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1.正确、漂亮、流利地抄写下面这段话。(3分)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没有回报。我从来没有失败过,因为我遇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2..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C )(2分)
A.哇(h?o)山顶(diān)浊流(朱?)呻吟(shēn)
B.天龙传票(zh?o)大气磅礴(p?Ng)怪诞(d?n)
C.马勒(p?I)灼痛(ch?)窒息(gěng)喂养(pǔ)
D.啾啾(jiū)织布机(zh?)污秽(胡?)督察(d)
3.下列字形正确的单词之一是(C) (2分)
A.转而锻炼身体,祈求力量。b .惩罚安静腐朽的山顶
C.缠绕蚱蜢的身体,d .期待后悔和喂食。
4.下列不正确的成语之一是(D)(2分)
A.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有时流向非常广阔的境界,一望无际的平原,倾泻万里。
B.林中小路弯弯曲曲,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C.绕过水榭,是一座曲折的石桥,流水潺潺,风景秀丽。
D.此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求证,但仍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难以了解真相。
5.下列句子中有一句是(A)(2分)
A.央视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这也让人从参会的同学们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B.B.2014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中老年人,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浪费时间。
C.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及时解决了群众的许多困难。现在呢?12345,为政府服务?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D.邵逸夫对国内教育的杰出贡献,使他的名字不仅铭刻在成千上万学生的心中,也铭刻在一栋又一栋教学楼里。
分析:B否定不当,删除?避免?还是?没有吗?;c滥用介词,主语不全,应该删掉?通过?还是?制造?;d不合逻辑,应该改成?不仅仅是在一座又一座教学楼里,更是在千千万万学生的心里。?
6.下列标点符号用法规范之一是(A)(2分)
A.哈默尔先生看见了我,非常温和地说:快坐下,小法国人。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没有你。?
B.?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我!?
我们的长江和黄河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
D.我会为她奋斗到底。土地,袁野,我的家乡,你们一定要解放!你必须站起来!
7.下列说法之一是(D )(2分)。
A.《黄河颂》的作者是光蔚然,原名张光年。著有歌词《五月的花》、一组诗的歌词、《黄河大合唱》、散文集《谈风雨》。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多德。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信》和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事》。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汉乐府中也被称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
D.一部小说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和结果。
8依次填写下面段落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联系最恰当的一组是(A) (2分)
读书是自己用的。多读书不是荣誉,少读书不是耻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比如漫游? 十里羊场?,虽然少见,徒惹得眼花缭乱,两手空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这是学术上的自欺欺人,生活上的品味低下。
1读得透彻就多读。2读得透彻就少读。(3)多读书不求解答。(4)少读书,不求良策。世界上许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装点门面。6.世界上很多学者只是装点门面而已。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9.结合上下文对句子进行补充,使其与上下句形成连贯的排比句。(2分)
我们向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它们指引着我们梦想的方向。向往太阳,向往它的壮丽,向往它孕育万物的博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白云,向往它变幻莫测的优雅,向往它超乎寻常的纯净。
答案:例一:我向往小溪,向往它沁人心脾的清凉,向往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例2:向往大海,向往大海的无边无际,向往大海的博大胸怀。
10.阅读名著摘录并回答问题(4分)
我也开始挣钱了:每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走遍大街小巷捡牛骨头、破布、纸屑、钉子。每周六卖各种旧货能得到30到50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能多卖一些。我奶奶接过我的钱,赶紧塞进我的裙子口袋,垂下眼皮夸我。谢谢你,好孩子!难道我们俩都不能养活自己吗?我们俩?没什么好谈的!?有一次我偷偷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心里,看着看着,默默的哭了。一滴浑浊的泪珠挂在她像海泡石一样的大鼻孔尖上。
(1)这段话选自前苏联(民族)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2分)
(2)看完这部小说,你觉得主角阿蕾莎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年轻的阿莱莎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磨难,但他倔强、懂事、能干、努力。在奶奶和好心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有爱心的人。
11.古诗名句听写(65438+每小题0分,6分)
(1)江山代有才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诗论》)
(2)约好午夜后不来,敲件落断气。(赵师秀的《客人》)
③从寺庙里,在竹子的深处,传来傍晚钟声的低沉。(刘长卿《寄车灵主》)
④的房子很普通,崔和以前听过几次。(杜甫《论遇李龟年顺流而下》)
⑤在《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思念的几句话是:我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声,却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声,却听得燕山胡骑马鸣叫。
⑥木兰诗中,军务紧急,行军迅速,突出木兰雄健姿态的两句话是万里飞向荣济山。
第二,读书。(41)
(1)阅读朱莉馆,完成12 ~ 13题。(6分)
竹屋
王伟
我独自倚在密竹中,弹着琴,哼着歌。太轻了,没有人能听见,除了我的伙伴,明月。
12.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什么场景?(3分)
我写了夜深人静和明月的场景。
13.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是(C)(3分)。
A.?安静?深?这个词的用法等。,渲染出一种恬静淡雅的境界。
B.描述诗人在竹林深处享受着宁静舒适的生活,时而独坐沉思,时而弹琴,时而吹口哨,无人前来打扰。夜晚有明月相伴,风景如画,表现诗人淡泊的‘优雅生活态度’。
C.诗人独自漫步竹林,弹琴吹口哨。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气质。
D.在《呢喃》这首诗里?意为竹林深处,呼唤悠长。
(2)阅读木兰诗,完成题型14 ~ 16 (18)。
①万历至荣基,关山度若飞。新月气息透金,寒光照铁衣。将军战死沙场,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于堂中。政策12转,奖励前100。可汗问他想要什么。木兰不需要尚舒朗。她愿意不远万里送儿子回老家。
(3)叶娘听说女子来了,出去帮郭;A姐一听说梅姐要来,就要理红妆。听到姐姐来了,我就磨刀霍霍的对着猪和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下我战时的长袍,穿上我的旧衣服。窗饰云鬓时,镜为黄。出门见火伴,火伴惊惶。一起旅行了十二年,我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生。
14.解释下面添加的单词。(4分)
(1)十二转(功德)和(2)红妆(窗)
(3)希望行万里路(希望)(4)镜中的我会是黄色的(?帖子?通过?棍子)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出门见火伴,火伴惊惶。一起旅行了十二年,我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生。
答:当我出去见我的营员同伴时,他们都非常惊讶:我们一起走了十二年,甚至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孩。
16.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第一段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2分)
答:反映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队伍的惨烈。
②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欣赏第三段划线句。(两句话)
甲:Jojo?这是一个拟声词。生动地描绘了弟弟磨刀时的急切心情。把小哥哥无法抑制的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
(3) (2014?读植物不睡觉,完成17 ~ 19题。(10分)
植物不会失眠。
乔娟
(1)植物也要睡觉。洋槐睡得很美,叶子轻轻低垂,头低垂。不需要冲泡,就
叶子低了,很快就睡着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觉。像睡莲一样,是叶子。
孩子睡觉时花儿醒着。黄昏时分,池塘边,白天睡莲还在盛开。随着晚风起舞,它慢慢地放下花瓣。
合拢,紧紧地合拢。一、二,然后所有的花都合拢成小球。
花不工作也不创造。他们为什么睡觉?
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在69种植物上过夜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那些被露水覆盖的叶子更容易受伤。他修好了刀片,拿到了。
同样的结果。达尔文总结说,叶子睡眠可以保护它免受伤害,抵御夜间的寒冷。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证实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和水分
蒸发。就像洋槐一样,它不仅在晚上用睡眠保护自己,而且在遇到风暴时会逐渐合上树叶,防止它们被风暴摧毁。美国科学家恩赖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温度探头测量了许多植物夜间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觉的叶片温度总是比睡觉的叶片温度低65438±0℃。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片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得出结论:在同样的环境下,休眠植物比非休眠植物生长更快,生存竞争力更强。科学家还发现,有些植物不仅晚上睡觉,白天也会像人一样午睡。当它们在11到下午2点关闭气孔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其抗旱性。
植物也是如此。晚上睡觉可以避免寒露霜冻,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天
睡眠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会受到情绪或疾病的影响。
不眠不休,但植物不会受到影响。该睡觉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会
能按时入睡。第二天见到你的时候,我肯定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选自网络有删除)
17.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回答:。(1)该结构连接前一个与后一个(或导致后一个)。(1) (2)内容提示以下内容属于植物休眠原因的讨论。(1)
18.第⑤段下划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解释方法?功能是什么?(3分)
答:为了比较。(1) (2)比较植物睡眠和人类睡眠。(1) (3)作用是突出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1)
19.这篇解释性文章的解释顺序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2分)
按逻辑顺序回答。(1) (2)先说植物睡眠的现象,再讨论植物睡眠的原因。(1)
20.下列说法之一是(D)(3分)。
A.植物也睡觉。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形式睡觉,有些有叶子,有些有花。
b夜间的低温容易产生露水,如果树叶上沾满了露水,树叶就更容易受到伤害。
c夜间,不同植物的叶温略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取决于植物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从睡眠中。
D.有些植物还能?午休?以减少光合作用,从而关闭叶片的气孔,增强其
抗旱性。
分析:因果倒置。
(4)阅读“我说,你听”,完成问题20-24 (***15)。
我说,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