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的集团IT R&D岗位以组团方式招聘?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7月,是一年一度的“最难就业季”。据教育部统计,2021高校毕业生总数为909万人,创历史新高。每年喊一次是最难的。其实还不是最难的,只有更难。受毕业生青睐的互联网公司将于本月(甚至更早)启动2022校招提前批。
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21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19%)是最受毕业生欢迎的行业,其税前薪酬水平(10815元)也是最高的。由于我的特殊经历,我有幸参加了2021校招和社会招聘。
本科毕业后做了几年产品管理,后辞职出国留学。2020年回国,然后开始找工作。这里分享一下去年的经验,供有志于从事产品岗的同学参考。从0面试到CEO164分钟面试。
我找工作的经历极其曲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投递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的岗位,面试另文撰写;第二阶段主要是投放产品岗位,陆续进入34家公司的面试环节,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主要投入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岗位。目的是拓宽能力边界。读研前做产品管理,包括需求分析,项目跟进,数据分析。当时觉得产品岗的职责比较广,学了很多技能但并不是样样精通。
于是,一个想法产生了:专攻一两年数据分析或项目管理,间接提升产品能力。血拼之后,我意识到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回到了产品岗。现实情况是:大厂商在招聘数据分析师时,更喜欢编码能力强的学生。
招聘项目经理时,优先考虑有多年研发经验的人。虽然我在之前的工作中已经覆盖了这两块,但是并不精通,也就是说简历过不了。结果我转到了产品岗,收到了很多公司的面试邀请。里面有一些有趣的段落。
一次有益的面试。流程最短的是某制造公司,序号18。HR把我的简历给了老板后,对我运营商+辞职留学的经历很感兴趣。我直接和他个人见面100分钟,当场给了我一个待遇不错的offer。
钱很重要,但钱不是万能的。虽然工资还可以,但是公司所在的轨道不符合职业规划,最后决定不加入。时间最长的是一家雇主品牌创业公司,序号23。在经历了业务(63分钟)和HR (54分钟)之后。
CEO花了164分钟和我沟通。CEO发现我有长期化倾向后,拿出电脑给我看,公司的价值观是“成就他人,挑战新自我,拥抱变化,长期化”。企业招人的最高标准是价值观的一致性。总结。
调整定位继续迭代后,实现了从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岗位0面试到产品岗位CEO164分钟面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