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学热点题有哪些?
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作用是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法、差分法和守恒法。
化学反应图像
化学反应图像问题的特点是以图像和图表的形式给出一些关键信息,将问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察考生从图像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和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转换和应用的能力。
实验仪器的创新
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器多用、一器多用、一器多用。这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化学热点法聚焦
聚焦高考一
化学计算中的四种常用方法
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一定的条件,得出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做出合理的判断,然后确定正确的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算成由某种成分组成的纯物质,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一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想象成向左或向右走到终点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可逆反应被认为是向左或向右的单一反应。(4)判断产品的成分。将多个平行反应视为一个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创造出能够容易解决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常用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或等效)为几个便于分析比较的简单过程,并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的关系,然后求解的方法。在主动平衡计算中使用这种方法的概率很高。
(4)转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是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2.关系方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法可以表达初始态反应物与终态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将多步计算简化为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关系。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的产物就是下一步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到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几个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然后相加消除中间产物,得到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差分法
差分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上的差异。
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
(1)分析题目: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2)确定能否使用差分法:分析差分与初始或最终状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能否使用差分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问题中提供的“理论差”和“实际差”,列出比例关系,求答案。
4.守恒方法
“守恒法”是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用一个特定的量固定下来,连续解题。它的优点是以宏观的方式进行公式化,不去探究一些细节,直接抓住独特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公式,简单巧妙的答题。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产物的总质量。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和失去的电子数必须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离子的总电荷不变(或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负电荷和正电荷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搞清楚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量相等列出计算公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计算相关量。
聚焦高考2
解决化学反应图像问题的方法
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的顺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组成,离子的存在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本质:离子反应图像的问题,归根结底,考察的本质还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存在的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有许多还原剂(或氧化剂)。当加入相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根据“强者优先”的原则考虑反应的顺序。“强”的反应结束了,“弱”的才能反应。
(2)离子* * *和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 * *的形象要谨防离子* * *的陷阱,尤其要注意一些隐含的条件和隐含的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注意物质之间的关系,遵循三个守恒原理和溶液电中性原理。
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图像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直观地表达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平衡像题是高考必考题之一。根据图像坐标所表达的意义,经常测试的化学平衡图像分为以下三类。
(1)震级-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轴和横轴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和反应时间(过程),并在图像中反映可逆反应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明确曲线“趋势”的含义,并由此确定反应的方向,进而确定变化的条件。必须注意的是,这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个量级不随时间变化的点才是平衡点。
(2)幅度条件图像
在图像中反映一定量的物质或反应体系与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之一之间的关系。回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值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是否符合理论推导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震级-时间条件图像
这种图像反映了一种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或两个外部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其图像构成的特点是图像中有一个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反应已达到平衡。
解题思路:根据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短时间大速率)→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大速率强条件)→根据物质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得到的移动方向应与勒查特莱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3.电化学图像
近年来,高考对电化学的考查有了新的变化,以器件图为载体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来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槽的工作原理
破解的关键:正负电极或正负电极的判断。
(2)原电池和电解池之间的相互转化
原电池和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在二次电池中,一次电池放电,电解池充电。放电时的负反应与充电时相反,放电时的正反应与充电时相反。
重点高考三
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索
1,创新使用球形干燥管
装置(1)A是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止倒吸,原理类似于水中的倒漏斗。
(2)装置B是一个简单的过滤器,可以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面两层,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液体中的色素。
(3)装置C是一个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能节约药品,又能防止污染。比如铜丝在装置中燃烧时,Cl2被密封在干燥管中,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可以被水吸收,可以观察到CuCl2 _ 2溶液的颜色。
(4)装置D是简单的kip发生器,可用于产生H2和CO2。
(5)装置E可以干燥、去除杂质或缓冲气流。
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Kipp发电机。
(2)创新连接仪表,防止尾气倒吸。
A.倒漏斗型:该装置可增加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可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中的压力降低,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体积较大,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与烧杯中的液面分离,漏斗中的吸收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烧杯中,从而防止吸收液被反吸。
B.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气道内压力降低,使吸收液被吸回干燥管内,吸收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被吸回。这个装置类似于倒漏斗。
C.储液式:当吸收液被反吸时,被吸出的吸收液由预设的储液装置储存,防止吸收液进入加热的仪器或反应容器。
D.脱离型:由于导管不与液体接触,无法反吸。
E.防液型:通过更换试剂达到防止反吸的目的。比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反吸,HCl从四氯化碳逸出进入水中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