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卷?

内卷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

内卷化,一个网络流行语,原本是指一种文化格局在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无法稳定或转化为新的形态,只能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通过网络,很多大学生用它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自愿”竞争。现在指的是同行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竞相付出更多努力,导致个人“收入-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据2021年8月25日百度指数数据分析平台显示,“内卷”整体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6999,移动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4886,最高峰值为88726(2021年5月30日)。

意义

同龄人之间竞相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夺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入-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每个人都在谈论内卷化。究竟什么是内卷?

什么是内卷?当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投入到有限的资源中,伴随着收益递减,就叫内卷化。

“内卷化”是一个学术术语,在学术文献中常被用作“内卷化”。经济学家韦森认为,“内卷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使用的。两位人类学家提出了内卷化的概念。一个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戈登·魏泽,他把一种文化模式称为“内卷化”,在它达到某种最终形式之后,没有办法稳定它或把它改变成一种新的形式。

另一个是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他在《农业内卷化:印尼生态变迁的过程》一书中提出。他在印尼考察时发现,爪哇缺乏资金、土地有限、行政障碍,无法向外拓展农业,导致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不断填补有限的水稻产量,内部农业更加精细复杂,形成“有增长无发展”。格尔兹用“农业内卷化”来概括这一过程。

“内卷化”之所以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是因为黄宗智在《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等著作中,在分析中国过去几个世纪的农村状况时,借用了人类学家的“农业内卷化”概念。他用“农业内卷化”的概念来解释,劳动密集型劳动带来的是单个工作日的收益递减,表现为没有发展和增长。“内卷化的本质在于单位土地上劳动投入的高强度和单位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近代以来出现了“过密商业化”。

总的来说,过去学术界对“内卷化”的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制度和文化层面进行的。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变迁概括为三种典型形式:进化、革命和内卷化:进化是指一种持续的、推动的、发散的或进化的社会变迁;革命是一种间歇的、突然的或剧烈的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更替,从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跨越式发展;而内卷化是一个社会系统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同一层面上涉及、纠缠、维持自身、复制自身的系统。与进化相比,内卷化表现为没有改进的自我重复。如果用爬山来比喻,进化就像走了一条蜿蜒的山路,螺旋式上升,缩短了与山顶的距离;内卷在山脚或半山腰不断循环,永远到不了山顶。

现在指的是同行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竞相付出更多努力,导致个人“收入-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永无休止的竞争,激烈的竞争

流行背景

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个人“收入-努力比”下降。

爆:最近频繁出现内卷这个词,那么这个内卷是什么意思呢?

2182播放| 4个视频

2020年下半年,几个画面刷屏了:有人一边骑车一边看书,有人一边骑车一边用电脑,还有人的床上堆满了书...“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用电脑”的学生被称为“王娟”,登上了热搜。“内卷化”开始流行,大学生用它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这些照片首先在清华北大的校长中流传。之后“一边骑车一边看电脑”等“清华王娟”等热门词汇出现在热搜中,相关表情包也出现在很多大学生社交软件中。

“骑自行车时使用电脑”

一篇名为《绩点为王:中国顶尖大学年轻人的囚徒困境》的爆炸性网络文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作者谈及清华、北大的现状,不无忧虑地总结道:“中国这些最聪明的年轻人,正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境:在极限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龄人相互PK,疲惫不堪。”不是说现在的孩子矫情,也不怪他们的竞争意识发育太早。“鄙视链培训班”“学区房资格赛”等教育军备竞赛,实在是值得警惕的“内卷化”。

Word应用程序

引用示例

其实,即使四面八方的媒体向你传播内卷的焦虑,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微笑着让它“滚过去”就好了。比如被我们玩坏了的“女权”、“抑郁”、“PUA”等热词被过度消费,只剩下标签化、情绪化、妖魔化的鸡毛。个人认为,如果你敢乘风破浪做出改变,那就大胆放手;安于现状,就可以在舒适区“清醒地钓鱼”。不是每个人都要成长为人生中整齐划一的赢家。(2020年9月24日《河南日报》)

我们太专注于把人生意义的一切源泉都放在具体的事物上,寄托在现实世界上,内卷化悄然席卷我们的生活,带来精神焦虑[11]。(中国青年网2021 5月21)

职场人都觉得现在的就业环境变了。2021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发布18新职业。相关统计显示,从2019到20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四批新职业,共56个技能人才。很多年轻人开始告别“996”,摆脱职场的“内卷化”,从原来的互联网巨头等主流就业平台转向新职业。(中国企业家2021 08 13)

明星、资本、平台各有所需,各有所得。明星出名,资本市场重视,平台流量上升。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粉丝却成了“冤大头”。这种以流量为导向的玩法,利润高,见效快,但其实只是资本在流量上的“大水漫灌”,只会催生泡沫,制造虚假繁荣。而且,当同质明星的流量被瓜分,无法通过异质内容和作品增加粉丝数量时,必然会出现粉丝“内卷化”现象,难以避免不可思议的“倒奶”乱象。(央视2021 8月22日)

对合的蕴涵

派生词

社会化内卷化,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当某个社会资源有限,但越来越多人去争夺,大家得到的越来越少,付出的却越来越多,活得越来越累[9]。

外卷,一个流行的网络词,原本是指通过向外拓展新的资源来竞争,现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扯来阻止内卷。

社会影响

意义偏离

当使用“内卷化”这一概念时,其本义就会发生转移。我们可以看到,流行语的传播者有* * *享受的概念,使他们能够感知到内部状态的一致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实现* * *享受现实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整自己的角度,使之接近别人的。每个人都有合群的动机。这种动机越强,他就越会根据别人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观点,以获得真实感。很多时候,人们不去深究这种* * *享受现实真实到什么程度,但实际上,仅凭个人主观感受,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所以,真实感越强,越有可能激发和增强人的共情能力。个体越认同内卷化的存在及其不可超越性,就越会进入被内卷化的状态,从而客观上强化了这种现实。

负面影响

对未来的迷茫,对现在的迷茫,让很多大学生陷入了“内卷化”。2019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生既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也没有自主的学业参与,32.8%的人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导向,但行动滞后。在本科院校,近42%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赢得荣誉

2020年2月4日65438,通过《嚼字》入选2020年十大流行语。

社会评估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健康向上的工作伦理的锻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安顿。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可能会让人产生压力,但人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不会涉及的。只有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更加关注人们对意义和正义的追求,才能避免被内卷化所迷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未来[4]。(北航副教授俞胜峰评论)

面对内卷是一个挑战,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学生本身需要明白“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家长,都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晨)

内卷表达了一个消耗能量更多的无休止的循环。其实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个人可以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但是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的希望学生要有意识的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般的死循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余汉宇评论)

“内卷化”一词已经在公众中传播,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因为它描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他们的热议。通过“内卷化”这面镜子,年轻人不仅看到了投射到其中的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和境遇的人;都是对被卷入现状的不满和无奈。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叫做* * *享受现实。* * *同样的“内卷化”感觉形成社会氛围,人们* * *感受到同样的压力,选择同样的“内卷化”生活方式。(人民论坛在线评论)

在社会层面上,处理内卷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科技创新之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高速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某些领域、少数行业的内卷化是必然的,但不要以“内卷化”为借口,因为这是变革的动力和机遇。从停滞不前的行业和机会少的地方退出,就是另一个村子。(河南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