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是如何发现自己被模仿的?

2003年,王娜娜在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参加高考,成绩为399分。王娜娜报考第二批高职院校时选择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当年的录取信息可以通过学校、网络、电话查询。王娜娜被录取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的班主任秦淼手中。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的接收人王素华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没有及时将通知书寄给秦淼。

2003年,就读于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张莹莹(原籍商水)高考落榜。他的父亲张鹤亭(商水县电机厂下岗工人,现已退休)让妻子和侄子王子生(时任周口建行人民路二支行主任,现新郑市金谷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帮张莹莹找学校。找朋友(现沈丘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帮忙找一个叫张或的女孩的录取通知书。当时,胡在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务处工作,负责高考报名、整理考生档案、发放和保管考生通知书等工作。9月初,胡小林在未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发现了王娜娜被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通知。按照王娜娜预留的电话号码(0371-8618,865438,机器安装地址在郑州市西环路1号,当时是郑州经贸大学的IC卡公用电话),对方打过去后说好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于9月2日开学,胡小林认为王娜娜已经放弃了他的录取。他把的录取通知书交给张和思,并告诉张和思和拿着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身份证去沈丘县高级中学领取学生档案。

张鹤亭和王子生拿到王娜娜的录取通知书后,找到沈丘县的一家打字店,和店主交涉,同意造假。打字店制作了王娜娜的假准考证和假身份证。张、王持的录取通知书、假准考证、假身份证,从沈丘县高中招生办带走高考档案。两人又去了打字店,打字店的工作人员用张莹莹的扫描照片和伪造的印章制作了《200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登记表》、《200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检表》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空白登记表》。之后,张莹莹根据王娜娜档案内容填写空白的《河南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替换王娜娜的真实材料,重新盖章。

2003年9月9日上午,张鹤婷和张莹莹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报到,当时大一新生正在军训。张莹莹在新生注册处提交了录取通知书,填写了新生信息,张贺停止提交学籍档案。张莹莹将录取通知书中的“现代农学”专业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通知书允许新生在一周内转专业)。在校期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审查张莹莹的入学资格。

2004年5月10日,张莹莹的父亲张贺停在周口市公安局安山分局纺织路派出所(现莲花分局),以张莹莹户籍姓名与其学籍档案姓名不一致为由,申请将其女“张莹莹”更名为随母姓的“王娜娜”。当时提供了张鹤亭的户口本、变更户籍申请书、张鹤亭与王某某的结婚证复印件等材料,但未提供学校登记证明,且已超过18周岁。按照规定,他应该亲自去现场改户口。派出所户籍民警郭爱华受理申请,经派出所所长潘子、建设分局副局长侯长建签字后,将户籍由“张莹莹”变更为“王娜娜”,备注使用“张莹莹”姓名。

在以的名义从学校毕业后,教育部的毕业证上使用的信息是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在的身份证号是高考报名时收集的),使用的照片是本人(关于其专业的照片和信息是以王娜娜的名义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时收集的)。之后,张莹莹以王娜娜的名义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并于2009年6月5438+2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使用张莹莹本人身份证号码和照片。经查,冒名顶替的王娜娜和张莹莹的身份证号码在户籍上没有交叉,张莹莹也没有使用王娜娜的身份证号码到公安机关办理身份证。

2006年7月,张莹莹(已改名为王娜娜)毕业时,通过自愿报名和学校组织选拔,被推荐到团市委,成为贫困县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的一员。经团委统一体检培训后,被派往淮阳县城关镇第三中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期两年,2008年7月服务期满。

2010、12年,淮阳县通过公开招聘从上述三类中选拔了一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如淮阳师范学校1998级定向生、周口体校2003级定向生、“三支一扶”人员、服务贫困县团委志愿者等。张莹莹(已改名为王娜娜)报名参加,他的普通高校毕业证在教育部Xuexin.com上登记备案(此报名表上未显示身份证号码)。当时是公认的真文凭,有资格参加招考。本次招聘考试有201人参加,录用157人,按程序进行了公示。张莹莹(化名王娜娜)笔试58分,面试73.8分,总分62.74分。在参加考试的18志愿者和服务贫困县的* * *共青团志愿者中排名第六。被淮阳县聘为教师,分配到淮阳县城关镇第三中学工作。

2013年7月,张莹莹(已改名王娜娜)因离家远,工作不方便,向商水县教体局申请从淮阳县调到商水县任教。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商水县教体局拟同意张莹莹(已改名为王娜娜)调到商水县任教。经商水县同意,5438年6月+当年2月,淮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淮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张莹莹(更名为王娜娜)办理了转移手续。

调查组认为,“王娜娜被冒名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是2003年周口市高招过程中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调查组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对13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目前,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人因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张涉嫌违法问题线索也已移交司法机关。

2016年2月26日,商水县教体局作出决定,对张莹莹(已改名为王娜娜)予以辞退。2月26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河南省教育厅注销张莹莹(已改名为王娜娜)的学籍信息,2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要求教育部注销张莹莹(已改名为王娜娜)的学籍和学籍信息,并宣布毕业证书无效(包括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本科学历)。

由于经理张莹莹的叔叔王宝和已经去世,线索中断,导致谁拿走了王娜娜的录取通知书,谁把王娜娜的学籍档案改成了张莹莹的学籍档案。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而这个调查有一个“反转”:录取通知书被张莹莹的表哥王子生拿走,负责发放和保管沈丘二中高考生通知书的胡小林帮忙拿走;伪造了王娜娜的身份信息和准考证,修改了王娜娜的学籍档案,由张莹莹的父亲张鹤亭和王子生找打字店伪造了带有张莹莹扫描照片和假印章的考生报名表、考生体检表和空白的河南省高中毕业生报名表。

这起冒充大学生的案件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也有舆论认为真相已经还原,处罚也很明确,结果基本符合公众预期。但与之前的调查相比,这次调查只交代清楚了录取通知书是怎么到张莹莹的,材料是怎么伪造的,而当地招生办、教育部门和招生院校的责任还不清楚。事件中还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如此简单粗暴的伪造文件,为什么能骗过沈丘县高中招生办,带走王娜娜的高考档案?如何轻松忽悠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办好录取手续?根据调查结果,只要拿到录取通知书,只需要再找一家打字店,伪造准考证和身份证,就可以从当地招办领走高考档案材料,然后到大学报到,完成学业。假借上大学是那么容易。不需要去派出所改名字改身份信息拿身份证,也不需要打通关节找考试部门改准考证信息。你只需要用电脑制作打印出来,然后相关部门就会相信了。这是造假者高明,还是相关部门太好骗?

据报道,调查小组“负责”调查,想追查打字店,但“由于时间久远,目前没有找到当时的打字店”。说实话,这是一种神秘的“负责任”。真正负责任的调查应该是沿着假线调查为什么当地招办会看到假准考证和假身份证,还会给高考档案。假准考证和假身份证没有识别吗?这只是工作上的疏忽和失误,而不是背后的权钱交易吗?同样,要考察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审查新生入学材料的。根据报道提供的信息,一个学生在路边捡一张准考证,随便找一家打字店,花上几千块钱编辑打印出学生的档案,就可以轻松报大学。这样的招生管理,招生信息审核,成了儿戏。

考生家长和亲属盗取其他考生的录取通知书,伪造准考证、身份证、学籍档案,无疑是违法犯罪行为。但是,给造假开绿灯,给地方高校招生开绿灯,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危害比个人造假更严重。如果不调查高校在这一事件中的具体作为,就很难说清真相。耐人寻味的是,调查组却匆匆宣布这是最终的调查结果。

在我之前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中,笔者曾经说过,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因为生源困难,招生时招不到满额学生,于是院校主动做起了“假大学生”的生意。由中介出售放弃录取学生的录取通知书,然后考生伪造身份证和准考证,用这些假的身份信息和档案材料向学校报到,没有相关部门和高校的“配合”,这个过程是很难完成的。当地调查组的调查否认了中介的存在,但其背后的链条是否存在,还需要深入调查,挖出真相。

报纸提到了一个细节。他停下来问,有没有一个姓张的女孩不想上大学。后来,找了一个没有姓张的女孩,却给了那个姓王的女孩(也就是)一张录取通知书(以为已经放弃录取了)。这里面包含的信息是,拿放弃录取的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去化名上大学,在当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路径”很明确,说明这个事件很可能不是个例。要调查清楚这一事件,不能仅仅由当地官方组织调查,其独立性和可信度令人怀疑。而应该由上级机构组成独立调查组彻查,铲除假大学生打着上大学的幌子屡禁不止的利益链条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