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房产测绘是测绘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从行业来看,从事房地产测绘和管理的部门和人员最多。房产测绘所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与工程测量基本相同。
中国房产测绘mbth房产测绘?不要?叫地籍测绘?测绘类学科
测绘有哪些证书或考试?
工程测量员、摄影测量员、房地产测量员、大地测量员
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概念
不动产(俗称不动产)是指土地和其上建筑物的所有权。不动产与地籍密切相关。房产测绘一般称为地籍测绘。地籍具有地理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功能、决策与管理功能。按发展阶段可分为税籍、物权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初步建立的簿册和地籍图。日常地籍是对土地分布、数量、质量、权属、利用等动态变化进行修正和更新。根据土地的分布,可以分为城市地籍和农村地籍。城市地籍的对象是城镇,农村地籍的对象是城市郊区和农村。前者一般采用1: 500的大比例尺地籍图,后者一般采用1: 2000的地籍图。
地籍测量
地籍调查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技术工作。地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和房产调查。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地籍测量应遵循以下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本着一物多用的原则;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相关法律的原则。地籍调查的程序包括调查准备、调查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内业、检查验收和成果整理。
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和地籍测绘。其技术和方法与工程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地形测绘基本相同。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布设原则,分为基础控制测量和加密控制测量。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级,可布设相应等级的导线网和GPS网。地籍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与工程控制网相同,可采用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卫星定位方法和卫星与地面测量技术综合方法。
边界点测量
边界点是地块的轮廓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以根据测区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性来选择。在我国,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分不同等级,最高为5 cm。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可以采用工程测量中的各种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摄影测量。
地籍测绘
地籍图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特殊符号描述地籍及相关地物、地貌要素的地图,是地籍的基础数据之一。地籍图覆盖全国,具有国家基础地图的特征。
房产地图测绘
房产图是综合反映房屋基本情况和权属界线的专用地图,也是房产调查的主要成果。根据管理需要分为房地产分幅规划(简称分幅规划)、房地产分区规划(简称分区规划)、房地产分户规划(简称分户规划)。
房地产框架计划
房产平面图是综合反映房屋及其土地的位置和权属的基础平面图,是衡量总平面图和户型图的基础资料。分图可以在现有地籍图和房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制作,也可以在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也可以单独测绘。在子图中,主要的地籍要素和房产要素有:控制点、行政界线、宗地界线、房屋、附属设施和房屋维修对象、宗地号、楼号、产权号、门牌号、房屋性质、结构、楼层号、房屋用途和土地分类。
分割的地块
宗地图是绘制产权证附图的基础图。宗地地图是宗地地图的局部地图,其坐标系与宗地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图的大小和需要,在1:100 ~ 1:1000之间选择,可绘制在聚酯胶片上,也可从其他图纸中选择。宗地地图的测绘精度一般要求是宗地地图中特征点相对于相邻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5毫米。
家用地图
分户图是在宗地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局部地图,以一户业主为单位,标明房屋权属范围内的详细地图,以明确不同房产相邻房屋的权属界线,供发放房屋产权证附图使用。
面积测量
地籍调查中的土地面积量是多级水平面积计算。如总面积、地图面积、邻域面积、宗地面积、各种利用分类面积、行政辖区土地面积汇总等。测量土地面积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图解法。
解析法是根据实测值计算面积的方法,主要是坐标法,即根据地块边界拐点的坐标计算地块的面积。它的坐标可以在实地直接测量,也可以从现有的地图上用图形获取,面积的精度取决于坐标的精度。当块很不规则,甚至有些截面是弯曲的时候,可以加拐点,测量其坐标。曲线上加密的点越多,越接近曲线,计算出的面积越接近实际面积。
改变测量
变更调查包括地籍变更调查、日常地籍调查、边界变更调查和边界恢复与识别。
地籍变更调查
地籍变更调查是指在初始地籍调查和测量完成后,为满足日常地籍调查的需要,保持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的变更调查。地籍变更的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和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地籍变更调查包括地籍变更申请、地籍变更调查准备、地籍变更要素调查和变更登记。变更调查后,应遵循以高精度数据替代低精度数据、以现势数据替代旧数据的原则,对相关地籍数据进行相应变更,包括宗地号、界址点号、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地籍图、宗地图及其面积,以及房屋的结构、楼层、建筑面积等,实现地方地籍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规范性和有序性。上述地籍变更完成后,即可办理不动产变更手续,在土地登记卡或不动产登记卡上填写变更注记,再换发土地证或房产证。
每日地籍测量
日常地籍调查主要是针对未登记土地或不动产的地籍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流转中在界址点放桩、制作宗地图;不动产登记发证中的地籍测量;房屋预售调查和房改调查;工程检测线;竣工验收测量;征地拆迁中的界址测量和房屋调查。
边界变化测量
边界变更调查是在边界变更调查过程中,确定变更土地的边界、宗地形状、面积和用途的测绘工作。界址变更测量包括界址变更测量和不变更界址的界址变更测量,分为原界址点有坐标和无坐标两种情况。它包括两个步骤:边界点检查和变化测量。
恢复和确定边界地点
界碑埋在边界点。因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界桩移位或损坏的,应当及时恢复。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与工程测量中的放样方法相同,包括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和各种交会法。
根据地籍图或界址点的坐标结果,在野外确定土地界线是否正确的测量工作称为界址识别。通常是在场界有问题或者双方有争议的时候进行。如有坐标成果,并附有地籍控制点,可采用坐标放样进行识别。调查结果核实后,应报土地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发展历史
中国、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中都有古代地籍记录。当时的地籍是一种以土地为对象的税籍,也是税籍的阶段。18世纪,土地利用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农业、工业和居住用地类型。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精确定位、计算面积、描绘地块成为可能。地籍的内容包括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和利用类别。19世纪出现了城市土地紧缺,土地交易蓬勃发展的局面,产生了法律保护产权的要求,地籍承担了产权保护的任务,产生了房产地籍。20世纪,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等因素,地籍涉及房地产管理、土地开发整理、法律保护、财产税等规划和政府决策,从而形成了多用途的地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