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污水处理技术问答精选(19)
答:说明污泥已经严重老化解体,是由于污泥负荷过低,曝气时间过长造成的。在培养过程中,污泥生长并自行氧化,所以污泥浓度肯定不会增加。污泥需要重新培养,但问题是在进水量和污水浓度不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培养出来的污泥。以你现在的操作模式是不可能的。溶解氧高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曝气时间的控制。间歇曝气的水下推进器不需要停止,内沟也不需要曝气,可以作为混合液流向沉淀池的过道,但推进器不能停止。
182.问: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是否克服了中央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的缺点?而且我发现这里的辅助流二沉池会出现小的污泥絮体。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周边进水沉淀池只是减少了进水能量对沉淀的影响和中心混合液的短流,并没有完全改变振幅流沉淀池存在的问题。理论上外围沉淀的效率应该很高,但是对布水的要求很高。
183.问: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曝气过高,DO过高,细菌自氧化,负荷过低,微生物自氧化,导致絮凝”。但在ASM1#、ASM2#、ASM3#机型以及废水生物处理的领军人物McCarty中,微生物的衰减系数都是作为一个常数,用B来表示,即衰减(自氧化)是按照一定的比例B随时发生的,微生物的生长系数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是一个变量。当有机负荷较低,供氧充足时,微生物会迅速消耗掉水中的BOD,使生长停止,只有衰减,导致净增长为0甚至为负,使生物量不增反减。所以说自氧化是随时发生的,不是在低负荷高DO的情况下。不知道这样合适吗?
答: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运行中对污泥老化的理解并不仅限于此。虽然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期缺乏营养造成的,即营养与微生物生物量的不平衡使微生物无法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的实际运行更加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配比等因素有关。有些装置会出现以下情况:当进水浓度正常,碳氮比或碳磷比较低时,污泥的活性会很差,会限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降低产生的能量;当进水浓度和营养配比正常,但剩余污泥未按要求排出,且曝气时间过长时,污泥会松散,活性差。这样的污泥也叫老化。
184.问:有一座2.5万t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COD为370 mg/L,实际进水COD约为150mg/L,TP约为2mg/L,氨氮约为20mg/L,总氮比氨氮高约6mg/L,MLSS约为6 mg/L. 5 .出水COD小于40mg/L,TP几乎没有去除效果,氨氮约为8mg/L,总氮去除率小于50%。现在问题出在二沉池出口堰跑泥现象,从去年7月份开始就一直没停过。此外,三条沟渠中各有四个旋转刷式曝气器。现在由于负荷低,外环、中环、内环分别开1、2、2曝气机,内环溶解氧为2。0mg/L左右,外环最小在线监测OBP为-400。请问:二重泥跑是什么原因,这样控制曝气方式合适吗?
答:污泥已经老化到一定程度,活性很差。从水中出来的是老化的絮凝污泥。主要原因是污泥负荷低。应对措施:
(1)减少曝气时间,停止外沟,让污水直接进入中沟;
(2)外沟可能不会停止,排泥量可能会增加,从而大大降低MLSS。这两项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污泥负荷。前者是通过减少反应时间来增加污泥负荷,后者是通过降低污泥浓度来增加污泥负荷。当然,为了保持水、气、泥的平衡,曝气量不能太大。以上只是我的初步分析,仅供参考。
185.问:金舟和周初对水的分配有严格的要求。其实所有进出二沉池的配水出口都有一个深入二沉池底部的挡板,但是我还是找不到它到底有多深的信息。因为据说技术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所以没有它的计算。不知道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甲:你说得对。周围取水口有挡板。估计进水箱下面有很多进水孔,水能消散后会往下流,然后从进水挡板下面扩散到水池里。具体位置我不太清楚,应该在水面以上2米左右。我觉得关键的技术应该是均匀布水和散水。
186.问:如何从外观上区分污泥中毒和污泥老化?
答:一般来说,污泥严重老化会有一个发展过程,污泥中毒会很快引起细胞解体。当污泥老化、中毒时,出水ESS会明显升高,有经验的人都能分辨出来。污泥老化时,出水悬浮固体颗粒比较大,多以碎片形式存在。污泥中毒排出物中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较小。从DO值的变化也可以区分污泥中毒和污泥老化。污泥中毒的过程较快,会使DO在短时间内上升,而污泥老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DO的上升过程也是渐进的。
187.问:在不改变污泥脱水机进泥量的情况下,脱水后泥饼含水量明显增加。原因是什么?
答:除脱水机本身的运行外,可能是污泥加药和调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能是污泥均化池搅拌器故障,或者污泥浓缩池刮泥机故障。
188.问:最近我们单位污泥脱水机(带式压滤机)滤布经常跑偏。原因是什么?
答:检查辊面是否粘结或磨损,辊轴平行度是否良好等。如果过滤带坏了,要及时更换。
189.问:最近废水里有很多油,特别是打井的地方,有黑垢油。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答:先用人工打捞,再用吸油毡或吸油介质吸油。
190.问: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小区)有很多优势,但N、P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二级)。如何改进去除氮磷的工艺?
答:我不认为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效果不好,但可能是控制环节出现问题造成的,比如好氧池的DO控制必须高于活性污泥法,缺氧区要有充分的混合功能,碱度控制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