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时光荏苒,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有必要写教案吗?那么九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九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案,希望你喜欢!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1)本学期我在初三做数学老师,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在我是这样想的:
一.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收获:
1,可以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加注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还会设定教学目标。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平时的教学目标定在中下水平,适当提高重点内容,让高质量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大纲最基本的要求,强调记忆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基本问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全班的数学成绩都提高了。
2、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复习: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减轻学生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从初三开始,就有目的地对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复习了一、二年级与三年级知识相关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根据情况进行了复习,课堂上复习了一、二年级的知识点,提问、随堂考、有目的的检查。这样做可以让高一高二学过的重要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反复出现,可以降低遗忘率。
3.为学生编写实用的培训问题:
目前每个初中生手里都有学习资料。这些材料基础知识较少,题目难度较大。解题方法重在技巧而非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来说要求太高太深,脱离了我们学生的实际,不符合我们学校的学习要求。所以我平时在备课的时候注意准备学生的习题,复习训练题。作业布置了就必须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练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大部分题目为基础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修正;
由于学生的思维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很大,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难度很大。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最终达到不同的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进一步问学生回答的问题,进一步问为什么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习题进行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及时纠正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损失:
我误判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地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业过程是常态化的,结果走了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初三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上花的时间比较少,尤其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实。有时存在问题的原因较多,具体辅导工作较少。章节考试和模拟考试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但缺乏对学生知识差距的统计和分析,针对性的点评较少,更缺乏针对性的后续训练和检查。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下)一、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是初中生的关键期。我是九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我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如何用好新理念的新课标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就要求创新意识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必须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探索、猜测、发现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重点和难点。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三年级数学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指导下,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它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最适合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参加生产和深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这学期教的初三数学,包括二次函数和圆,是新教的,主要是为了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四、教学目的: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积极探索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和与圆有关的角度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数据整理、分析等相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并通过表格或列树形图计算概率,对以上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和数学科目的“基本要求”。
3.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索和学习,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操作,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组织知识,复习初中数学“六块”主要内容,适时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阶段(第5周-第12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功训练。
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关注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的中考题还是以基础题为主,有些是课本上的原创或变式题,后面的大题是“高于课本”的,但原型一般是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上题目的延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要以课本为准。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千万不能丢下不管,要把书中的内容归纳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学生要理解并做好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作业,仔细思考书末的“读”、“想”、“试”。他们要集中精力把九年级、八年级的教学内容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一做好,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盲目搞题海战术,整天让学生做大量课外练习,效果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知识块组织,代数部分可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数和公式;第二章方程和不等式;第三章职能;第四章基本图形;第五章图形与变换;第六章统计与概率。在复习中,教师可以提出每章的复习小结,指导学生根据“小结”进行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遗忘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复习的同时对知识进行分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规律、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注意分析例题答案的思路和方法。
2.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是初中数学课程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认识,综合运用。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的交点与_ _轴的关系,中考经常涉及。复习的时候要把这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从结构上把握教材,并巧妙地把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再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关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要掌握它的基本解法。每年中考都会有一到两道高难度的综合数学题。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是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殊的、非通用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还非常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搭配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可操作的数学方法。复习时要处理好每种方法的内涵,它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都要熟练掌握。
3.注重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如果告诉自变量和因变量,要求写分辨函数,或者用分辨函数求交点,就需要用到函数的思想。老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种思想的理解,多做相关的题目。再比如方程的思想,利用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将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比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关注代数知识或者几何知识,不会熟练掌握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建议复习时重点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仔细理解数形结合的问题是如何呈现的,又是如何转化的。
第二阶段(第13周——第18周):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中考复习第二阶段要重点构建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整体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这个阶段的例题和习题应该有一定难度,但越难越好。要让学生能够接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难题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从解决难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进步的信心,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重在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阶段,尤其需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重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很多,复习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复习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每个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复习,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对知识进行分类和解题,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多样,问题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复习兴趣外,还应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六、教学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学年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新课开始前,花一周左右的时间把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简单复习一下,尤其是几何部分。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鼓励、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部分学生为主,尽可能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提升。
4.当新课涉及旧知识时,相应地复习。
5.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模拟试题的训练,让学生逐渐熟悉各种知识点,并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第65438周+0-第2周第2章二次函数
第3周-第4周第3章圆圈
第5周-第6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7周-第8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9周-周期10
第11周-第12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13周主题1
第14周主题2
第15周主题三
第16周-第19周综合模拟训练
除了上述计划,我还将期望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三)学习目标
1,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频率分布图可以获得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设计,勇于探索,勇于解决问题。
学习要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确定组距和端点是合理分组。
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计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计划)
第一,学习法律的指导
1,阅读插图新教材:
第74 ~ 76页;
2、阅读教材:55 ~ 56页,例1;
3.总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第二,知识探究
同桌分组讨论57页的探究活动。
三、基本问题训练
完成P57和P58的练习。
第四,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测试:
1三年的初中学习,希望中考送我到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是:3,6,8,7,4,8,3,5,9,9,7,2,14,4,6,9。
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定义是什么?
这就引出了话题。
第二,教新课
引用实例总结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概念:一般来说,用来表示频率分布的基本统计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举例说明
示例1。每分钟采样20次学生脉搏跳动,得到以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代表上述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
(1)确定组的距离、数量和边界。
(2)群体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2.课堂练习:P57课堂练习
第四,歧视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图的区别。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组并列出频率分布表来获得频率分布直方图。数据分组必须是连续的,因为每个矩形的垂直边依次相邻。这不是一般条形图所要求的。
动词 (verb的缩写)共同学习
教科书P56
注意:讲解时,让学生分析每组中的组边界值是什么。怎么问?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话和体验。
七。分配
必答题:课本作业题1和2;
选择题:课本作业题3、4。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第四部分)回顾自己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乐观。考试也暴露了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解题能力方面的不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找不到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练习不够,对知识点的运用非常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对试卷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这学期我在九年级二班。因为他们在8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特别是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过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忽略了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忽视了一些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导致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降,进而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备考过程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回顾教学中的备课工作和针对性练习,感觉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太难估计了,无形中增加了中学生听课和理解的难度,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全面,知识运用能力下降。通过阅读部分中学生的期中试卷,发现中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知识点混乱,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第三,不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
这次期中考试发现,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区分以下单词的异同:growth,growth,growth to扩展,扩展到,扩展,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表演,多书面回答,多对比,多总结,导致学生很难找出关于增长率的数量关系。
通过对上半场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场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上半场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和不足。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以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在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初三数学老师,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压力。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性质后,我们正在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和二次函数。应该说这是初中数学最难的一点。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让他们提前预习,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因为基础差,很多同学听不进去,只好一点一点来。学习完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尝试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1: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辨函数,学习如何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来检验分析判断是否正确;问题3:是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试图解决销售问题中的利润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再次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反思本章的教学,我认为积极性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以后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创造丰富有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第一,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往往习惯于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只是片面的,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很多学生对自己做过的题目没有印象。
二是问题斜率设置不够,斜率过大,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无法深入开展,流于形式。针对这些情况,下一阶段拟采取的措施:
1,对于太多问题,适当筛选。
2.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找老师谈,好的想法鼓励推广;分别纠正错误的想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一些漏洞。
4.精心设置问题的斜率,让学生循序渐进,探索规律。上课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生跟上老师的节奏,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不仅老师,学生也能完成任务。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善于设疑设难,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数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