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邻里关系案例研究(二)
这群社会工作者随后来到小霞的家。敲门走进小霞的房子,开门的是她的母亲。老人很热情,看起来很单纯。小霞躲在房间里,不愿意来接待社工。当社会工作小组向其母亲解释其目的时,小霞变得异常兴奋,行为怪异。据小霞的母亲说,小霞对邻居老张的行为非常生气,而老张家是靠很多人打人的。
通过与小霞母亲的谈话,社工团队初步核实,此事主要责任在老张家庭,小霞存在心理障碍,有暴力倾向,表现异常。此外,在与小霞母亲的接触中,我发现她也隐瞒了一些事实。但总的来说,社工认为这个家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他们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霞一家,社工团队多次联系小霞的母亲,试图从她的谈话中获得更多信息。通过交谈,社工了解到,小霞早就出国了,现在已经结婚,没有孩子,爱人是外地人,也加入了当地国籍。这里的财产是小霞自己的财产。她爱人现在不在上海,平时一个人在上海。上次和张家吵架后,她的情绪忽上忽下,很难控制自己,尤其是晚上。
经过了解,社工发现小霞确实患有精神疾病,且有间歇性发作。老张家和他的矛盾正好引发了疾病的发作。但母亲拒绝告诉女儿精神病史,也无意送女儿去医院治疗。因为小霞的父母是传统的农村人,小霞才变成这样。他们心理压力很大。他们认为女儿患有精神疾病是可耻的,不愿意面对女儿患病的现实。
小霞最后住进了精神病院。
社工认为,推进整个工作的关键在于小霞父母思想的转变,也有赖于小霞的配合。因为小霞的病是间歇性的,她醒着的时候可能会拒绝去看医生。所以,一周后,社会工作小组又采访了小霞的母亲。"你好,小霞妈妈,小霞最近怎么样?"(事先社工团队了解到小霞前天晚上跳楼自杀)。“还不错,我们一直在看着她。”当小霞的妈妈回答问题时,她的眼睛总是向下看,表情沮丧。通过交谈,社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照顾,小霞父母的意志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两天后,社工队又和小霞的母亲谈了一次。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小霞的母亲当天下午要求派出所将小霞强行送往精神卫生中心。
不久,在被送往医院治疗3个月后,小霞终于出院了。为了让她能够安静地休养,社工建议小霞的父母带她回老家,以免与老张的家人再次接触。同时,社工也告知老张的家人避免与小霞直接接触。最后,双方都真诚地接受了社工的建议,和谐的生活又开始了。
分享:
在办理此案时,社工思路清晰,善于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本质,从而正确选择案主,有效抓住案主问题的症结。所以他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这个案子从老张报案求助变成了小霞当案主,从小霞的精神状态和父母的犹豫中及时看到了小霞的真实病情,为日后帮助案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具体工作中,社工从实际出发,不急于求成,注重工作的先后顺序,注重主体和反面的工作,减少工作阻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案件得到了社区民警的全力配合,使案主最终接受了帮助,避免了事态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