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这首歌< & lt春天的即兴创作
问: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组合所创造的想象境界。包括风景、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案范式:画出画面(描绘诗中展示的画面)+点状氛围(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的特点)+分析情绪(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第12题)
春色(李华)
益阳城下,草长莺飞,水自东向西流。香树无花,鸟语一路春山。
问:谈到诗歌创作,古人曾说:“诗不但是感伤的,而且是美的。”请从“情”和“景”两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清晰: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春游”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景,各有特色(画图)。但并不是纯粹的景物写作,而是景物充满了情感和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落”和“鸟鸣”的场景,都表现了山中的宁静。(有点气氛),从中透露出一丝伤感和苍凉(情绪分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当作者在春天路过益阳时,对眼前的景色有所感悟,即兴创作了《山河虽裂,花落鸟鸣》的忧郁。这首诗写的是静态的风景,但静态的风景往往是动态的:水、花、鸟都是变化的场景。
李华因安禄山困长安时的假职,被贬为杭州管事参军。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益阳很重要,唐朝最大的宫殿之一的莲长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的女娲山是著名景点,古木流泉,鸟语花香,风景秀丽。这是一个天然花园。它每年都会吸引皇室、贵族、诗人和游客前来观赏。但在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场面凄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路过此地,心情可想而知。
“草长在益阳城下”,作者站在城头看风景,只见大片的不毛之地,到处长满了茂盛的杂草。然后,一笔带过,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莲长宫和女娲山。
"水从东向西流。"在太平时期,你不仅可以观赏到“歌声潺潺,笑树头开花”的美景,还可以看到农民用水灌溉的广阔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澈的山泉不再由任何人灌溉,而是任其“自东向西流”。过去,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松柏,处处吸引着众多游客;如今,别说那些了,就连美丽的春花也早就有人欣赏了。
这里强调“无人花落”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情怀,说明安史之乱后,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不闻不问。
“一路春山,百鸟在空中啼”,不仅使人想象到处处鸟语花香的美景,“空啼”二字也成了一种以喜写悲、以寂写愁的方式,充分表现了山路的荒凉;这里不仅从来看不到这么多游客,连农民、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与“空哭”相互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有多孤独。
李渔《词我见》中有云:“虽未出现“景”字,但“景”字亦分主客,以情为主,以景为客。说风景是说情,不是借物,是以物比人。有一整篇文章没有透露秋的感受,但真正的句子是爱,字字都和爱有关。”诗和词在表达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不能说做到了“全篇不显秋感”,但更突出的是写风景,句句含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诗中写的都是绿草、香树、山泉、飞鸟,都是令人愉悦的景色,但这些景色却起到了衬托诗人萧瑟心境的作用,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深惋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