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人物的绘画
素描人物画是指不用染色,用墨线勾勒出形象的一种人物画形式。人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物画的原始阶段(原始社会)。唐宋时期,素描这一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素描人物作品。文人画兴起后,开始注重笔墨趣味,于是写意人物画大行其道,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丝毫没有减弱。
80年代以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素描造型观念和色彩观念的引入,导致了写实主义的兴起,工笔画迎合了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年来,工笔画无论是造型精度还是色彩丰富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最具中国特色的线条运用明显偏弱,即水墨画只是尝试更多地使用水和墨,并没有更加注重线条。正如薛永年先生在一篇题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关于新中国成立至新时期工笔画振兴的文章中所说:“工笔画和工笔画发展很快,而工笔画和工笔画还有待发展...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人物画教学中,对人物画课程重视不够,定位不明确,对人物画的学科地位认识不充分。
一是培养学生线条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
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线条造型,这是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大的区别。西洋画的人物造型主要是通过人物在不同光源下所呈现的块状结构关系的描述,其主要的造型训练是素描。我们艺术学院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素描训练选拔出来的,所以对人物的比例和结构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能力。
但是,只有素描是不能满足中国画教学的需要的。学生在面对模型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固有的素描观察方法,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转变观念,培养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观念。素描课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环节。素描课的教学目的是建立线条造型的概念,排除光线的作用,不受明暗关系的干扰。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掉以轻心,因为“忘记素描比学会素描更难。”这就需要学生在写生时仔细观察模型上线条的存在,尽可能把观察到的线条画出来。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哪些线条是必然的,哪些线条是偶然的,我们可以不被模型偶然静止后线条的变化所干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可以掌握轮廓线,结构线,偶然线。另外,要想用线条准确建模,必须对人体解剖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人体解剖结构随着人物结构和动态的变化而变化,但有规律可循。要掌握线条的起止规律和线条对形体的塑造作用,不仅可以临摹几幅作品,没有扎实的素描训练也不可能达到。
第二,人物画是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线条美感的平台。
素描课不仅要解决造型能力的问题,还要有自己的美感,以及一组线条的组织美感和多组线条的对应美感。
线条本身的美。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它首先是写出来的。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体现在线条表达的一致性上。一条线划出来,就应该有现实、厚重、紧迫的特点...既要求用线书写,又要求用线形式,同时又能积极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具体到表达结构上,是虚是实,是实是虚,要看具体情况。而且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衣服质地也要用不同的线条。“十八招”是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实践中要多体会,多琢磨,多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用线的精髓。
一组线条的组织美。线条一般是成群出现的,在结构表现上,往往是一条主线和几条副线同时作用的结果。线条的并置有长短、粗细、直度之分,其运用既要准确表达结构,又要符合一定的组织美感,即多条线不交汇于一点,避免平行、等长,等等。线条的生发在表现人体结构时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隐藏关系。体现这些规律的东西,看似简单,实际应用起来却很难,很微妙,在素描的学习中会反复出现,必须仔细对比推敲。
多组线条对应的美感。一幅画中多组线条的出现需要相互协调才能产生美感,就像一首交响乐,画家是指挥。能否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是指挥宏观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体现。多组线条在不同方向的分布,将画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白色”。中国画最讲究白布。白块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线条的长短、直度和交替,线条的分布要考虑到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好的线条组织会让画面中的每一条线都各得其所,任何一条线的增减都可能造成整个画面关系的失衡。
组织运用台词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反映学生的造型能力,又反映学生对毛笔的驾驭能力(即书写能力),还反映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国画技法、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素描课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应用课程,不容忽视。不能单靠临摹课代替,也不能一般素描课要求。否则,素描课未解决的问题会给其他相关国画课带来困难。线描人物画所培养的线条造型能力和创造线条美感的能力,在中国人物画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学科地位。
素描人物画是工笔人物画的基础。长期以来,写意人物画主要作为工笔人物画的粉而存在,工笔人物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意的好坏。一幅工笔人物画,无论色彩多么瑰丽和谐,都掩盖不了其形与线的缺失。有人说我画“变形”,认为我可以不追求形状精度,这是对“变形”的曲解。这是玻璃碎片造成的,暴露了其基础的弱点。所谓“抽象”和“变形”,应该是基于对形式的高度理解和概括。比如毕加索用几条线就能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奔跑的牛,这是在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解剖和运动规律后达到的,是从规律到不可能的飞跃。要达到这个结果,没有长期的“从不可能到合法”的经历是不可能的。素描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实现“从不可能到合法”过程的必由之路。只有打好造型和用线的基础,才能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工笔画。
素描人物画是水墨人物画的基础。水墨人物画是关于线条、笔墨、色彩、人物造型等关系的艺术形式。是基于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审美传统和文人的写意趣味。水墨人物画以素描人物画为基础,以线条为支撑。如果把水墨人物画比作书法中的行书、草书,那么素描人物画就相当于书法中的楷书、隶书、篆书,其一笔一式到位的欣赏和训练,为从隶书到线草的自由表达和形象表现做了最好的准备。
素描人物画也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除了基础学科的功能外,人物画还有自己的审美特征,一幅好的人物画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素描人物画以其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丰富多样的线条表现、深远的寓意和饱满的韵味,能够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从而具有了中国画的审美内核。素描人物素颜满满的美。只有线条的深浅、长短、直度、刚柔、抬压、顿挫等。,能尽其所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结构、神态、动态等。,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如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与宋朝》。吴宗元的代表作《元代神仙之战》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品。我们的先辈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精致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人物画。
总之,在“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号召下,素描人物画的基础功能得到认可,弥补了素描在中国人物画造型中的缺失和无奈。因为它既有中国画特有的语汇,又有西方线描的一些特点,所以它承担着中国画造型的使命。谁能掌握好它,谁就拥有了构建中国人物画自由王国的强大基石。同时,素描人物画还具有继承传统技法和中国画独特表现形式的双重特征,素描人物画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越来越突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探索,素描人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