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科目二简答高频考点!
1.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学习的一种合作互动来完成的。
(3)学习的情境化学习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学习要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在学生看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3.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2)知识不能准确概括世界规律。在具体的问题中,我们并不是用了就用了,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再创造。
(3)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都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些命题的理解是一致的,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来建构。
测试中心2。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上的正确引导。(3)注重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考点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各种开端。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矛盾和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多方面影响学生教育的过程。
(4)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过程。
2.道德教育过程的顺序
德育过程的一般序列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始于知,止于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道德教育的多样性,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多重开端,可以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引导和行动出发,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出发,最终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的目的。
以上是关于第二笔试科目简答题高频考点的分享。希望对考生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技巧和备考策略,欢迎您及时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