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城出生在哪里?
程金城,笔名程根,曾用名程金城,男,汉族,1974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硕士。1995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艺术专业毕业,文学博士。1993年6月至10年10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对我国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首届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文艺界拔尖创新人才。
中文名:程金城。
别名:程金城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甘肃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主要成果:获得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文艺界拔尖创新人才称号,
代表作:《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等。
笔名:程根
头衔:教授
简介
程金城,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3晋升副教授,1996晋升教授。现为兰州大学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估组专家,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文学院特约评论员。甘肃省人才“四个群体”。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文学价值体系、文学思潮重要问题、表现主义文学研究)、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原型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史前艺术、西方艺术研究、陶瓷美学)等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面发表了10多篇论文,以及近100种其他出版物。共有七本书:《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文学原型论》、《原型批评与再阐释》、《中国彩陶艺术论》、《中国陶瓷美学》、《中国西方艺术论》。合著《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等。,主编《大学人文学科阅读指南》、《文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等。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项目
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与文学价值体系重建”、“文学人类学与当代文学批评范式转型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教育部两个“985行动计划”项目。
学术著作
文学思潮与价值理论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客观表象与主观表达》,《文学评论》第3期,1987。
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转载。
65438-0988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精选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系统纲要》,《文学评论》第3期,1989。
中国人民大学报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中国现代表现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崛起,《文学评论》第6期,1994。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中国表现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与消退》,《文学研究》第6期,1995。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文学理论》转载。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1/2)《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想人格”设计概述》,《文艺研究》第6期,1989。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文学理论》转载。
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社会变迁与重构(1/2)《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学理论》卡片摘录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与真理的冲突》(1/2),《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再版4期,
《文艺报》、《社科报》、《社科杂志》等节选。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265438+20世纪年度评论-2004年文学评论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出版。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评论1997/3。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文学理论》转载。
《20世纪中外表现主义戏剧关系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3月。
生命过程的阐释与困境的抗争--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特征和价值意蕴。
甘肃社会科学,2002.5;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文学角色的喜与悲——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机遇与困境,飞天1989/6。
神圣与世俗的矛盾——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机遇与困境,飞天1993/11。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文学理论》转载。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体系的动态描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2。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和历史分期》,《甘肃社会科学》1992/4。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人格概念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演变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3。
人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1/2)《南开学报》(2003年6月)考察作为历史“中间物”的“他们”及其文学理论“遗产”
《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总结与反思》,《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体系与传统文学价值观。
《科学、经济与社会》,2006年第2期
《21世纪中国文学价值重建的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中国文学原型研究
《论中国文学的原型体系》(署名程金城)《文学评论》第3期,1996。
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复印材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转载。
中国现代文学形象符号系统,甘肃社会科学1994/5。
传统文学原型的置换——五四文学形象新解,《兰州大学学报》1994/2。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文学理论》转载。
意境与原型,社科评论1996/1。
新诗的困惑与原型的置换,《在海上》系列1,原型概念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3/2,《五四文学原型的变体》,《西北师范大学学报》65438+。
《中国文学原型二题》,《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五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文学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
文献:发展与进步的区分(署名程根)《文献综述》,第5期,1989。
对我国彩陶艺术价值的再认识,《文艺研究》第6期,2001。
中国大学人民报社复印资料《造型艺术》转载。
《出场与对话》,《文艺研究》第5期,1994。
文学理论体系的调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当代文学思潮》第3期,1987。文学价值论的哲学特征和几个重要问题(1/2)兰州大学学报2003/3文学价值体系的重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论点摘录”
文化与学术:来自国外的新声音与启示,甘肃社会科学,2004/1。
打开俄罗斯文化之窗,社科学报,2004年8月5日,短时间内观今昔,图片评论,江苏画报,第9期,1994,中国西部艺术的独特品格与方式,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论中国西部特有艺术的文学人类学价值》2005年,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早期艺术中人的投影——解读彩陶人形在中国的意义,
艺术,第3卷,1系列,林雪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俄文学术丛书《序言》中译本,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英雄史诗的起源》(中译本)于2007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她的灵魂永远沉默——被误解的两个细节与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雪莲1983/3论茅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兰州大学学报》1983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资料《茅盾研究》1983 4转载。
巴金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1989。
近年来国内林语堂研究综述(1/2)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1/2。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和平世界的暮光之城生活,飞翔,6号,1987。
让生者无怨,死者无悔——评《飞翔》,第3期,1998。评《金欧雀》:评中国当代100部小说: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解构、重释、整合、重构;南方文坛2006 54 38+0/5;地域借鉴、突破与超越--评2003年8月的《小说与飞翔》。
中国人民大学报复印材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小说的繁荣与缺失》,《飞行》,2006年第7期
向世界报告中国西部的伟大成就--读报告文学。
飞行,2006年8期
评吴小妹等著《鲁迅与东西方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学术写作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价值体系》1900-1949,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1996。
原型的批判与再阐释,东方出版社出版1998。
《中国文学原型论》,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古韵——中国彩陶艺术论纲,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出版。
《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出版。
《中国西部艺术》,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西方原型美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与许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大学人文概论》(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文艺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
《新时期中国散文研究资料》(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主编之一),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关注中国西部丛书》(6个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合著),上海古迹出版社2002年出版。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追求(合著),林雪出版社出版1998。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辑),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
《鲁迅简明词典》(编),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
《茅盾年谱》(多人主编),山西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美学教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程金城文存》第7卷,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读者出版集团,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