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各位朋友大家好,作为南开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研究生经历。

选择南开不是一个发烧决定的,而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学校。优点是985,265,438+065,438+0。学校名气大,平台好。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我能接触到的最吸引人的学校,在北京附近上班实习都很方便。有些人看到南开的招生比例会被吓到。其实没必要。只要认真准备,自身基础不差,考上并不难。南开的传播学好像报名人数很少,但是报名人数也就七八十人左右,最多100人,还有很多弃考打酱油的。有效竞争对手相对于新通信专业的热门学校并不激烈。南开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都说考研只会越来越难。考试没有所谓的好,上岸也不容易,但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自己的初试成绩和综合实力。而且你对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有能力也不怕和别人竞争。当然也不要盲目选择。你要注意录取比例,尽量避开特别热门的专业。

新闻与传播的综合知识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涂主编《现代传媒产业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3版)陆野赵敏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专业课程

专业课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知识(新闻/传播学)、专题和实践三个板块。根据这些,我把复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3月到5月,我把所有需要的资料都找了一遍,并进行分类。整理完之后就进入了专业书籍的阅读阶段,包括传播学课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写作课程,现代传媒产业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做笔记。几乎所有的前辈都跟我说记笔记很重要,但是自己写真的很浪费时间。我能买到的参考书会节省你很多精力。当时买了学长用的参考书,加了她的笔记。当然,我有笔记,但还是需要自己把书看完,也就是初级入门阶段,打好基础。

6-9月这学期我们没有考试,所以很早就找了个自习室把所有的书都看完,把笔记补全,看参考书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把笔记上漏掉的,自己认为重要的补充上。一定不能墨迹,一定要过的很快,不需要记的很清楚,但是一定要确定自己真的理解了每一个点在讲什么,比如认知盈余。不要以浅薄的理解为知识买单。它汇集了人们在时间、智慧、创造力和慷慨方面的剩余。你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生产力,实现创造和分享。只有清楚地理解和记忆两个关键词,才能在考场上答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文科真的不只是靠背书。我觉得文科在于大量阅读理解,反复阅读理解。大二的笔记是思维导图,一定要自己画,加强记忆。这个阶段开始跟着视频做真题。从6月份开始,每周做一套真题,9月份刚做完。它不是一套完整的真题。期间有一半真题写完整,剩下的写在每道题的框架里,年度考试的知识点在我的笔记里做了标注。一开始这个时候我是拒绝做真题的,因为很多人说真题要留到最后模拟,但是在前期。

9月份背第一遍需要有明确的计划。比如有两本笔记,每本110页。20天需要背第一遍,每天要背5页,上午新闻历史,下午传播学理论。规划你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10到12期间,重复是最好的代名词。我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内容,在固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背专业课,背政治,做英语题。专业课和政治第二天再背一遍。理解起来会更快,记得更牢。我背的很慢,但是今天拼命想忘记昨天背的东西。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焦虑占据。要知道,熬过最难受的阶段后,你就会放松下来。就像爬山一样,半山腰永远是最累的。这是真的。我努力回忆考场上的一切。不要被焦虑所困。

从11开始,我又把真题背了一遍,然后开始看热点答题方法。当然,我报了一个热点专题班,把专题班涉及的内容精华放在基础知识点下面。总结一下学校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人工智能,传统媒体转型。算法非常推荐这类题,写个大概的答案模板。这样我遇到这样的问题,脑子里就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

关于英语:

英语一定要尽早学习,提前打好基础,这样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面的专业课和政治课。3-4月份可以开始,前期基础差的一定要攻克单词和语法的难点。英语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背单词和长句的过程是为英语学习打基础。我用了两种方式:单词本和手机app。前者便于直观记忆,用于标记记忆。后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记忆,不用背一本又厚又重的单词书。

我从5月到6月开始做真题,一开始会犯很多错误。不要气馁或沮丧。你可以准备一个错误本,把每套题的错误总结一下,然后进步会特别大。11之前可以一直做真题(保持语感)。11个月后就可以开始准备作文了。

关于单词

reserve这个词来自两个部分。一个是单词书。我用的是“考研闪字”,考前大概背了五六遍。二是历年真题中出现的词语。我一个人整理了一本书,背了三遍。

关于真正的问题

A.真题:我是06-18刷的,其中11-18刷了两次;考前模拟了一套19的卷子(20年和21年没时间做)。我把问题刷成模块,一起读,一起出新问题。

B.阅读:看了一系列关于汤池阅读方法的讲座。新课题是宋奕萱的强化课程。

C.大作文:我读了潘芸,买了王江涛的书。先看看网上的课,整理一下作文的类型和不同题型的写作框架,记录一些陈词滥调。然后根据不同的题型,找到对应的历年真题,整合王江涛给出的真题和黄皮书,重新组织我们认为容易记忆和进阶的句子,改编网络课上的成语来适合我们。我不背范文,取其精华。如果觉得整个范围内没有适合我的,我就直接无视。

关于政治:

考研政治其实是一门很适合考前突击的科目。9月份开始备考政治,上课做笔记。马援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以理解为主,而其他章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背诵为主。我整个考研都跟着肖秀荣老师,后期还做了徐涛的八套卷子。先看一个简明的章节,然后做相应的1000题,争取开学前刷完这1000题。1000题我做了两遍,大概掌握了政治选择题的易考点。后来我只是看了一下知识点的总结,尽可能的把知识点连接起来,做一个框架图。

到65438+2月,我几乎花了半天时间背了四个肖八,但其实今年肖四的大题并不多。建议大家多背20道徐涛考前必答题。政治在考研总分中占比很低,60分后很难提高,花费的时间与分数高低不成正比。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根据专业课的进度分配政治复习时间。

萧秀荣四集卷

徐涛老师的网络课堂!!!!

关于复试: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南开的复试在网上进行。虽然候选人虚拟“在场”,但面试时长和质量与线下相同。面试分两个环节,也就是说考生要参加两次考试才算结束。第一节是英文+中文+提问,第二节是自我介绍+中文提问+提问。就是第一局英语题比较多。我画的英文题是如何评价新闻的客观性,并举例说明。没想到抽到了一个专业的问题,但是英语的问题即使离谱也无法停止回答。刚开始回答了一些题外话,后来找到了对应词汇的感觉和思路,所以说的比较顺口。中国人的回答与疫情有关。因为这段时间在家参加调研活动,也有了一些想法。时间不短了,老师们都很和蔼,没有打断我的发言。

复试没等太久。一开始,老师让我做自我介绍。之后老师让我直接画个题目,是关于研究方法的。问完之后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你在本科学习和研究中有哪些学术上的困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题目不得不说很考验知识基础和临场发挥。只有真正思考过,才会提出真正的问题。如果没有很深的沉淀,如何现场发言也是一个考验。

考研之路是孤独的,要经历漫长而黑暗的时光。支撑我的是一种强烈而持续的信念感。在选择目标学校时,我综合考虑了专业水平、地域和真题难度,最终选择了南开大学。每天坚定地暗示自己,逐一制定复习的短期目标,这样你的自信心就会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其次,考研需要坚定的决心和自律,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分清主次,按计划去做。很多人会因为坚持不住而半途而废。当我的背很累的时候,我经常思考我的生活和未来。不知道考不上会不会被当成笑话,考不上会不会给家里丢脸。我想知道我是否会去二战工作,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我越想越着急。我想想,还不如去做!!所以一旦坚持考研这条路,无论为了一个目标多么努力,经历一下总是好的。

“不积跬步,不可行万里路。不积小流,不成大器。”你们都不要大意,在这里等你们来南开!!!!!

写和读。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会看很多资料和一些辅导书。一开始看了很多资料,感觉后来忘了,浪费了时间。这个问题我是半路意识到的,尤其是我把基本的背诵内容整理好,把资料看了一遍之后,一定会把核心思想和精彩句子用笔记写下来。要么不看,要么开始写。我有一个大本子,专门用来记各种新奇的想法、论点、文集。后期,反复记忆的东西熟悉后,会提高很多。

进行分类,总结。

要找到框架感,就要有分类感。我们按照笔记的题目背完一本书后,脑子里自然会有一个模糊的框架,一遍一遍熟悉后框架会变得更清晰。这里的一个关键行动是要有分类和总结的习惯。比如说到大众传播的作用,实证学派对此怎么说?批判派怎么说?早期社会学家和当代著名学者的观点是什么?我可以在脑子里过一遍,如果我能在纸上写一个简短的总结,我相信在写论文时我会更有信心。说到观众观,实证派的观点?批判学派?当代学者的论述?如果你问自己这个问题,你自然会强化这个知识点,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新传记的主题,你在回答问题时会更加游刃有余。

真题很重要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参考书把真题分成四块,总是随着备考反复阅读分析。这样可以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可能出错。可以先关注2017到2021的问题。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研究前面的问题。只需标记考点。重点分析2020年的考题,正好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用来扩展知识面,多看点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