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所有选择题怎么做对?

高考生物选择题九个快速解答,希望能帮到你。

一、直选法这是回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程序是根据题目的条件,借助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例1: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将相同质量的苹果果肉置于氧气稠密的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氧的相对值为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mol)0 1 20 . 30 . 40 . 50 . 70 . 81。1.00 . 80.60 . 50.50 . 60.70 . 81.0根据上述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当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需氧分解葡萄糖的量为0.05mol

b .氧浓度为5%时,每小时的葡萄糖厌氧分解量为0mol。

C.苹果在仓库储存时,相对氧气浓度为5%,是最好的。

d储存苹果时也可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解法:因为D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所以D项可以直接连接。选项A和B需要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反应式进行定量计算。答案:d

二、解题方法是从若干已知条件中找出一个作为解题起点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首先使用的条件之一是疑问眼。

2.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可应用于细胞生死的鉴定。当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PI中时,只有死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而活细胞不会被染色。但是,当PI注入细胞时,细胞核会被染色。利用圆周率识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核酸结构是不同的。

B.死细胞的核酸含量与活细胞的不同。

C.细胞可以分解染料。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进入。

解析: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性渗透的蜡,会阻止染料不着色就进入;如果细胞死亡,细胞膜就失去了选择性通透性,染料就能进入染核。所以这个问题的题目是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答案:d

三、信息转化法对于一些选择题,由于情况不熟悉或者内容繁琐,可以通过思维转化将题目信息转化为熟悉易懂的形式,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轻松,快速解决。

例3:病虫害防治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显示了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包含的有机物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个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A的人口增加,可能的后果是()。

A、B和D的种群数量都增加了。

B、B、D的人口教下降。

C.B和C的种群数量都下降了。

D.B和C的种群数量都增加了。

解析:该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但以圆形面积图的形式出现,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解决问题时,可以先根据圈内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大家熟悉的食物链形式。从图中不难看出,四种生物的数量从最多到最少依次为:C、D、A、B。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将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写成:C → D → A → B,然后根据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数量的变化。当A的数量增加时,D的数量会因为大量的猎物而减少,而C的数量会因为D的减少而增加,B的数量会因为A的增加和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增加。答案:d

四、联想法有些问题的答案很难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利用不同的联想方法,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例4:首先在一堆垃圾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然后在附近的植物中,然后在生活在它周围的动物中。如果放射性只来自一种元素,你认为哪种元素最有可能?( )。

A.O

B.C

C.普通

D.H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附近”和“周围”。放射性元素是从垃圾堆到植物再到动物;认为植物吸收矿物元素,所以这种元素极有可能是矿物元素。答案:c

动词 (verb的缩写)草稿法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较短,但推导过程非常复杂。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应该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答案进行拟稿,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从而降低答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实施例5:雌蜂和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的雌、雄个体产生的F2中,有4种类型的雄蜂* * *、aB、AB和Ab,4种类型的雌蜂* * * *有Aabb、aaBb、AaBb。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B

B AaBb×ab

C.AAbb×a

D.AABB×ab

解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明确雄蜂是单倍体,是由上一代雌蜂的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成,所以雄蜂个体的基因型和物种应该与雌蜂配子相同;雄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和雄蜂本身的基因型是一样的。那么就有必要澄清一下题干中提到的“父母”。不是指F2的双亲(如果是指F2的双亲,直接提F1就行了),而是指F1的双亲。解题过程示意图(从F2个体基因型开始,逆基因传递方向列出)如下:F2的配子:♂ aB,Ab,ab ♀Aabb,AaBb,AaBb,aabbF1: ♀Ab,Ab,AB ♂ ABF655438。

六、图解法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单快捷。

氧分子从肺泡扩散到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中,要经过多少层磷脂分子?( )

A.3

B.4

C5

D.10

分析:氧分子穿过肺泡壁,穿过毛细血管壁,穿过两层生物膜,又穿过红细胞,穿过至少五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都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答案:d

七、筛选排除法有些题,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答案,可能找不到,不完整或不准确。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每个选项进行考查,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例7:RrSs基因型的个体与RrSs杂交后,后代的表型比例为()。?

A.?2号线

1

c . 1︰1

d . 9︰3︰3︰1

解析:A项是三种表现型的比例,直接淘汰;C项是子代的表型比例;D项是两个杂合子个体的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都不符合问题中的条件,被一一剔除,所以答案只能是b项,为了准确,每个性状可以单独分析。第一性状的分离比为1︰l,第二性状的分离比为3︰1,两性状的组合为3︰1︰3︰1。答案:b

八、分析推理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一些要素,然后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例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并让其感染细菌,在生成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中能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是()。

A.?15N和35S可以在外壳中找到。

DNA中可以找到B 15N和32P。

C.15N可以在壳里找到。

DNA中可以找到D 15N、32P和35S。

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可用15N和35S标记,蛋白质含有氨基(NH2)和甲硫基氨基(-SH),可用15N和35S标记。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的外壳被留在了外面,但只有DNA进入了噬菌体,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被用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和后代DNA。因为这些原料没有标记放射性元素,所以在后代中只能找到一个含有15N和32P的单链DNA。答案:b

九、桥段法有些题在题干中涉及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了思维的空白。要根据生物学搭建思维的桥梁。

例9:一个水稻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一般来说,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答24、24、24

B.12、12、12

C.12、24、36

第二十四、二十四、三十六天

解析:此题涉及植物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个体发育,思维跨度较大。根据已知条件,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找到了思维的桥梁,即体细胞是24条染色体。那么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都是12染色体。珠被细胞属于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胚胎细胞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由有丝分裂形成,其染色体为24;胚乳细胞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成,染色体为36。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