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揭开《红楼梦》作者及其成书年代之谜

马兴华

本文以《红楼梦》原著为依据,找到了《红楼梦》作者的名字,得出了该书的确切成书日期。《红楼梦》的作者有朱云阳(朱幼贤)、西施、石涛,他们都是明朝遗民,都有道士、和尚的身份。其中,朱云阳是道家大师,西施和石涛都是著名的画家。红楼梦写于169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言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及其成书日期一直是红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学术界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红楼梦与中国百年》中,刘梦溪先生对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争论作了详细而客观的评论: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自从胡适在1921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绝大多数的《红楼梦》研究者都肯定了这个结论,所以考证派有可能发展成曹雪。只有部分索隐派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曹雪芹不过是增删改而已。他曾经认为另一个有遗民思想的人是原作者。台湾省的潘崇贵先生和《红楼梦原理》的作者杜世杰都持这种观点。但由于论证无力,反对者众多,讨论并不集中。1979年,戴卜凡《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系列论文发表后,巨大的石块被抛入“红湖”,在红圈内引起强烈反响,一场关于曹雪芹版权的大辩论由此展开。

戴步凡的文章发表在《北方论丛》(1979)第一期,篇幅四万多字。主要的说法是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而是根据石雄写的《嫦娥奔月》旧稿。一句话,曹雪芹只是小说的‘换了作者’。"

由于戴步凡先生拿不出“师兄”的有力证据,反对其观点的文章很多。“尽管如此,戴不凡关于曹雪芹版权的那组文章,在学术上也不能说无足轻重。相反,他提出了许多尚未解决、证据不清的问题,进一步说明《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他的猜测很可能是合理的,但没有足够的证据。对于红学来说,这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近年来,《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成书日期仍然是一个讨论的话题。土默格先生从清代的避讳制度来分析《红楼梦》,得出该书成书于康熙朝的观点。

本文所依据的数据都是大家能拿到的红楼梦原著,书中的文字都是作者自己写的,是最可靠的数据。

第三,从《谜语》这首诗中找出两位画家。

第五十章,李纨有一个谜语:

“水冷流到石头边。答案:单涛。”

这个谜语叫做单涛谜语。仔细想想,答案是有问题的。“道”指的是大浪。水从石头边缘流出,低速时能形成边界层,高速时能形成湍流,但绝不会形成大浪。很明显,这是一个藏头诗谜题,作者为了在答案中写出“道”字,不得不这么做。我们先确定“道”字,然后在谜语中找到“石”字,得到一个名字:石涛。石涛(1641 ~约1718)这个名字在画坛是有口皆碑的。他和西施并称为“两块石头”。

单涛谜语中的“道”字使用不当。依我拙见,最好用“Xi”一词来代替“道”。当我看到谜语背后的“溪谷分离”时,恍然大悟。这个“流”字正是作者煞费苦心的安排,目的是提醒读者。《薛晓梅古诗回忆十首》中,有作者用以下文字提醒读者的例子。

现在我们可以把单涛的诗《谜语》改写成:

“水冷流到石头边。回答:山西。”

从谜语和答案中找出另一个人:西施(1612 ~ 1692)。他的普通姓氏是刘,与谜语中的“刘”一样。他是清初四大高僧之一,在画坛享有盛名。事实上,从“水到石边冷”这个谜中,我们可以直接得到西施。

我们找到的两个名字对吗?作者在单涛之谜的后面给了我们一个提示:

李纨补充道:“麒儿是一只萤火虫。键入一个单词。宝琴猜了半天说:“这个意思很深。不知是不是花草的‘花’字?”李奇笑着说:“正是。”他们问:“萤火虫和花有什么关系?”黛玉笑道:“妙哉!萤火虫不是草!”大家都笑着说:“好。”

显然,这里的答案是“花”作为“画”的提醒。戴宇只是直接通过“草”和“化”指出了“画”的谐音,“大家都懂”。不知读者是否理解?我们找到的两个人都是画家,这里作者通过“花”和“化”来暗示,说明我们猜对了。

第四,从猴子谜语中找出签名。

接下来是一个“小红唇”的谜语:

“溪谷分离,红尘游戏,有什么乐趣?功名利禄尚虚,事后必难为继。”

我们把这首诗叫做《猴子谜语》,答案是猴子。“溪谷分离”逻辑不合理,与答案无关。“溪”是山涧中的小水流,“沟”是沟壑或大水坑。“流”只能流到山沟里,或者流到大水坑里。溪流和沟壑如何区分?“枝叶分离”、“沙石分离”、“米糠分离”都是合理的。为什么一定要用“溪谷分离”?显然,这里的“Xi”一词是作者需要特别指出的词,指的是西施,这说明我们已经找对了,作者并不是单独为西施写诗解谜的。

先把“红尘游戏”放一放,假设是人名,暂时换成xxx。下面两句是藏头诗,需要仔细看。先说“有什么好玩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都是从名利两句中提取出来的,得到“真名”。然后把最后一句“以后很难成功”中的最后一个字“纪”提取出来,再用谐音“纪”代替,得到“真名纪”这个字,再把这三个字和前面得到的石涛、结合起来,就得到结果了。

石涛、西施和xxx的真名。

这明显是作者给作品的署名,用的是真名。用同音字“吉”代替“吉”,符合用同音字的原则。如果作者在藏语诗中直接用“吉”字,就太暴露了,所以用谐音“吉”代替。“实名”的意思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注册。

六、解读“红尘游戏”

最终攻克“红尘游戏”的堡垒。从上下文来看,“红尘游戏”应该隐含着一个人的名字。《红楼梦》中“红”字有姓的意思时,姓就是朱。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另一个详细的证明。“游戏”中“你”这个词的发音我们并不陌生。崇基皇帝的名字是朱由检,他的弟弟明熹宗皇帝的名字是朱由校。都属于“你”这一代。因此,“游戏”中的“你”字可以确定为“你”字。朱由检和朱由校名字中的第三个字有木的一面,所以这个人名字中的第三个字也应该有木的一面。“xi”这个词是同音异义词。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分析”这个词,只要打开《现代汉语词典》,按拼音找到“Xi”部分,然后再找旁边有一个木字的词。“分析”这个词的意思是分离和分离。这时,我们看到了诗中的溪谷分离,原来的“分离”一词与“分析”一词的意思相吻合,说明我们找到的“分析”一词是正确的。最后,我们得到了第三作者的名字:朱幼贤。

明朝后期,宗室日益兴盛。据说崇祯时有几十万人。由于人数众多,第三字仅限于五行,字不够用。而是创造出一些奇怪的人物,很多异化的皇族甚至连名字都列不出来。由于战乱,至今保存下来的明代玉书不多,朱幼彦的名字也有待考证。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确实有一个叫朱友贤的人存在,因为“析”字是一个常用字,不是新字,只有当现有的字用光了,才会造出一批带木字的怪字。从“分析”这个词是一个常见的词这一事实,我们推测,朱幼棣与贾充皇帝朱由检的血缘关系并不遥远。

从作者给出的“道士也有和尚”的暗示,我们判断朱幼妍的身份应该是道士。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关于朱雨燕的详细材料,但我们想到了书中的另一位道士:朱云阳。

第四十回第三十九段《一轮红日出云》中隐含了朱云阳的名字,第41段《栽在云上的日本杏》中也隐含了朱云阳这个词。还有一首关于他的藏文诗:“御花园被一只鸟叼走了”,“御花园”与“御”谐音。“元”字里的元被一只鸟叼出来,得了“元”字,恰好是朱云阳的字。需要注意的是,“御花园”这个词可以随便用?教育的谐音很多,可以叫“豫园”、“豫园”、“豫园”。为什么要叫“御花园”?他的单词“玉娟”可以读作“玉娟”,这实际上向我们暗示了他的皇家地位。像“御花园被一只鸟叼走了”这样的诗谜,只有了解朱云阳身世的人才能写出。清朝初期,许多皇室成员被杀害。朱云阳一定对自己的皇室身份保密得很好。除了朱云阳,没有人能写出这样一首谜语诗。从《御花园被一只鸟叼走》的写作特点来看,朱云阳也是一个善于运用谐音字的人。第六十三章,我又重复了一遍“栽在云上的日本杏”。总之,朱云阳的名字以藏头诗的形式在书中出现了三次,他的文字出现了一次。名字和单词一起算的时候,一个* * *出现了四次。

在书中,朱云阳的名字和* * *两个字出现了四次,因为朱云阳想在书中留下自己的印记。朱云阳有这个能力,说明他是作者。朱云阳不仅是《御花园被鸟叼走》等诗谜的作者,也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他也是道士,符合“猜道士”的提示。

两个作者,都姓朱,都是道士,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书中。朱幼贤和朱云阳其实是同一个人,朱幼贤是本名,朱云阳是后来的化名。关于朱幼贤和朱云阳是同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讨论,并提出新的证据。

朱云阳在道教界很有名气,说他“自心识真”,流传于世的有《神通器游喧》(1669)《乌镇篇游喧》两部。他是明末清初的人,其生平在道教界尚无定论。

由于字数的限制,一首藏文诗不可能同时写出三个人的名字。作者把两首藏族诗合在一起,是有道理的。最后我们得到的签名和年份如下。

石涛、西施和游助分析他们的真实姓名。

鬼神

这是一个完整的签名,有名字和年份。

七。结果、讨论和结论

(1)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讨论上述签名问题时,并没有让我们猜什么诗谜,主要是从藏文诗中找到了藏文字。比如单涛的诗《谜语》,我们首先要能看出来这是一首带有藏族文字的诗,还要对绘画史有一点了解,知道有一个画家叫石涛,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石涛这个词。作者通过“花”和“华”的谐音来暗示“画”字,我们的名字是画师。作者还通过“猜和尚”暗示了自己的身份,说明我们在这首藏头诗中提取“石涛”二字是正确的。

“实名”二字是本文的关键。“真名”这个词是从藏诗中提取出来的,并不难找到。“吉”字位于诗尾,不难发现,然后用谐音“吉”代替。如果有人坚持不能用“吉”字代替“吉”字,我们可以迁就他一次,写上上面得到的签名:

石涛、和延用了他们的真名。

鬼神

显然这是一句病句。如果小学生把这样的词给语文老师,老师会把这里的“吉”字改成“吉”,因为“吉”字明显是异体字,“吉”字符合它的语言环境。

署名日期有明有暗,从“猴”字中不难发现“申”字。因为有了猜测薛小妹对古诗留恋的基础,从“木偶”想到“木偶”就不难了,从“经”想到“鬼”还需要熟悉谐音词的使用。

这篇文章,我们找三个作者,只要找到一个,找到“实名”二字和署名日期,这篇文章就成立了。在书中仅半页的篇幅里,就有三位作者的姓名、“真实姓名”、署名年份等大量信息。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作者们的巧妙安排。

作者署名不用猜,用藏头诗就很合理了。靠猜测表达出来的信息有时是不准确的。比如《薛小妹怀古诗十首》中,一首《中山怀古》的答案是木偶,也叫木偶。两个答案都是对的,只是用词不同。藏文的文字就不一样了。作者想表达的话藏在藏头诗里,读者只需摘抄。虽然有时会用到谐音字,但表达的信息是准确的。

(2)写《红楼梦》的过程开篇就说明了:石头的故事是一个空道士从石头上抄下来的“从头到尾,就是传说。”他改名为“爱僧”。最后,曹雪芹写完了这本书。作者提到孔美熙写了书名,但没说他也参与了写作。空道士把《石头记》带到了人间,他应该是《石头记》的主要作者。我们不必拘泥于空道士从《石头记》中抄来的叙述,只要承认《石头记》的作者应该是个道士和和尚就行了。

现在我们找到了两个“石头兄弟”:石涛和西施。有意思的是,“石头”是“石涛”的谐音,“石头的故事”也可以读作“石涛的故事”。石涛不仅擅长绘画,而且擅长砌石。西施在南京住了很长时间。石涛在北京生活了四年,晚年定居扬州。周先生为写了一本书《石涛与曹?,说明石涛和曹家有交往。有可能《石头记》是通过石涛交给曹家流传的。

空道士明明指的是朱云阳(朱有贤)。他在书中留下了四个印记,并在签名中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本文初步推测他应该是主要作者,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他最后的签名出现在第六十三章,应该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本文找到的三位作者都是有才华的人,组成了强大的写作团队。除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高成就,他们都写了专著或诗歌。朱允炆有沈谢友(1669)和吴镇篇谢友,石涛有苦瓜僧画语录和后世对子画的诗词和跋,有《禅戴》一卷,《大谢》六卷,还有《茶记》等诗词歌赋。西施在政治上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他在晚明遗民中享有盛誉,思念祖国,民族感情深厚。西施七次游览南京十三陵,六次游览北京十三陵。

(3)署名日期与作者生活相符。石涛(1641 ~约1718)和西施(1612 ~ 1692),他们的生活与签名年份1692一致。石涛是三位作者中最年轻的。他活到了1718左右。退一步说,即使这篇文章没有找到申年的落款日期,《红楼梦》的写作时间也不晚于1718,当时曹雪芹才三岁。

(4)本文取材于红楼梦原著,是最可靠、最权威的资料。文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如同音字法,也在书中广泛使用,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

《红楼梦》作者争论多年,要改变一些人的固有观念并不容易。这篇文章发表后会遭到坚称曹雪芹是原作者的学者的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希望他们也能用这种方法,从原著中找出曹雪芹留下的任何“痕迹”(第一次除外),否则没有说服力。

本文采用的方法不属于研究派,也不属于研究派,有点像挖掘,用正确的方法把作者埋在书中的“金子”挖出来。挖到的是金子还是石头,挖的方法是否正确,都是可以检验的。

数学上,未知数X是有极限的,只有在给定的阈值范围内,X才有确定的解。如果是在另一个域值范围内,x的解就不一样了。《红楼梦》研究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即使研究方法科学,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也会为错误的结论披上“科学”的外衣。

参考

[1]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涂沫热,从清代避讳制度看《红楼梦》的写作年代,发表于《学术研究》2003-10-14。

北京,200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