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主要内容小结(详细)

近年来,高考生物科目命题的特点是:重视生物基础知识的考查;图表考试的比重明显增加;注重生物能力的考查;重视实验的考核;关注学科最新成果和社会热点。高考生物试题从素质要求的角度来看符合能力要求,体现了题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注重学以致用。在高考复习中,由于新课标的信息量增加,复习难度加大,所以很多高中生会因为复习不当导致学习成绩相对下降。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大致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分为三段,每段的复习目的和时间长度都不一样。8月中旬到3月初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基础能力;第二轮复习是3月上旬到5月中旬,以综合能力突破为主要目的;第三轮复习是5月中旬到5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实干能力。三轮复习法是以掌握已有知识和再次提高认知水平和能力为双重目标,可以使考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和再认识,对已有信息进行重组,使信息的排列更加有序。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复习中,要静下心来整理生物教材,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样在遇到具体的实验题时才能有所准备。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有多种方式。很多教学辅导书里也有总结的知识结构。但要想真正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必须亲自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核心辐射法抓住一个核心知识内容,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连接,形成以点带面的知识结构。核心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张图,一个例子。比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抓住课本上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来构建:(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什么光?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作用有哪些影响?(光强、光照时间、光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不同光谱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设计实验证明?(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怎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哪种物质?有什么办法证明吗?(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果淀粉是光合作用合成的,如何证明?(5)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这些成分的分布特征是什么?这种分布与功能有什么关系?只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6)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与光线、矿物元素、温度等影响有关。)(7)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方式是什么?如果一株植物突然由亮变暗会发生什么?如果植物突然被剥夺了二氧化碳会发生什么?(8)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过程)(9)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哪些影响?(光线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矿物质元素的影响等。)(10)C3植物和C4植物的叶片结构有什么不同?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什么不同?(11)明反应和暗反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串珠法是以某种生理过程或现象为线,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氮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气中的氮→植物中的氮→人体中的氮→排泄出来的尿素”为线,可以将以下内容贯穿连接起来:(1)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的过程有哪些?(2)什么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什么样的培养基能把固氮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分开?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和能源分别是什么?(3)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气中的氮,而有些不能?理论上,有没有办法让小麦、水稻等没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如果能实现,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什么形式的氮?是通过什么方式吸收的?通过什么方式运输?(5)如何证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氮能在植物中运动吗?如果缺氮,首先伤害的是什么结构?(6)氮在植物中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植物中合成蛋白质部位在哪里?流程是怎样的?是什么控制了合成的蛋白质类型?(7)人体如何消化蛋白质?消化后的产物有哪些?是通过什么途径吸收的?(8)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在人体内有哪些变化?尿素最终是以什么方式形成的?形成的尿素是通过什么途径排泄的?(9)蛋白质摄入不足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10)人体排出的尿素有哪些途径返回大气?这样,生物固氮、植物对矿物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的代谢以及自然界的氮循环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链。3.分类比较法是对零散知识进行分类,对相似知识进行比较,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比如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在必修和选修的教材中,复习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起。

方法

原则

加工方法

主要优势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在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再在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不断自交,筛选出需要的纯合子类型。

把不同个体身上的优秀特质集中到同一个个体身上。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物理方法:激光或辐射;化学方法:化学处理。

它可以增加突变频率,并大大改善某些性状。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紊乱

花药离体培养出单倍体植株,然后人工加倍染色体数目。

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周期。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紊乱

用秋水仙碱处理发芽的种子或幼苗

多倍体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植物精细细胞杂交育种

精细细胞的全能性

去细胞壁→诱导融合→组织培养。

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培育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新品种。

动物的精细细胞克隆育种

精细细胞的全能性

核移植还是胚胎移植

繁育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选择性繁殖某一性别的动物。

转基因育种

基因重组

基因操作

你可以根据人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再比如教科书中多次涉及到水的内容,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关于水的知识结构。与:(1)细胞中水的含量和特性有关。(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流失。(3)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4)生态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5)水污染及其防治。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结构还有其他方法:图形组合法(如细胞的亚微观结构和功能)、热点归纳法(如生物技术的进展)、树形展开法(如生物圈)、流水线法(如有机物的代谢)、逐层展开法(如无土栽培)、列表比较法(如四种育种法)、关键词辐射法(如水话题)和篇章互联法(如遗传和变异)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相同的知识内容。比如人与生物圈的知识,我们可以用树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也可以用热点归纳法构建生态农业知识网络。要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各种适用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网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系统的完整性,即要便于大脑提取和应用知识。2.多维连接。联系越多,对记忆的理解就越好。3.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注意在原有的网络中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和优化。二、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不是“炒饭”,而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关键点,突破难点,将散落在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体现知识之间本质的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项复习。以下是分题方式,供考生参考:1。系统主题,包括: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生物和环境系统。2.实验课题,包括: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分析和解释在实验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3.题目题目,包括:曲线坐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图形图表解题能力的培养;遗传谱系图辨别能力的培养;训练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的能力。4.热点话题,包括:生态与环境热点(人口与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国内大事,世界大事(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以上题目的复习要分主次,但题目不是完全分开的,也不能完全分开。按照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重点不一样。专题复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复习。三、第三轮复习进入5月,高考也要开始第三轮复习了。最后冲刺复习阶段,大家都做了很多练习,但是还是有很多考生觉得自己的生物成绩还是不太理想。不知道这个阶段如何复习才能更多的提高自己的成绩。部分考生也有恐惧心理,心理压力较大。其实只要在最后的复习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以下几点,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每年都在变,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直没有变。你学到了什么?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对课本中零散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2.看纠错本。检查自己的错误,找出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的重点,有目的的选取一些素材进行训练,防止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演。3.强化记忆。对于生物的学习,光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住课本上的一些重要结论。比如必修第二章,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性陈述:(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细胞膜的结构特征是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征是选择性通透性。(3)细胞壁可以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4)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代谢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5)线粒体是活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6)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7)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8)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地方。(9)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加工和运输蛋白质;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10)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中不同时间的两种形态。(11)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地方,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12)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一切生命活动。(13)细胞通过分裂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1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母细胞的染色体在复制后准确、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维持了生物亲本与后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15)细胞分化是一种永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期达到最大。(16)一个生命体的大部分细胞都会经历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细胞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17)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保持细胞全能性。这些结论往往是答题的立足点。4.选择真题。在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好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种类型的卷相比,前者是专家出的,科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前者的答案与题意紧密相关,双基分析应用全面、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后者科学性较差。比如客观题:前者难度适中,规范,后者要么太难,要么太容易,不一定很规范;主观题:前者角度巧妙,联系紧密,后者往往过于直白,后者过于复杂,不分主次,部分题型不严密,有疏漏。在这个阶段,你要慎重选择或者停止做新的模拟题,但是要选择一些近三年的真题高考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的命题思路和方法,也可以检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没有不足,以便于最后的复习和巩固。5.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我建议你复习的时候要看练习和实践的结合。可以和高考、理科综合或者生物同时做真题。这样,除了维持高考复习所需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期间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看改错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随时记录一些感受和经历,思考自己原来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回到课本上,理清一些概念。虽然高考在即,但复习还是需要贴近大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短跑只有扎实、灵活、科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