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如何解决学费问题?

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是考上大学,成为诗礼双馨的典范。但是父亲因为两次联考都不及格(甚至第二次数学考试都不及格),非常担心自己的人生前景。这种焦虑偶尔显露出来,直到他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终,怀着电影梦的李安考上了台湾省艺术学院电影戏剧系。在那里,李安得以展示他的表演天赋,甚至获得了一个小演员奖。但父亲一直担心他的选择,直到答应毕业后出国留学,他才同意留在艺术学院。

二年级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台8 mm的相机,这是父亲一生送给他的唯一一件与电影有关的礼物。他用这台相机拍摄了一部18分钟的黑白短片《周六下午的懒惰》,帮助他申请了纽约大学(NYU)电影系的录取。

失乐园:在外国学习的一天

然而,父子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结束。我儿子经常参加台湾省环岛演出。他又黑又瘦的“鬼样子”让父亲很生气,两人之间开始发生严重的言语冲突。1978年,李安做了一个让父亲非常生气的决定:他报读了美国戏剧和电影学校。这让父亲很无奈,因为让他出国深造并没有违反“命令”,但他接受不了儿子想从事娱乐圈,前途渺茫。他可能一辈子都为此耿耿于怀。在李安看来,他后来取得的电影成就并没有改变他父亲的观念:也许他一辈子都没有接受儿子成为电影导演的事实。

1980年,李安在获得戏剧学士学位后,向父亲征求转到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想法。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父亲同意让他去看电影,并帮他解决了部分学费和拍戏费用。凭借之前的短片成绩,李安顺利进入新西兰大学。对于李安来说,进入这所大学,就等于进入了一个辉煌的电影殿堂。由于性格、语言、文化等因素,李安是一个非常不合群的人。但是,只要和电影有关,他马上就变了一个人。课堂辩论和画室练习让求知欲极强的李安兴奋又快乐,以至于每当节假日来临,他都很不开心。

转眼三年过去了。李安拿出了他的毕业作品《边界线》,描写了生活在纽约运河街南北的不同种族的普通人,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意大利人,某件事导致两个种族的人在纽约四处流浪。

1985年2月,李安把东西都装了八个纸箱,准备回台湾省发展。在行李被运到港口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毕业作品《边界线》在纽约大学电影节上获得了两项大奖。当晚,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公司的经纪人当场与李安签约,劝说其留在美国发展。

没想到,这一呆就是六年的闲散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