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省考历史知识数据库:明代对外关系

引言:在对外关系上,明朝一直保持着宗主国的姿态,但很少行使宗主国的权力。明朝开国以来就是这样。其中就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郑和下西洋和万国来朝,戚继光的抗日战争。作为行测的常客,常识题基本都设置在试卷的第一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记住考点,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下。我们来看看2021省行考历史常识题库:明朝对外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郑和下西洋

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明朝的创始人朱迪派遣郑和下西洋。从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万邦来到了朝鲜

从明朝开始,中国就成了“天朝”,这种姿态被清朝继承。中国作为一个高等级国家,不仅在乎自己的威严,更在乎诸侯国的恭敬态度。

明朝周边各国都有朝贡制度,根据亲族不同,朝贡时间也不同。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朝贡是他们致富的途径,这也是明朝朝贡制度的特点——来自诸侯国的朝贡物品往往会得到几倍、十倍的赏赐。

所以明朝也限制各国朝贡。近的诸侯国甚至可以是一年一次或者一年两次,而远的诸侯国则是两年一次,三年一次甚至五年一次。这是对主权的宣誓,但明朝的这种态度,不仅没有让诸侯国获利,反而导致了自己的不断失血。

3.戚继光对日作战。

明朝中期,海防懈怠,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沿海居民称他们为“敌人”。明朝大将戚继光奉命在浙东抗日,培养了一支骁勇善战、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台州九战九胜,消灭了那里的倭寇。后入闽粤,与余合作抗击倭寇。到1565,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被称为倭寇。明朝派年轻的将军戚继光到浙江抗击日本侵略者,给了他们有力的打击。

戚继光的抗日战争如下:

(1)齐家军组建:戚继光从农民、矿工中挑选3000人进行严格训练。这支军队作战勇猛,纪律严明,所以被称为齐家军。

(2)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浙江台州连续九战全胜,歼灭敌军。

(3)剿灭浙江海盗后,戚家军进入闽粤,与另一位抗日将领于的军队会师。于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大军,相互配合,共同进攻。到1565,基本消灭了东南沿海的敌人。

4.明末农民战争

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战败,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太监是专制的。他们攻击正直的朝臣和学者,掠夺人民,收受贿赂,作恶多端。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明朝末年,天灾不断,明政府给农民加了三饷,让他们空着。

概要:1627年,饥民王二在陕北首先起义,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二起义后,陕北各地农民纷纷响应。、李自成、张先后举起了义旗。其中,“闯王”高迎祥的起义军是一支劲旅。经过很高的牺牲,李自成继位为王。他率军进入河南,提出了“天下无粮”的口号,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很快就攻克了洛阳。很快,Xi被征服了。1644年正月,在Xi安建立大顺政权。三月,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万岁山自缢。明朝灭亡了。

意义:农民起义军以巨大的革命勇气和顽强的战斗,推翻了腐败的明朝,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农民军提出的“全田无粮”口号,反映了农民群众反对财产不平等、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标志着中国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然,这是测试要求。至于真正的历史,还是要多读材料,不要被起义二字所局限。不是所有的起义都需要被尊重,也不是所有的起义都是正义的。

以上是2021省考历史常识题库:明朝对外关系相关内容。在考试中,想要得到常识题的分数,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还需要多背诵,多学习。历史是不可忽视的重点。这些知识经常出现在常识题中,所以积累常识,从现在开始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