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第二学位信息

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项目简介。

一、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为满足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1996开始为北京大学非经济学专业开设经济学双学位辅修专业。自项目启动以来,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规范的教学内容享誉校内外,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知识背景广泛的经济类人才。到2003年底,已有6名学生毕业,其中***1846,来自除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以外的所有院系。目前双学位学生超过1850人。这个项目不仅为学生增加了新的专业选择,也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经北京大学教务部批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招收校外本科生和研究生,与北大学生一起攻读北大经济学双学位。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考核,首批录取了50名校外双学位学生。

二、教学计划和学术活动

课程:

a)必修课: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经济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

b)选修课: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财政、货币银行、产业组织、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会计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与机构等。

学术交流:双学位学生可以参加中心或双学位项目单独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和讲座,包括世界级大师(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演讲,让双学位学生及时了解到国际上最先进的学术思想。

l夏令营:中心每年都会为国内优秀的经济类学生举办夏令营。双学位和全国优秀经济学学生均可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中心从他们中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免试继续在经济中心读研究生。

l奖学金:中心设立了多个奖学金项目(蒙代尔国际经济学论文奖、中国经济研究奖学金、钟国光社会服务奖学金、财经杂志奖学金),鼓励北大经济学的学生努力学习,提升他们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是“学贯中西”的师资队伍

(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序)

台湾省大学勃兰特分校历史学士(1989),台湾省大学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所硕士(199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200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地理、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

经济学教授陈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宏观经济学。

文海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加州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199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胡大源,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李玲,经济学教授,陶森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学、经济增长理论。

林毅夫是经济学教授。台湾省程池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经济学教授冯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

平新桥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金融学。

沈·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学士(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1988);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9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转轨经济。

沈燕,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数据分析。

石建怀,经济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数学学士(198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宋国青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1991-1995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汪丁丁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文学硕士(1984),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

王浩,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科学系经济学硕士(1995),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

姚洋教授,经济学。北京大学地理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易刚,经济学教授。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

曾毅教授,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6),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1986),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1986-1987)。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人口经济学、老年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与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

赵,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劳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赵衷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博士学位(200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劳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社会项目和公共政策评估。

周其仁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硕士(1993),经济学博士(2000)。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中国经济。

客座教授

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四,校友遍布全球

自1994以来,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已在世界各地毕业1846名学生,包括美国、英国、瑞典、荷兰、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就业的学生除了继续深造外,大多在金融、证券、保险、高科技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信、敬业、乐观,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北大学子”的综合素质。毕业生普遍认为,在中心学习生活,在职业选择、思维方式乃至性格塑造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为了回馈母校,毕业生一直与双学位项目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中心也提供各种机会和途径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程在学期中间开始,课程多安排在晚上和周末。

考试情况和一般课程一样,分为纸质、开卷、闭卷等不同样式,由老师选择。期中考试通常在学期的第八至第十周举行,期末考试在学校考试周前一至两周举行。

费用:一个学分100元,毕业需要44个学分。可以选择多个对应的学费。

一个学分在校外400元,毕业需要44个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