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专业设置

音乐表演(演唱方向)历史悠久。自1938创办以来,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柱专业之一。当时由学院老教授张安之(笔名:)作词,陆作曲的《故乡》,红遍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华人地区。这首歌收录于1998《20世纪中国经典》。在李岚清的音符中提到“几乎所有住在桂林或在桂林参加音乐会的歌手都唱《故乡》,所有男高音都唱《勇士骨》。

音乐表演(歌唱方向)专业作为广西艺术学院的传统重点专业,一直注重发展自身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元素,初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音乐办学特色和优势,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歌唱人才为己任。目前音乐表演(歌唱方向)专业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在现有的42名教师中,师资力量优势明显。2008年,该专业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音乐文化,被誉为“歌海”。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人文传统和民族风情,是学科建设的独特本土资源,也是专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音乐表演(演唱方向)专业不仅在声乐课中以大量的广西少数民族歌曲为教材,还承担了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项目“少数民族音乐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翁奎,桂教高教司〔2002〕88号)。复合型歌唱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广西教育厅龚小平)。编写了广西少数民族歌曲教材和地方歌曲新作,组织了学生合唱团。少数民族声乐学生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央电视台等大型文艺晚会。音乐表演(歌唱方向)专业多年来为国家、省、市文艺团体培养了大批民族歌手。经自治区教育厅评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被确定为2003年广西高校重点专业。2007年,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课程被确定为广西高校精品课程。音乐表演(演唱方向)专业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果显著。教师的演唱和教学成绩、科研项目、论文和教材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表现突出。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音乐表演(歌唱方向)专业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一直处于广西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领先地位,为国家和广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歌唱人才。音乐表演(演奏方向)专业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传统重点专业。广西艺术学院65438-0958重建期间,在陈、任克明、朱永宁等老一辈专家的努力下,器乐演奏专业被确立为重点专业。本专业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区内外的优秀表演人才,其中一部分到海外学习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目前音乐表演专业(演奏方向)包括民乐、键盘、管弦乐器等24个招生方向,并不断开设新的专业方向。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师资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专业还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积极邀请外国专家、教授、名人来我院讲学、举办音乐会,聘请美国圣约翰大学威廉·埃伯斯教授为客座教授,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2008年开始面向世界招收留学生,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乐表演(表演方向)一直注重自身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发展,长期坚持对地方民族音乐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创作。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使用上,有意识地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音乐办学特色和优势。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和交响乐团,定期排练和演出国内外优秀器乐作品和师生新作。

2004年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强天之歌》开播,是运用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录制出版了《春节音乐会》、《新作品音乐会》、《强天之歌》、《国乐》、《天香》等多张DVD。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陈坤鹏主持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三年来,本专业师生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100余次。科研项目、专利、论文、论著、教材等多次获奖。经学校评定,钢琴、二胡为广西艺术学院优秀本科。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后,音乐表演(表演方向)专业建设将以地方文化为资源,以学科人才为梯队,以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科研成果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打造精品,继续多方向、多层次地为地方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专业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特色为优势、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兼收并蓄、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90年代初,流行唱法开始被引入表演专业。由于生源充足,招生质量得到有力保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检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广西流行音乐的专业演奏家,在广西乃至全国的专业比赛中成绩斐然。2006年,广西文化厅艺术精品工程音乐剧《桂林故事》在区域巡演中获得巨大成功,剧中主要演员均为我院毕业生。

目前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专业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教学。目前有3名教授;副教授6名;讲师5人;有6名助教。目前21的教师中,硕士生导师7人,占33%;研究生或在读研究生7人,约占33%。师资力量优势明显,教学成果显著。教师的演唱和教学成绩、科研项目、论文和教材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表现突出。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一直处于广西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领先地位,为国家和广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也加速了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和渗透。不同阶层的人对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种音乐形式的共存成为必然。目前,从国内外音乐文化市场的需求来看,流行文化的快速更新和巨大的信息流使得流行音乐的市场需求极其广阔,需要大量的专业表演者和流行音乐的创作人才。在众多艺术类专业中,流行音乐专业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就业优势备受关注。注重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自身地方特色的结合,坚持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歌唱人才为己任。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专业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既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训练,又注重实践环节,增加曲目表演训练课程的比重,增加现代舞、音乐剧、流行器乐表演等新元素,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掌握最新流行信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传统重点专业。本专业重视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近年来,通过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评估,作曲课程获得2006年广西高校优秀本科(课程负责人:梁福记);《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项目负责人:王)获广西艺术学院院级精品专业;视唱练耳(课程负责人:白灵)和音乐创作(课程负责人:梁福记)获广西艺术学院首批专科层次本科。

作曲、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教授3人;副教授3名;有4名讲师。10教师中,有3人拥有硕士学位,占30%;硕士生导师6人,占60%。师资力量办学优势明显,实力雄厚。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为己任。

由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教育的重点。为传承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每年都组织理论作曲专业的学生前往区内外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民间、民族音乐素材,融入音乐创作,举办声乐、器乐作品音乐会。作曲专业的师生发表了许多歌曲、歌词和器乐作品。创作的原创歌曲在广西广播电视台播出并获奖。部分学生作品还在全国音乐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银奖。2004年,作曲专业教师集体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庄》是现代作曲技法与广西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的杰作,代表了广西严肃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较大进展,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建设将以地方文化为资源,以学科人才为梯队,以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科研成果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音乐创作为品牌,多方向、多层次地积极推动地方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音乐教育方向)

音乐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学习条件优越,学术氛围浓郁。多年来,我们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宽知识面、深学习、多能力、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音乐教育和音乐专业人才。目前办学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和音乐学(教师教育)首批试点院校。2008年,“广西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和“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艺术)教育教学培训中心”在学院成立,给该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拥有多媒体钢琴音乐教学实验室、电子钢琴教学实验室、MIDI制作教学实验室、多媒体音乐教师工作室等现代化音乐教学设施设备。

(音乐文化传播、民族音乐学、音乐史方向)

音乐学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重点学科,优势和特色明显。是广西高科技音乐学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和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基地。目前音乐学专业开设三个方向:1,音乐文化传播;2.民族音乐学;3.音乐史。65438-0990,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到目前为止,音乐学有两个教学层次:本科和研究生。本专业强调“利用资源、形成特色、服务广西”,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熟悉学科理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中有6名硕士生导师。有3名教授担任主课教学;副教授3名;6讲师等。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系、广东当代文艺学院等权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师资力量优势明显,办学实力雄厚。

我校音乐学研究历史悠久,科研基础扎实,研究成果丰硕。音乐文化传播、民族音乐学、音乐史理论的研究有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因此,本专业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音乐学专业教育的重点。在教学之余,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创作开展一系列重大研究项目,发表和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音乐学专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实践环节。广西这片土地历史悠久,生机勃勃。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新颖的体裁、独特的风格、绚丽的色彩、奇特的魅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丰富的民族文化滋养着我们,丰富的国宝需要挖掘。为传承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每年都组织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到区域内外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集民间音乐文化,收集民间和民间音乐资料并融入科研和创作中,对学院的学科建设,特别是特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人文特色,打造音乐文化品牌,创造品牌效应,服务地方建设。录音艺术专业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09年新开设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有扎实的音乐基础,掌握各种录音设备,掌握一定的录音理论和技能,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音像出版社、唱片公司、文艺团体、文化部门从事声(音)设计和音乐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录音艺术有3名教授;副教授3名;有4名讲师。10教师中,硕士4人,占比40%,师资力量优势明显。同时,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录音艺术投入数百万元建设录音棚,购置录音设备,拥有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实验教学环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强大的办学实力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录音艺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专业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同时得益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丰富的音乐资源,具有很多宝贵的实践条件。录音艺术专业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紧跟国内外先进科技发展,结合自身优势,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