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考完,试卷分析怎么做?下面是我网整理的地理考卷分析,供大家参考。

地理试卷分析(一)1。试卷的整体分析

本文重在基础,涉及面广,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题型的数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非常灵活。同时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今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分析,本文有两个特点:

(一)、重基础,灵活选题

本文仅选择题就占了40分,而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如:选择题中?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辖市?、?中国年降水量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横跨长江中下游?、?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黄金水道?等等,只要学生稍微下点功夫,就能得分。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拿不到高分的。

(二)、重新看图,题目多变

地理如果离开了地图就不叫地理,但地图才是地理的亮点。本文读图分析占50分,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多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从哪里?省区纲要?到达?中国的地形?从哪里?中国气候?到达?长江和黄河?从一般的地图阅读到实际应用,可谓全面灵活,无所不知,全面考察学生的地理学习,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第二,学生在试卷中犯更多的错误。

(一)、选择题:2、3、4、5、6、7、11、15、17、19、20、22。

在小题中测试知识的记忆能力,答案比较好。第八题错的多的原因是没记住济源的干湿类型。问题3、4、9、12、21、25之所以错得多,是因为没有记住各省的轮廓、山脉、地形区域等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2)、阅读地图分析题:第26小题填写各省少数民族名称。虽然这是老师们在讲课中多次强调的话题,但还是有同学犯错误,真的是错了。第27题:判断我国的地形名称,第(3)题错误较多。很多同学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各种各样。第28题是关于长江黄河的阅读练习。这是一个学生在这篇论文中犯的错误较少的问题。第三题有少数同学做错了,这题大部分同学都得了满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更加关注每一个知识点,告诉学生如何去考察这个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从这次考试学生的回答来看,我的教学还是有欠缺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讲解知识点,不要高估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什么就强调什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地理试卷分析(二)1。试卷的基本特征

1,试卷* * *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各占50分。试卷紧扣大纲和教材命题,注重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的统一。做到了没有偏心题,考试内容覆盖面广,题型结构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整合方向。试卷的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不局限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在这次考试中,明确显示了对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考察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外,注意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考查邯郸市的气候类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更多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

3.试题全面,50分的综合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取消了填空题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题和开放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比如第33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画出降水分布图和年气温变化曲线。在32个问题中,要求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世界闻名的非裔美国人的情况。这些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识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题可以描述为没有地图,比如26、27、28、29、30题,看地图占36分。一张图涉及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从图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个。

当然,试卷也存在一些不足:(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较大,部分题型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较高,对于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较大,比如综合题26、28。(2)地图题是考察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有5道地图阅读题和1道制图题,可能会让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一地理基本技能。

二、对答题卡的点评

这个考试是教育局统一的,统一时间举行,老师自己打分。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失分相对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得50分,而综合题失分较多,比如26题。学生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知识很差,题型略灵活。子午线和0?纬度,很多同学根本分不清地图中的经纬度,对地图和地球仪上的方向识别混乱,导致失分严重。在第28题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南极周围的海洋和大陆的分布没有篇幅,失分不少。30题,因为学生看图审题不清楚,导致答非所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成因缺乏真正的理解,仅靠机械记忆缺乏理解和应用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训练不够,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程度不高。总的来说,答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错别字严重,这也是所有学科答题的通病,应该引起我们所有老师的高度重视。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我们不能因为课改而放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次考试难度不是很大,但是通过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中下层学生的辅导。学生因为缺乏对基础知识学习的深刻理解,无法系统、全面、准确地回答问题。因此,未来的地理教学仍应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

2.加强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促进基础知识和形式技能掌握的有效途径。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

综合性是地理事物的另一大特点,在教学中应逐步教会学生正确分析自然地理事物与人文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4.注重生活和生产实践。

以生活为源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取自己出题的方式走出?死读书,死读书?这个怪圈,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应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将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入地理教学,注重地理教学的多样性,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并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5.加强地图教学。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环节。学习地图基础知识后,要把读图训练贯穿于地图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对学生进行测绘训练,有利于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通过地理地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和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地理试卷分析(三)一、总体评价

1,试题容量大,整体难度适中,符合高二学生的考试标准和要求。

2.试卷涵盖知识点多,面广。

3.强调对地理主要知识的宏观把握,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注重考试基础知识和技能,善于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答题。

5.突出区域地理的宏观和微观定位,注重区域特征的记忆和区域特征形成原理的解释。几乎每个问题都有图,既有有图也有无图(心中有图)。

6.从形式上来说,试题符合近几年高考的趋势。如设置39道综合题,让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主要问题

1,区域微观定位能力不高。大规模社区地图的精准定位能力不强,不能以?点线面?信息(尤其是经纬线)可以准确确定面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尚不清楚。

3.分析地理特征成因的能力不强。比如对80年代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就不够全面。

4.缺乏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对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认识不够,就无法将流量过程线与图片中的字母一一对应。

三。未来措施

1,准确把握复习标准。必修教材要立足基础,把基本原理和规律讲清楚;对于选修教材,要根据高考要求,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提高标准。

2.熟悉地域特色。需要全面总结该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并加以解决。那里有什么?问题;注意不同地域特征的比较;要教会学生总结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怎么会?问题。

3.应加强对地理原因的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分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问题。

4.关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我们做什么呢这个问题,要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吗?解剖学?让学生掌握基本分析?套路?。

5、加强对学生的培训。给学生提供新的领域,创造更多?陌生人?新情境训练。

6.改进教学方法。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接受学习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仅包括?师生互动,还有吗?生命-生命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多用脑、多用手、多用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