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大纲和12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求上帝解答。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大纲深度解读

细节;。com/gjgwy/2014/1014/19387 . html?wt.mc_id=726937

课程:。com/html/荀子/fudaojianzhang/?wt.mc_id=tq15128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大纲终于出炉了。与2014相比,考试时限仍然是180分钟,其余单词没有改动。中公教育专家从命题的角度来看,相信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会稳步发展,一步步向前。

第一,树立科学,稳步前进

今年是2010国考大纲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进行新定义,国考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考试以来的第六年。历年申论试卷150分钟,答题时间紧迫导致考生无法施展能力。2065,438+04,国家公务员考试延长答题时限30分钟,为考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2065,438+05年延续了这一设置,考试时限仍为“65,438+080分钟”。

多年来,紧张的考试时间让各类考生疲于答题,无法真正展现个人准备,出现了多次考生不如裸考的情况。自2014延长答题时限以来,考生的备考水平可以在试卷答案中得到清晰的体现。为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2015仍然会采用这种设置思路,科学地反映考生的个人能力和准备情况。

同时,今年国考试卷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岗位、市(地)以下综合管理岗位和行政执法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从申论考试材料的主题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

2011省卷主题为“治理开发黄河,弘扬黄河精神”,市卷主题为“农村孩子的教育”;

2012省卷主题为“化解社会道德危机,促进社会道德重建”,市卷主题为“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确保公共安全”;

2013省卷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市卷主题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2014省卷主题为“社会心理问题”,市卷主题为“社会心态”。

看了上面的内容,可以发现2011和2012的国考试卷在省市两级的主题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2013的主题来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对各级所要求的能力都有侧重。考生要根据报考职位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能力要求,简明分析

大纲仍强调:“应用是检验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与往年相比,“能力说明”一词没有变化,说明申请仍然是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考试。文案能力是每个公务员应对机关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省市两级能力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报考不同职位的考生需要了解能力测试的不同侧重点。

1.阅读理解能力

作为五种能力之首,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准确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理解给定信息的内容、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省卷中: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省一级)第二题要求“谈谈‘给定数据4’中‘前失效’概念的含义”。但鉴于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中的数据6,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岁月失语,唯有石头会说话”的深刻含义。

在市政卷中,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的给定数据6提到了一句话“幸福总是充满缺陷的”,而题目5则要求考生集合自己对数据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理解来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偏离答案要求。

第二,第二个概括。即在完成对题目中要点的基本概括后,再对要点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准确理解命题人设置题目的意图。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第一题要求考生“分类总结F市所做的工作”。这个问题的回答范围是给定数据3,数据中包含的要点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先根据要点进行归纳,再根据不同的工作进行分类总结。随着申请考试的不断进行,阅读理解的难度与日俱增。如果考生不能掌握二次概括的能力,势必难以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造成答题的疏漏。

2.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省职位调查的重点,考生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观点明确。也就是说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在给定的信息中综合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提炼观点,观点明确。如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二题:“谈谈‘给定数据4’中‘前失败’概念的含义”,要求考生准确回答“人们过于依赖专家等媒体的意见,削弱甚至丧失自主选择能力”的含义。

第二,动机的结合。理论就是理论,就是政策。考生应能恰当运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材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国考是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所以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在人才选拔上有不同的标准。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写在国家公务员省级职位的能力要求中,直接表现为省级职位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和对考生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要求。因此,考生在处理分析题时,要恰当地利用给定材料提供的各种案例和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

3.实施能力

执行能力接近现实。近年来,国考和市考试卷越来越重视这种能力。通常以应用文写作作为考察这种能力的载体,而且考察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市级职位明确提出了执行的能力要求。众所周知,市级职位对一线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很强,更注重上级政策的落实。所以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三题(市级)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中提到的案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事实上,目前中国政府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经常利用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来了解民意,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也出现了问卷调查。面对日益灵活的考试形式,我们建议考生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练习时,不仅要掌握公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还要结合本届政府转型升级后不断涌现的新语言,掌握各种应用文写作结构和格式。

4.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级: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以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为目的,而省级公务员的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考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省岗面对的工作更加宏观,要求考生在繁杂的信息中进行筛选,找出其中蕴含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考生在面对考试时,一定要注意“提出”和“解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定要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近年来,很多考生在回答论述题时喜欢采用“解题”的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提出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最后进行练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在回答对策问题时,要隐藏分析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勾勒问题并提出对策。

市级:解题能力几乎是报考必考能力。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卷)虽然没有提出对策,但也不能排除2015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应提高警惕,掌握以下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在解题时,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一般性的问题没有说清楚的时候,要从“政府角度”来回答,也就是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如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明确定义了身份,考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改变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禁止使用对策模板或提出考官讨厌的“假、大、空”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具体、可行、实用。

提醒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在提出对策这一题中考察。在回答综合分析题和文章讨论题时,也要坚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提出怎么办。

5.表达文字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一定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一,简洁流畅。由于作文考试对用词要求比较严格,考生必须保证语言简洁,这样既可以节省答题字数,又可以展现考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语言通顺”或“语言流畅”的要求会出现在作文的写作题中,所以考生要适当选择相关词汇,保证答题句子的流畅。

第二,规范生动。规范是指考生应避免使用口语和网络语言,而应使用书面语、机关通用语和成语,以符合大纲要求。考生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名言警句,为自己的回答增添文采,赢得考官的青睐。

第三,了解趋势,预测趋势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申请者得公考。”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固定笔试科目之一,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数量和题型相对固定,但提问方式更加灵活,增加了考生备考和答题的难度。在对历年国考申论真题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力求为考生呈现一份较为完整的命题分析,让考生全面掌握国考信息,准确把握2015国考申论方向。

总体特点:题量趋于固定,命题更加科学。

国家公务员考试从2008年开始采用四题模式,一直延续到2065 438+02(2009年有三大题四小题)。总的来说,前三题属于字数要求少,分值较低的题目,第四题是作文题。2010到2012,第一个大题下面会有两个小题,所以实际回答的题数是五个。2013继续改变出题形式,将大题集小题的模式直接转化为五大题的形式,并调整了分值分布,增加了难度。2014延续了2013的设置,依然采用五题模式。

虽然提问方式千变万化,但始终没有偏离归纳、综合分析、应用文写作、对策、文章讨论这五个基本问题。2010以来,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能力的变化——开展申论的能力增加,申论的题目类别出现了新气象,增加了对包括报告、公开信、编者按、宣传稿、导游讲解等应用文写作题的考查。考生要多练习这类题,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2009年以前,报考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使用一套试卷。试卷中有些题是省市考生答的,有些题是只报其中一项的考生答的。自2010起,国考申论根据职位不同分为省市两套试卷,题材选择各具特色,体现了国考申论更加科学化的趋势。

如有疑问,请向中国公立教育企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