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上的术语解释

中国教育史术语解释综述

1,在政府学习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庶人不能讲礼貌,学术和教育都由皇宫和各级政府控制,礼器都由官府控制,民间没有条件举办学术活动,更不用说学校了。(2)无论官员与教师,学校位于政府,官员既是教育官员又是学校教师。(3)政治与宗教、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教育与行政的统一。

2.六艺

是西周时期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仪、音乐、射箭、科举、书法、数学,分为“大艺”和“小艺”。书法和数学是小艺术,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仪、音乐、射箭和帝王艺术作为大艺术是大学课程。汉代以后,由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变、乐、春秋也被称为“六艺”。

3、明伦理

“任明论”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目的。所谓“任明伦”,就是“父子相近,君臣相义,夫妇不同,老少有序,朋友守信”。后世又称为“五德”。孟子着重处理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尊卑的道德观念。

4、空静:

是荀子提倡学习态度的培养,强调学习要专心,要持之以恒。虚,就是谦虚,就是不要先入为主;第一,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不要用已有的知识或观点排斥对新知识或观点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绪冲动去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三个程序八项内容:

这是南宋朱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身、治国的理想目标。所谓“八项”,就是“敬事、识事、诚、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步。其实前五条是修身的原则和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拓展和递进,先向国家,再向全国,再向全世界。

6、石喻孙默:

这是《学记》中总结的四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于”是预防原则,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提前估计,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适时教,把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学,适时教的原则:“孙”是指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莫”指的是学习和观察的原则,要互相观察,取长补短。

7、教与学:

是《学记》中总结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说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形式,相互促进,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益进步,“教”得益于“学”。

简短回答:

8.简述孔子对教育的主要贡献:

答:一是兴办私塾,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范围,促进文化和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第三,他主张“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准备了条件;第四,重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整理,构建教材,为后来的儒家经典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遗产。

9.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答:(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极力提倡尊师重道。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教师是“礼”的典范和体现者。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法律的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荀子对教师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尊严,使人尊重;第二,要有崇高的威望和丰富的经验;第三,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第四,要能理解“礼仪”的微妙道理,并加以解释。

讨论:

10,论孔子的基础教育主张;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文化教育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弘扬国子监,践行育美之风;改选选拔人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三点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倡导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对应的忠孝等封建伦理道德描述为天赐之物,不可违背,以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3、第二阶段的给予和接受:

是汉代私塾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老师先教第一个高足弟子,然后高足弟子再分别教其他弟子。董仲舒是第一个采用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的导师制早了近两千年。这种“滚雪球”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扩大教育范围。缺点是弟子的传授不如老师的直接传授。

4.六个书房和两个图书馆

隋唐时期,官学发展良好。在隋朝的基础上,中央政府有六个学校,即郭子,国子监,四个学校,书法,算术和法律。六个学校中,前三个好像属于大学,学儒家经典,后三个好像属于专科。六校属于直系,属于国子监。此外,唐代还有崇文阁、弘文阁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阁和崇文阁是藏书、校勘、研究和教授经学的三位一体的地方。

5、做正确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实施办法大致如下:朝廷在州县设置大小官员,负责调查进士的家世和节操,并据此将士兵定为九等,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级授予官职,所以也叫九级官法。这一制度实施之初,我们试图通过评价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后来,蒋介石的官职完全由宗族把持,这一制度逐渐贵族化,失去了选举人才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