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语文作文考试构想
审题是对题目的含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立文章的体裁、主题、中心和写作的过程。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就是“杯水车薪,差之千里。”考试的具体任务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人的意图,明确写作的形象、范围和重点,明确意图,确定文章的体裁。所以作为作文考试的第一步,尤为重要。作文考试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写作的成败。第一步,确定常见题型:1。命题作文的特点是,命题人只给出一个题目,作为我们作文的依据。有时候只是一个词,比如“习惯”(1988全国话题);有时候是一句话,比如“我的财富”(1996上海话题);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了标题,一般还附有一定的提示和要求。在这类命题作文的考查中,自然要抓住题目的主要意义,也要注意“提示”和“要求”。2.材料作文常见的材料作文有两类:一类是文字材料,如寓言、典故、现实生活事件等;二、图片素材:一张或多张图片,多为漫画(讽刺)。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材料和提示中对文体和篇幅的要求,以及拟写文章的标题,自己写作文。所写文章的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和提示相关。3.话题作文从1999开始,以2000年作文中“话题”一词的出现为标志,产生了更加注重考察考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功的作文形式。“话题”也是素材,是谈话的中心。题目是为了引出题目,题目只是写作的起点。只要作文与题目引发的思想感情有关。题目作文和材料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前者是放射状的,后者是扇形的。与一般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更轻松,内容更广泛,为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4.无主题命题作文这是近两三年的趋势。这种作文讲究多样化,讲究话题作文和素材作文的“混合型”,摒弃了多年不变的AB关系型,作文主题不限。它要求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灵感,联想生活现象,提炼观点,从杂乱的感觉中净化结构、情感和逻辑线索。写作时,要明确题目构成和材料的写法,要有由实入虚,或由虚入实的写作能力。从命题的实际效果来看,前两类题型限制性太强,不利于考生发挥。所以这几年基本都是采用话题作文或者无主题命题作文。第二步,考察题目的意思(1)。考查命题作文(1)的意义从题目的语法结构入手,深入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由于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有词式、短语式、句子式,我们可以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把握命题的意图,确定自己的思维走向。比如近墨者黑/近墨者不一定黑(1991的一个全国话题)。“近墨者黑”这个题材到底黑不黑?可以染成黑色吗?起决定作用的,无非是“近墨者”自己。这样,文章的要点就很明显了;毅力一——我追求的性格(1998全国题目),主谓结构句,我追求的性格是什么?“韧性”。“我的追求”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对“我”的追求而不是对“他人”的追求。(2)通过分析词的内涵、外延和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知道词有本义和比喻义,有时也有临时义(不同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临时义)。1997,1998侧重本义,1996侧重引申义,1995侧重喻义。审题时一定要确定题词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体现“思维的准确性”。另外,要正确分析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2.考查材料构成(1)的含义,区分类型,掌握“分析法”材料构成材料的含义,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书面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阐明对材料本身陈述的事实的看法,称为案例型;对材料影射十喻现象的一种讨论叫比喻型。前者的材料为例,是在原义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后者的材料是媒介,是载体在载体的基础上挖掘其比喻意义。漫画素材一般比较具象,往往以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写的时候要找出它的比喻意义,而不是“画在图上”。比如2005年的福建作文。(2)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抓住材料中能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这些词就是材料中的“眼睛”。如果要求我们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如何审题?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创建一流物理学校的秘诀是什么?”没想到,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表现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非常惊讶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说谎出脑子,讲道理”为题,自己出主意,自己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写的东西一定要在题目范围内。考题要准。要善于从关键词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对于比较抽象的题目,也要学会化抽象为具体,学会联想。如2003年作文题目“感情与对事物的认知”要明确:“感情与亲近”是指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亲密程度,将其解读为“情绪冲动”、“情绪波动”、“情绪交流”是错误的;“对事物的认知”就是对客观事物做出认知判断,把它理解为“决定”、“事实”、“认知”也是错误的。(3)求同存异,抓住材料的“连接点”主要是指提供多个材料的题目。材料多了,材料之间必然有各种关系。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深入分析,抓住很多材料之间的“连接点”。根据材料的性质,现介绍“求同”和“求异”。求同法:提供的材料虽然形式和内容不同,但内涵相似,相通。在审题的时候,要找出材料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如下面这一套材料: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本草纲目》,指导艾凡·莱希发明了606种药物,失败了605次;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达30年之久,才写出了关于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讲义。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14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几百次失败。材料列举了五个人的五件事,相对独立,各有不同。但是彼此都有* * *在。伟人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在确定了目标之后,还能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 * *性质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是我们要总结的中心论点。求异法:如果几个材料中既有正反材料,那么在审题时,首先要找出正反材料的对立,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看下面两个材料:a .近墨者为红,近墨者为黑。b .泥不沾,涟不妖。这两种材料的观点是相反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在肮脏的环境中也不能被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双方在寻找自己的“关联点”时都要注意。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种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却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人或事物与其环境的关系。3.考查题目作文的意思。虽然近几年采用的题目作文一再降低了题目考试的难度和要求,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写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对题目作文的内外特征缺乏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提示”的考查。在阅读材料和理解题目含义时要注意一定的方法。(1)研究材料,熟悉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和原理(原理)。(2)了解要求,明确作文范围。(3)联想分析,从话题到立意。方法:由此及彼,从现象中联想;由表及里,从道理上理解内涵。(4)拟一个句子,把它作为文章的中心,使之成为文章的亮点。看学生作文,我们发现很多人无法用一句话表达对文章中心的概括。原因是不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开始写之前不知道写什么。我正在学习写文章,但我必须马上写。自然写不出好文章。其实不管是谁,写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就是明确的中心观点,有的干脆在文章中设计直接表达中心观点的句子。而我们有些同学不习惯或不会设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或意思)的句子;还有人片面理解,认为直接设计表达中心的句子不含蓄,就是缺乏技巧。殊不知,作文要求的恰恰是这方面。阅卷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有时间限制。快速阅读和判断分数是阅卷老师的基本功。隐性作文需要老师反复琢磨,当然费时费力,与阅卷时间短、效率高相矛盾。所以作文要求考生适当设计文章中表达中心的句子,放在文章中显眼的位置。在设计一个表达中心的句子时,要从材料和话题的要求出发,应用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或哲理)的判断,这就是中心思想或观点。考察每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用不同的评判。不同的是,表达这种判断的句子,因为风格不同,采取的形式也不同。一般来说,议论文体的中心句是判断句,记叙文体的中心句是抒情味很浓的句子,无非这两种。至于具体怎么表达,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甚至因语言环境而异。4.无主题作文虽然无主题作文的要求相当宽泛,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要想写出符合题目意思的作文,就要认真审题,确定材料要求的内容范围,确定文章的重点。作文题目的考查一般包括考查题目材料、分析制约条件、把握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主题四个方面。另外,“选择自己的风格”不代表不要风格,更不代表考生可以随意写“四不像”文章。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要写得像议论文,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如果选择写散文,就要像散文,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题目的考查要考虑到题目作文和材料作文的相关方法。审题时要突破的第三步是确立风格。在确立风格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什么表达方式更适合你所拥有的素材?第二,你擅长什么文体的写作?总之要综合考虑,扬长避短,发挥所长。审题突破的第四步,在解读、探究、澄清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解读一个文本,要以先知话语的本义为基础,掌握其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只有吃透题意,才能保证考试的准确性。在理解题目字面意义的同时,也要看透其隐含的意义,把握题目深刻的思想内涵。写一篇目的明确的作文,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接受材料的局限性,并从中获得灵感。写一篇话题作文或无话题命题作文(一般不指定主题),要仔细阅读话题正文,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中心和体裁,然后“大题小作”。需要注意的是,“定向”是题目作文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有这三方面的真功夫,关键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总之,在考场上,审题的技巧主要有三种:技巧一,先切后切。在材料中找到一个切割孔,以获得横截面;或者找一个写作角度来缩小或者限制作文的范围。不要泛泛而谈,直截了当,放纵自己的感情,自由驰骋。手法二,先比后取。根据命题要求拟定两套作文方案,然后比较其优劣,以更符合命题意图的原则决定保留哪一套方案。这看似很费时间,但如果你刻意加强取舍的训练,一定能很方便的参加考试。手法三,先扣后举。一开始,材料给出的构图思路是扣的,不会逃的。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审题高手,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