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运行管理是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活动。它包括什么?
1,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的目标
自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就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是实时控制信息系统的运行,记录其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扩展,使信息系统真正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决策者服务。
没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不会自动为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系统本身也会陷入混乱。系统的管理不能等同于机器设备本身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是为管理服务。其管理旨在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提供必要的信息,满足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机器本身的管理和维护只是这个工作的一小部分,只提供硬件的保障。要真正为管理者提供信息,还需要做软件操作、数据收集、成果提供等大量工作。因此,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必须由了解系统功能和目标并能与企业管理者直接接触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专职负责。
2、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的内容
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是系统开发的延续,是系统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管理、运行记录和系统运行的检查评估。
(1)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日常运行管理工作量巨大。通过信息系统,必须完成四项任务:数据收集、日常信息处理和服务、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和维护以及系统的安全管理:
①数据收集。
一般包括三个子任务:数据采集、数据验证和数据录入。
如果系统的数据采集没有做好,整个系统的工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系统管理员应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数据采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并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为系统的有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验证适用于较小的系统。通常由系统管理员自己完成。在较大的系统中,一般需要设置专职的数据管理员来完成这项任务。一般来说,数据采集员是业务人员,行政上不属于信息处理的专职部门。所以数据的核对是必不可少的。
数据输入的要求是快速和准确。输入人员的职责是将经过验证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他们应严格及时准确地将收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输入人员不考虑数据的逻辑和具体业务含义,也不对其负责。这个责任由核查人员承担,核查人员只需保证送入计算机的数据与纸面上的数据严格一致,决不能由输入人员代替。
②完成日常信息处理和服务。常见工作包括:例行数据更新、统计分析、报表生成、数据复制保存、定期与外界数据交换等。一般来说,这些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定期或不定期地运行一些预先编制好的程序,由软件操作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程序应在系统开发中详细规定,操作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清楚了解操作规则和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组织软件操作人员完成这些日常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是系统管理员的另一项常规任务。
③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电脑本身的操作和维护。对于大型计算机来说,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的专职人员来完成,而对于微型计算机来说,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员和专门的设备,这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机没有硬件运维工作可做。相反,如果没有人负责硬件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设备就很容易损坏,从而失去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这种情况在很多单位都发生过很多次。这里所说的运维工作包括设备使用管理、定期维护、备品备件的准备和使用、各种耗材(如软盘、打印纸)的使用和管理、电源和工作环境的管理等等。对于微型计算机来说,虽然不需要很多专职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但至少应该指定能够负责的人来负责这些事情。没人负责。
④系统的安全管理。它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从系统外部非法使用和访问系统资源,确保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被意外或人为因素破坏、泄露、修改或复制,维持正当的信息活动,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手段。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体现在保密性、可控性、可审计性和抗攻击性四个方面。
以上四项工作,在日常操作中一定要精心组织,有效完成。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者,我们必须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按规定程序实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否则,信息系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效益。此外,经常会有一些日常工作之外的临时性信息服务需求会向计算机应用系统提出。这些信息服务不在系统的日常工作范围内。但是,它们的功能往往比银行大得多。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级领导信息意识的加强,这种要求会越来越多。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更多地通过对这些需求的满足来评价和对待计算机应用系统。因此,努力满足这些要求应该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特别要注意的问题之一。系统负责人要把这些临时性的需求积累起来,找出规律,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需求,形成一般性的需求,对系统进行扩展,使之变成常规服务。这是信息系统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这项工作不能完全由系统管理员自己承担。因此,信息系统往往需要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程序员。
总之,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非常繁重,不能掉以轻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不仅仅是对机器的管理,还包括对人员、数据和软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