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镇远镇体

我的家乡-镇远

我的家乡-镇远

“湘黔门户”的确是独具慧眼。

在贵州的东部,在沅水的舞水端附近,有一座古老、年轻而美丽的小城。四周险峻的群山,如壁垒,她守卫着;城中湖如莲,依古码头、古巷、古宅;衬托出古老的红楼寺和房子船。东至北宋湘黔干线公路,复线铁路在此交汇舞阳,取代了古丝绸之路南站。

湖南湘西中部有一个凸出的部分,毗邻东部,就像一个楔子,插在贵州东部的凹进去的部分。镇远县就在这个凸凹交界处。不知道哪一代哪一位先生叫它贞元。

镇远水道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原地区连接南方的重要交通隧道。因为舞动的水呈“S”形,穿过这座近7万平方公里的古城。北岸是府城,南岸是卫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在此设舞阳郡后,历代王朝相继在此设郡、府、州、道。从元朝到1949,700多年来一直是州府所在地。镇元通曾辖贵州东部27县。50年代初为镇远特署,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1986年,国务院将该镇变成了古代中央集权政府向南方扩展行政管理的军事要塞营地。镇远水陆交通顺畅,并有驻军保障,逐渐形成大型商埠和物资集散地。许多外省和地区的有识之士来到镇远发展和做生意。城中的八大殿堂记录了它们的发展和繁荣历史。清朝鼎盛时期,两岸民居3600余户,7000余户,亲属35万人。《明史》载:“贵州为大陆,宜从镇起。”清朝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冯在《镇远郡序》中写道:“余自缅甸到达镇远,见其山川雄伟。据元湘上游,成为云贵通道,成为西南大都市。剩下的小道经过九州的地方,小镇很远。”古镇远开友,成为黔东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王阳明、张三丰、林则徐、邹一桂、何、李烈钧、冯玉祥等许多名人都曾游历镇远,留下墨香和诗词。

历史在这里搬演了一幕幕戏剧,也记录了古镇远发展的繁华篇章。时光荏苒,历经沧桑的镇远依然保留着古朴雍容的韵味,是一处尘封之外的幽僻之地。雄伟的古建筑、城堡城墙、醇厚的民风与秀美的山川相映成趣。寻根溯源,返朴归真,自然与民族风情交融,都在这里展开。吴在《儒林外史》中称赞镇远为歌舞之地。一座名城,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00多处县级文保单位,构成了名城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

城东角河底的青龙洞,是一座独特的附崖式建筑园林,典雅别致,宛如一幅依山傍水的大浮雕。古代是东南亚晋京使臣拜佛讲经,僧人道士四处游历的歇脚之地。青龙洞由朱升桥、中原洞、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和香炉岩组成。* * *大小建筑36栋,总面积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0.61,000平方米。青龙洞建筑精美,佛教、怯懦、道教在此交汇,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宗教文化现象。1986 65438+10月13国务院公布青龙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青龙洞,古城还有保存完好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和平村、周大文故居、天后宫、四宫、府城苑、卫城苑、吴王洞等,以及大量的古民居院落、古巷、古码头、民族民俗文化,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