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考试客观题可以改到180吗?

法语考试客观题基本不可能是180。法语考试整体难度还是挺高的。单纯用“萌”来思考180太难了,但因为是单词的选择题,所以还是要有一些解题技巧的。

而且,指望通过法语考试,对这个考试不够“尊重”。毕竟人也是三难考之一,战术上要注意!

1,蒙古语题也有知识库。

盖题不是什么都不懂就盖题,而是在认真备考后,用你的知识基础排除四个选项中的1-2,这样即使把剩下的都盖了,答对的概率也会大很多。

法语考试的客观题虽然是选择题,但是可以糊弄,至少不能空着。

但如果做不好,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往往很混乱。如果没有一定的准备基础,很容易让你觉得每个选项都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用盲目的方法做对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问题也要有基础,有技巧。

2.通过客观题不是法律考试的目标。

客观阶段的题确实都是选择题,所以无知是有依据的。

但是客观题的通过并不是法学考试的目的,因为还有主观题,主观题考试通过的概率很小。

有人说,先说客观题,减轻负担,但其实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毕竟准备时间太紧了!

至于考试时间,2022年9月17-9月18先考客观题,一周左右出成绩。如果通过,可以参考6月10的主观题,主观题可以多一次考试机会,即如果当年没有通过,可以在第二年再考一次法语考试的主观题。

这种考试安排看似轻松,实际时间很紧张。

法语考试虽然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但所依托的知识点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考试方式和答题方式有差异。

这意味着如果第一年只通过了客观题,主观题没有通过,那么第二年就需要重新学习所有知识点,备考难度不亚于重新学习。

而且在这次考试安排中,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时间间隔只有一个月,所以7科(主观题阶段不考三国法)法语考试的平均备考时间是4天/科,再加上如果是在职的话,那么这个时间真的很紧,只够大致过一遍,很难有针对性的复习。

而且主观题一般都是以“惊十三连问”的方式。每个问题都包含有针对性的知识点,甚至不止一个,前后的问题是有关联的。前面的答案不正确很可能会影响后面的答案。

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最终能通过法学考试,客观阶段打好基础(比如构建知识框架,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注重案例分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所以客观题阶段要注意备考。它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180(总分300)而活,还要看你能不能过客观题阶段。

综上所述,备考方法的第一要务是认真学习知识框架和重点知识点,及时“放弃”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或章节。我们的目标是长期通过考试,所以你只需要在考试中答对60%的知识点。

蒙古语题作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应试技能,是必要的,也是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