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校园的景观绿化

浅谈大学校园的景观绿化

高校园林绿化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围绕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环境教育”,良好的校园绿化环境,能满足师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人休息、放松、心境平和、感情端正。它对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潜在的感染作用。随着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绿化的要求不再是一两块草坪,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把校园绿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的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

1.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

1.1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

中国的园林美学主要探讨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为主体提供符合发展的审美需要的客观条件,即创造懂得美的主体,并相应地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是人造,却是自然”,通过造园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运用景观美学和景观设计原理,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同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优美、实用、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1.2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

园林植物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和应用的科学,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园林植物作为绿化的材料,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还可以创造独特的人文景观,对校园景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黑克尔于1866年在其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提出的。自成立以来,它就以生物与环境、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并一直延续至今。运用园林植物学和生态学原理,科学合理地创造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如耶鲁大学校园内,乔、灌、草多层科学合理搭配,营造适宜的植物群落,植物季节性变化明显,呈现宜人的生态景观。

1.3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原理

校园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对大学校园绿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恰当地应用环境行为主义和心理学原理,分析校园师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创造出符合大学师生普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

从生理需求中认识精神需求,受试者人数呈现明显递减的“金字塔”形。在大学校园里,安全、认同、自我实现、学习和审美的需要,对于知识、文化和审美水平较高的大学师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园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大学师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尽量在空间的营造中将这些抽象而迫切的心理需求物化,并通过绿化的手段来满足。

2.校园绿地的功能

2.1改善生态质量。

校园绿地的植被和水体可以凭借其自然属性产生一定的生态效应,改善和提高校园的自然生态质量。

2.2环保功能。

校园内的植物可以调节温湿度、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消烟除尘、杀菌防病、降低噪音。

2.3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绿地为校园景观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意境,为师生提供了清新优美的自然氛围和休闲娱乐场所。

2.4隔离和保护。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道路等不同功能区域有机隔离,提高了各个区域的安全性。

3.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中的问题

3.1.1缺乏科学认识和长远规划。

由于校园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师生对校园绿化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不足,校园绿化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不同步,规划方案缺乏前瞻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在一些高校,公共绿地多次改建,树种更换频繁,重复建设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3.1.2缺少规划设计方案。

由于对校园文化氛围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入很少或没有投入,简单地在建筑物周围放置一些绿地或照搬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审美内涵;一些高校盲目投资,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新奇等观赏效果,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视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因素,没有将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造成设计与运营脱节,未能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使整体设计水平难以上一个台阶。

4个解决方案

4.2.1面向未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统筹规划。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在憧憬信息技术美好发展的同时,更加依恋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高校校园建设应遵循“信息花园”的建设理念,使信息化与园林化和谐共存,为师生创造一个既有传统文化氛围又有时代气息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指导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做好总体规划。

4.2.2合理配置植物

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最大生产力,充分重视对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乔木、灌木、花卉等植物群落的综合利用,使绿地的生态效益最大化。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的冠型、颜色和质地,形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

4.2.3科学的维护管理

为保证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校园绿化建设必须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良好的绿化景观。

5.结论

校园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和办学宗旨。通过充分研究大学的自然、历史、文化,用绿化的手段塑造文化意境,体现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彰显大学独特的个性,在黑暗中畅游鲜花灿烂的绿色校园,欣赏人文气息浓郁的亭台楼阁,沉思水木明色的山石山泉,沉思曲径通幽的静谧空间,让师生感受到宁静和闲适。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身心得到放松和自由——这是一个大学校园应有的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绿化一个大学校园的终极目标。

参考

[1]朱元恩。校园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406-409。

[2]鲍,。浅谈高校植树种草艺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1):18-20。

[3]雷泽祥,费勇军。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发展,2000,(2):16-17。

[4]沈,著。信息花园——建设新世纪信息化、人性化的山水大学城[J].新建筑,2002,(4):12-15。

[5]关冲。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6]雷泽祥,费勇军。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发展,2000年,15 (2): 16-17

[7]张江学,,王娇娥,。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 (6): 204-206。

[8]卞安娜,甘永红,方方。浅析校园绿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02-105

[9]王荣山,高占山。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4): 456-457

[10]安云华。长江大学校园绿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