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真题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关键的环节,全面的利率市场化指日可待。根据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和实证分析结果,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一般会加大,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缺乏相应的手段和工具来度量利率风险。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和经验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研究和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和深远。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以及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利率市场化和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为下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的改革实践,从中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进程提供启示。然后讨论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几种流行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从而对我国利率风险管理有所启示。第五部分,基于我国几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利率风险。虽然在管理上有进步,但还是保守,需要改进。第六部分从内部管理体制和宏观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我国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阻力很大,动力不足。中国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中后期。改革初期,大多数人受益于改革的成果,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是很大的。目前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市场化改革肯定会让大多数人受益,而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因此,各种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有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抵制改革,阻碍了改革进程。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诸多金融领域的改革,因此这些改革方案和进程需要协调。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一项单独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业监管体制改革、证券市场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些领域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展及其相互影响。
(3)我国对银行业实行隐性保险制度,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政府不允许商业银行倒闭。为了核销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政府多次向银行注资。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政府有义务采取必要的行动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政府作为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会使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可能会鼓励银行高风险经营。当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将成为银行高风险操作的最后买单者。这样的隐性保险制度不仅会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还会掩盖银行出现的经营不善、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4)尽管我国货币市场发展迅速,但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仍不发达,制约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有效调节利率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货币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不够均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交易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其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相对单一。我国货币市场交易对象种类少,除同业拆借外,其他货币市场工具规模小,债券市场中短期国债发行量太小。票据市场的主要工具是银行承兑汇票(占95%)。
对业务的影响:
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统一执行央行确定的利率政策,除了有限的浮动权,基本没有定价权。但利率市场化后,资金价格定位涉及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和市场决策的宏观和微观层面,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新课题。由于缺乏市场上资金定价的经验,定价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影响因素需要在市场上不断探索和实践。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有利的条件
1.中小企业可获得的资金增加了。
2.中小企业将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服务机会。
3.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投融资工具和产品选择。
(2)不利影响
1.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增加。
2.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会增加。
3.中小企业投资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4.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
6.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的整合,给农村和分散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不便。
新教材试题:
当资产价格泡沫崩溃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摧毁市场信心,导致经济停滞,侵蚀企业资本,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萎缩。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应强化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
国际经验表明,在高增长、低通胀的环境下,资产价格泡沫具有普遍性。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20世纪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时期通常是经济周期中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然而,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货币当局不得不提高利率,并最终破灭了资产价格泡沫。以日本为例,80年代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从1986的负值开始上升,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当时日本央行没有加息,而是在政府的压力下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抵消汇率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三年时间,通货膨胀逐渐上升到1989接近4%。此时,日本央行开始加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将利率水平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最终刺破了资产价格泡沫。其他主要工业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当局的货币政策在泡沫形成时期过于宽松,而当泡沫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时,又不得不赶上加息,让泡沫在高位破灭,导致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出现动荡。
中国目前面临资产价格从高位回落的现实。a股市场从2007年最高点6100点快速下跌,股市泡沫被挤压。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2008年以来,各大城市房价下行压力明显,成交量甚至跌至谷底。要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应该吸取世界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第一,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1.摧毁市场信心,导致经济停滞。资产价格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扭曲力量,都应该在泡沫破灭的过程中得到释放和纠正。资产价格的快速下跌摧毁了市场交易者的信心,悲观情绪成为主导市场情绪。在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期间,经济活动大规模减少,经济活力下降,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停滞。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企业设备经济价值迅速下降,投资支出减少,供给能力迅速萎缩。结果,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期间的资源错配导致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停滞。
2.企业资本的侵蚀。企业资本是应对未来风险和损失的缓冲。资本实力越强,企业越有意愿和能力进行各种创新投资。但在经济稳步扩张时期,资本的缓冲作用并不明显。一旦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发生逆转,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借贷双方的资产质量受到冲击,信贷投放大幅减少,资金的缓冲作用就会凸显。然而,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会使企业的资本缩水,增加破产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因泡沫破裂而受到侵蚀的经济主体,在面对风险时,在选择投资对象和合作伙伴时必须谨慎,这将导致经济活力下降,影响资本缓冲的作用。
3.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萎缩。资产价格泡沫会通过债权和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收缩。所谓债权债务结构变化效应,是指股市泡沫破灭前后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如果股票市场的所有交易主体都用自有资金进行交易,那么就不存在债权债务结构的改变效果。在资产价格泡沫期间,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活动的枢纽,必然会深陷其中。在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升的时期,任何投资这些资产的项目看起来都是有利可图的,以这些资产为抵押的贷款看起来也非常安全。再加上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金融机构放松对贷款的限制,竞相扩大对这些资产相关项目的信用贷款是必然的。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金融机构还会从中国吸收存款,并以高利率从外国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然而,一旦股市泡沫破裂,股价暴跌,借款人无法获得收益偿还贷款和利息,金融机构资产缩水,金融体系将首当其冲。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坏账和资产就会增加,其账户上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坏账。为了化解坏账,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信贷,一方面收回贷款,另一方面收紧放贷,使得大量企业因缺乏资金而面临困境,失去应有的发展机会。如果金融机构深度介入,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导致信用链断裂,进而导致经济萎缩和整个金融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经济萎缩。
二,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崩溃的政策建议
1.强化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资产泡沫是虚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其直接原因在于市场过度投机。泡沫不可能长期存在,一旦破灭,对经济的伤害会很大,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伤害越大,控制难度也越大。因此,预防比控制更重要。目前,随着外资大量流入中国,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引导资金流向,防止不合理的流入结构造成泡沫。同时,政府的决策应着眼于帮助投资者避免错误和提高市场效率,并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管理来尽量减少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国家应注重提升R&D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很快从2000 ~ 2001的资产价格泡沫中恢复过来,还是因为其经济结构更抗冲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企业投资特别是高科技投资持续增长,极大地提高了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打造了国民经济新的主导产业集群,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信息产业升级。这种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依靠知识、人才和创新的作用,但对资金的依赖明显低于传统工业经济。日本是一个不同的故事。日本的模仿型技术创新模式只注重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实际应用,却忽视了基础R&D能力的培养,政府的R&D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泡沫经济时期,企业界陶醉于经济繁荣,花大价钱收购美国企业和房地产,认真投资产业升级。所以日本的产业结构没有升级成功。再加上银企相互持股,资产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加剧,严重阻碍了经济复苏。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其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抵御各种泡沫的冲击。
2.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必然导致金融机构的大量坏账和坏账,金融机构很可能被泡沫拖垮,从而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但是,从不同国家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经验来看,后果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一些国家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幸存了下来。金融体系是否健全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金融体系健全的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吴立元(2006)在分析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提到:当时香港和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地区和国家。虽然香港和新加坡都有严重的房地产价格泡沫,但银行体系面临的房地产担保风险相对其他国家较高:1997年末,香港银行体系的房地产占其资产价值的40% ~ 55%。新加坡银行体系的不动产占其资产价值的30% ~ 40%,韩国为15% ~ 25%,印尼为25% ~ 30%,马来西亚为30% ~ 40%,菲律宾为15% ~ 20%,泰国为30% ~ 40%。当危机来临时,香港和新加坡的资产价格都大幅下跌,但没有出现全面的经济和金融危机。香港房地产价格下跌60%,恒生指数最差时下跌超过65,438+00,000点,经济更在65,438+0998出现数十年来独一无二的负增长。但香港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并没有引发香港整体的金融危机,香港保持了汇率的稳定和银行体系的稳定。金融危机来临时,新加坡货币贬值15%,股价下跌35%。虽然其经济受到明显影响,但没有出现银行或金融公司破产等乱象。虽然整体经济从65438到0998出现了负增长,但金融业保持了3.1%的增速。这些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相比之下,日本金融机构缺乏这种抵抗力。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日本银行以扩大业务和提高知名度为首要任务,争相发放房地产和股票抵押贷款,参与直接融资市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随着泡沫的破灭,日本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多家银行倒闭。十多年来,银行业一直深陷坏账泥潭,无法向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至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因此,中国应严格监管金融体系,确保其健康运行。金融体系的健康可以在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保证持续运行。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仅可以降低银行参与泡沫资产交易的动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的不良后果。
3.增加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稳定市场预期。预期在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预期的逆转,价格才暴跌。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只有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所以,长期以来,各国央行都坚守着货币政策的神秘传统。然而,在不确定性和公众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市场交易者可能会对货币当局的意外货币政策做出有偏差的反应,偏离货币当局的意图,因此不确定性是市场交易者认知偏差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使市场交易者形成正确的预期,货币当局需要实施稳定透明的货币政策,而通货膨胀目标制就是这样一个政策框架。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当局设定相对明确和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定期发布公告,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市场创造稳定的环境,使未来收益更容易预测,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者错误预期的程度,从而降低资产价格泡沫的概率。它把加强与市场交易者的信息交流放在了首位,这可以避免,至少减少市场对货币政策意图产生误解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市场信心出现动荡时,只有能给市场明确预期的政策才是正确的政策。Cohen et al. (2003)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的声明在形成公众预期中起着重要作用,格林斯潘的国会证词对远期利率的影响比政策声明更显著。参考文献。Gurkaynak等人(2004)认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声明比行动对市场的影响更大。因此,可以说政府政策的公信力、连续性和透明度是缓解有限理性预期的重要因素。如果政策信用度不高,政策反复无常,政策晦涩难懂,有限理性预期更容易自我强化,那么政策在有限理性预期作用下的有效性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当不确定性导致有限理性预期时,政府的政策规则非常重要。只有按照稳定透明的政策规则行事,才能减少有限理性预期的形成,减轻其对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资产价格泡沫的可能性。
总之,要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首先要夯实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各种泡沫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从治理结构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在采取政策控制资产价格泡沫时,当局应确保政策的可信度、连续性和透明度,按照稳定透明的政策规则行事,减少有限理性预期的形成,减轻有限理性预期对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以有效缓解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经济的影响,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