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指导选材?

考研复习备考,选材很重要。材料选得好,用得好,搭配得当,对复习效率很有帮助。下面说说数据购买的技巧:

要做出准确的选择,首先要对各种复习资料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根据内容、目的和针对性,考研复习资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所有真题。包括历年考研政治、英语、数学试题和所报考专业的专业试题。这些题型对考生了解题型思路、理解题型难度、加强答题技巧、找到命题重点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在考研中提供考试知识点、考试题型等重要信息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4、5月组织专家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政治课教学大纲每年变化很大,而英语和数学课教学大纲相对稳定。

●统一编写教材和专业教材。统编教材是考研公共* * *科目复习的依据,一般参照教育部统编教材。专业教材一般需要咨询招生部门和刚考过的学长。

●考研辅导书。这类辅导资料是指政治、英语、数学、日语、俄语、中医、西医等全国统考科目的复习说明。品种多,数量大,每年市面上大概有几百种,其中不乏精品,当然更多的是一批东拼西凑,以误解为名出版的书籍。具体的识别方法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内部信息。比较权威的专业考研辅导机构一般会有全套内部资料配合教学辅导,课后练习,模拟冲刺训练。近年来,内部资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也逐渐被考生所认识,似乎比一般的公开发表要多得多。

●信息材料。形式多样,包括散落在各种媒体上的考研信息,由权威辅导机构定期整理汇总。

真题、考试大纲、统编教材、专业教材由官方相关部门和招生单位编写、出版、发行,质量有保证。目前比较乱的是考研辅导书和内部资料,因为这一块基本处于一个混乱的竞争中。

考研复习指导用书是为复习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中西医结合等全国统考科目而编写的官方出版物,是考研资料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目前市面上仅出版的考研书籍就不下200种(政治、英语、数学、西医综合等。),加上专业课辅导资料等书籍,总数可能在300种左右。这些辅导书给了广大考生更多的选择和帮助,但不可否认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编写草率、逻辑混乱的问题。至于内部信息,就更加扑朔迷离了。虽然几乎每家辅导机构都有几本,但从编写质量到印刷包装质量都有天壤之别。那么,如何识别和选择自己需要的、真正有效的辅导书呢?一般有以下标准。

●是否按照新大纲写作。为了尽快把考研资料卖出去,不顾考生的利益,在大纲出版前把一些过时的资料补上,再把一部分重新出版,把上一年卖的剩余资料直接上架。这种信息对考生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近几年考研各科的大纲,尤其是政治和英语的大纲变化很大,过时的信息不仅不能复习,反而可能对考生产生很大的误导。以政论节目为例。2000年大纲改了120多个考点,2006年5438+0改了192个考点(这还不包括“毛泽东概论”换成“中国革命史”带来的整体考点更新)。

如此剧烈的变化,使得大纲出台前公布的政治资料几乎成了一堆废纸。再以英语为例。以前大部分复习资料总是把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但2002年大纲公布时,取消了词汇和语法考试部分,这部分价值不大。

强烈建议各位考生朋友一定要在大纲修改完成后的一两个月(5、6月份左右)购买主复习资料,因为资料的相应修改和出版还需要一个周期。当然还有英语词汇,基础数学练习等。每年不要换太多,可以提前买(其实好的办法是借用或者干脆低价买旧资料,大纲确定后再换成新的),而政治要等大纲出来了再买。之前市场上出现过什么政治素材,完全不用在意。

●是否符合审查规则。考研复习讲究条条框框。每个科目的复习都有明显的轮次,一般是三轮,每轮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第一轮主要是广泛熟悉材料,了解考试内容和重点,第二轮着重解决各科重点难点问题,做初步的综合安排。

最后一轮,除了进一步全面安排,还要重点提高应试能力,训练应试技巧。所以不同阶段的复习资料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所以第一轮复习不要轻易买什么“冲刺”“模拟”辅导书,最后一轮复习也不要回去买什么“大全”。好的是可以根据复习进度选择一套相应的资料,效果会更好。

●时效性。最典型的就是时事政治。每年到9月份,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结束后,才能大致确定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和编纂,到10才算成熟。9、10个月迫不及待投放市场,往往内容不全,重点混乱或者粗制滥造,唯一的就是先赚钱。

●写作质量。判断数据的质量很重要。当然,每种材料都会自爆,质量的评价往往是“用了才知道好不好”,所以鉴别起来还是很难的。在此,我向考生推荐两种快速预识别方法。一种方法是让考生根据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来比较类似的书籍。比如,如果考生线性代数学得好,可以重点看这部分材料,大致看质量如何。

第二种方法是将当年的考题与当年的复习资料进行对比,看资料对重点的把握程度。很多资料都是连续发表的。如果把上一年的材料和当年的考题对比一下,看它对命题的把握程度,可以得到一个总体的评价,今年的版本应该是接近的。

还有一个判断参数是出版社。因为权威出版社要注重长远利益和招牌,所以他们出版的书都是把关严格、质量上乘的,而有些出版社抱着“抓一把就跑”的心理,质量自然就不及格。

其他准备工作

考研除了资料收集、资料选择、辅导班选择三大准备外,还有一些相对琐碎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健康准备。考研是一个脑力和体力都很强的消耗过程。看似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其实消耗的热量并不比剧烈运动少。所以,为了支撑近一年的强化复习,我们需要一个强壮的身体,加强营养,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同时,在备考期间,人体免疫力通常会下降,容易生病,所以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否则一场小感冒就能干扰一周的学习,一场大病就能毁了整个考研。

●心理准备。考研的复习过程很枯燥。反反复复就那么多书(说实话,那些书除了考研估计没什么其他价值了),持续时间太长了。后来受毕业作业的冲击越来越大,心理压力很大,信心容易崩溃。考研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要达到这种超强的毅力和决心,一是靠自己的自制力,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心理暗示来坚定信心,三是尽量远离干扰源,比如不在宿舍学习,四是定期放松甚至发泄,保持心理平衡。

●经济准备。虽然考研的费用和出国几万的费用相比不值一提,但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捉襟见肘,影响复习。

考研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书籍资料费、辅导费、申请费、信息咨询费(一般表现为咨询时的电话费、招待费等。)和营养费。应聘外地的还要加交通住宿费用,出去租房的要加房租水电。

以上是考研君为考生整理的《2020考研指导选材》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为2019考研不懈努力。

推荐阅读""

2020年考研。我要和985名校一起死吗?

在职人员如何正确备考研究生

考研指导:需要注意哪些信息?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