政治化的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更具有可塑性。

(3)放射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社会和政治责任不像其他社会成员那样直接。他们的关注角度和程度与其他社会成员不同,也有更多的机会讨论政治问题,而这种讨论往往伴随着理论上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社会兴趣、一致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以及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亚文化,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受到同学的巨大影响,容易相互感染。大量分散的有知识的年轻人集中在大学校园里,必然会扩大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力。在群体的影响下,大学生所能接受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容易传递和相互强化,大学生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变化和政治行为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践,很快就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接班人。他们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而且在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方面,都会对社会和其他社会群体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具有强烈而巨大的社会辐射力。这种在大学生中的感染,对社会其他成员的辐射影响是非常大的。(4)连续性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紧密连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集中形式,高校的每一项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常抓不懈的。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播主导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文明教育,以荣辱观为主线,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职业文明教育,主要是学习目的和态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教育。

在大学的岁月里,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和连续性等特征有机地结合在每个大学生具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第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作用

对于社会本身来说,或者说对于统治阶级本身来说,社会成员或社会政治团体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或政治团体的稳定和巩固,关系到其生存。对于一个政治制度来说,如果人们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反对它,它就会失去有效治理的权威,人们就会产生政治上的不服从,带来社会动荡。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各种政治斗争,中国仍然是一个政治社会。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如果出现问题,将关系到国家政治制度的秩序和政治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秩序和可持续性是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

通过规范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可以塑造合格的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而稳定的政治态度和信仰,形成持续的政治文化,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政治统治阶级的统治。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稳定中国政治制度的功能。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自身的功能

在政治社会中,人不仅是社会动物,而且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3]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与政治制度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政治生活,以体现国家主人的态度。“从个体角度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有利于建立个体的本体意识。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形成恰当的本体意识,他就会成为一个孤立的、性格古怪的、有人格问题的人,或者人格会异化。”[4]大学生如果不能顺利完成政治社会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很容易产生不适应感或逆反心理。因此,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政治人格,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培养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的新生,即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帮助大学生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使其适应角色的转移。大学生在系统了解政治系统、系统中的各种参与角色和角色扮演者的基础上,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政治认知和政治素养,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实现政治文明的目标。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作用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体现在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中,即维护、改变和融合政治系统的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是时代的主流,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公民文化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培育公民文化的过程也是将其内化为全民知识的过程,这离不开一种大规模的、深刻的、持久的民主启蒙思想,因此它依赖于一种有效的方式: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可以分为个人获得和社会交往两个方面。培养公民文化作为社会交往的一个主要方面,反映在我国的政治教育中。正是这种交流使得现有的政治文化得以延续和维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树立* * *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维护中国政治文化的功能。这种功能的重要特征是在传达关于我们社会的政治价值观、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规范时的某种选择倾向。其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改变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面对不断变化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也在不断地相应变化。“每当政治现实发生某种历史变化或政治选择时,政治制度就会通过政治社会化来改变政治文化。”最后,“政治社会化具有汇聚政治文化的功能。从政治社会化的出发点来看,它具有促进政治文化趋同的功能。由于社会、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个政治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即各种亚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促进多种亚文化的趋同,即政治制度通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手段,引导和促进与主导政治文化并存的各种亚文化向主导文化趋同,其趋同的结果是历史进步和文化创新。

参考资料:[1]程英。社会变迁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5,05。

[2]陈·.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工作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页。

[3]陈会昌。道德忧虑[M]。北京:中文出版社,1999版,第207页。

[4]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研究[M].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18页。

关于作者:

秋(1972-),女,云南德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系讲师。

一篇2000字的大学政治论文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主体、多环节、多领域创新发展的特点。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育创新理念、组织创新团队、完善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群年轻的大学生,更容易吸收新的东西和想法。因此,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因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消除大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种观念和培养机制。以下是具体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元参与性和主体性。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他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明显表现出多元参与性和主体性。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助现代新科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1]。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同角色和职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形成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发挥宏观调控和支持作用,完善保证人才质量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机制,或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在创新型大学中,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各种教育和服务;积极有效地与其他参与者互动;不断提升自己。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目标、内容、手段、体系和评价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相互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这些环节的互动、促进和发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初衷是使各个环节的功能最大化,相互协调[2]。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必须调动各个环节的全部积极性,使其功能和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然后,通过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有了基础。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使整体的功能发挥出来,使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不是所有环节功能的总和,而是在所有环节功能的基础上的质变。这就要求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各个环节发展和不同环节协调发展的机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学科的。

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这些领域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将极大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育人模式,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参与。这需要每个参与者协作创新,全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次,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3]。我们应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运用方法时,应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第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又要符合大学生的个性要求。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选择符合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内容。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协调各方面的需求,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观念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

一切创新的前提是理念的创新。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参与者之间存在着目标不同、缺乏沟通等问题,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确立创新理念。

(二)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是创新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一支强大的创新团队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求所有参与者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团队的关键是提高各方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骨干,把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吸收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创新团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三)健全的创新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坚实基础。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所谓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采取特定的运行手段,促使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相互协调运行,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就是机制的机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三大主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稳定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构。在这样健全完善的机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才能顺利进行。

(四)良好的创新平台是创新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构建创新平台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还可以让所有参与者在这个平台中锻炼自己,提高创新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走得更远。因此,要统筹校内外现有的各种资源,搭建校内外创新平台,为创新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比如,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整合高校自身和社会的创新资源和力量。将学校教育与科技、经济发展相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以达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资料:

[1]赵体制、制度、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中央党校学报,2011。

[2]董学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3]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学术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