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一般指什么病?
痿证是指长时间不能随意运动而引起的四肢无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肢和行走者。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对“痿证”有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专章痿证,对痿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提出了“肺热灼叶”为主要病机的观点和“独取阳明治痿”的基本原则。根据影响脏腑的不同原因,痿可分为五种类型:脉痿、肌痿、皮痿等。这些基本原则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发展和完善,使痿证在诊疗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医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总结出了大量的有效方药和单方,为今后的研究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资料和有效经验。
中医讨论的痿,临床上等同于现代西医讨论的肌肉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周期性瘫痪、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代谢性疾病、甲亢性疾病、强直性疾病等等。1672年,英国学者托马斯·威利克斯(Thomas Williks)首先描述了一例骨骼肌极度疲劳,休息后症状减轻的典型重症肌无力病例。在1868中,杜兴首先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以骨骼肌无力和萎缩为特征的肌营养不良病例,该病例多从近端肢体开始,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从65438到0865,Charot详细描述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其他肌肉疾病,以后也有学者报道过。
现代医学对这种综合征的认识比较晚。随着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神经肌肉营养功能的认识,现代医学对类似痿证的疾病有了更完整的论述。但治疗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普遍不尽如人意,对某些疾病和证候几乎束手无策。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对病因和病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本病的发病更加具体和明确,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肌肉疾病,由于西医没有特效药,而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对痿证进行了论述,并在痿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有所发展。所以一般提倡用中医来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