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科学馆相关活动
1897年春(清光绪二十三年),孙诒让等人集资在文创办蚕业书院,后更名为蚕业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蚕业书院之一。向、沈复在瑞安创办了方言馆。在蚕学馆的影响下,各地建立了一批蚕桑、丝绸教育机构。蚕学馆的毕业生不仅推广了浙江养蚕的新方法,而且在清末民初全国蚕桑生产和蚕桑教育的当时,支援了兄弟省份蚕桑事业的发展。蚕科馆在浙江丝绸业乃至中国丝绸业改良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生产无毒改良蚕种的同时,深入民间,为养殖户检查原生蚕种的病毒,指导他们使用改良蚕种。几千年来,中国的蚕种都是用土法生产的。不知道如何应用科学检查蚕种病毒,使得质量无法与时俱进。制造优良的改良蚕种是丝绸工业改良的第一步和关键。当时丝绸行业的人都知道,所谓蚕种质量,足以左右养蚕缫丝的成绩,是决定整个丝绸行业的基本因素。
齐林在《请集资创办蚕种学校》中花了大量笔墨,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论证了蚕种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的蚕种也有瘟疫,以至于丝绸生产不旺,税率没有降低,中途蚕桑业衰落,而西方养蚕的方法是有备而来的,就是育种也有奇效。蚕种科学馆的章程里有两条是专门讲蚕种制造的。一种是广泛购买国外蚕种纸,检验选种交配的方法;一是奖给岗位,让准学生制作和购买蚕卵纸。
因此,蚕院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优良蚕种的培育和生产,并分发给农民饲养。通过选育、培育和杂交,蚕院先后生产出一批新型无毒蚕种。开学第一年,浙江省蚕院制作了500枚无病蚕种,分发给附近的蚕农饲养。蚕科学博物馆率先推广改良品种。在它的倡导下,浙江各地相继创办了一些蚕业学校和蚕种厂:
种子生产地址(张)每年生产种子数量成立年份蚕业馆年数
杭州西湖500-1000189711
桐乡蚕种场桐乡300-500 1900 3
乌镇蚕场乌镇100-500 1900 5
崇德蚕场崇德石门300-500 19003
杭州武林门500-1000 190615
杭州湖熟1000190710
养蚕女子学校500-7001907 4
杭州三墩500-700 19082,钱塘县初级师范学校。
杭州西湖蚕业学校1000-200019095
杭州蚕种厂700-1000 191111。
来源:吴军《近代杭嘉湖地区的专业化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史,1998,1。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建立了一些良种场,促进了良种的生产,但其生产的良种数量还是相当有限的。简单对比一下,差距就很明显了:余杭是当时浙江主要的制种中心,大约有3000-4000户,或者说70%左右的人口从事这个行业,每年大约生产30-50万个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