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的数列问题

概念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序列称为数列。一个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称为这个数列中的一个项。数字一称为这个数列的1项(通常也称为第一项),数字二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二项...数字n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因此,序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a3,…,an,…

缩写为{an},项有限的数列是“细数列”,项无限的数列是“无穷数列”。

从第二项开始,一个项大于前一项的数列称为递增数列;

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小于其前一项的数列称为递减数列;

一个项相等的级数叫做常数级数;从第二项开始,有的项大于其前一项,有的项小于其前一项,称为摆动序列;

有周期性变化的数列称为周期数列(如三角函数);

具有相等项的级数称为常数级数。

通项公式:一个数列的第n项an与该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称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系列中的数字总数是该系列中的项目数。特别地,该序列可以看作一个函数an=f(n ),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n})。

如果可以用公式表示,其通式为a(n)=f(n)。

表示方法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称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an =(-1)(n+1)+1。

如果级数{an}的第n项与其前一项或几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称为这个级数的递推公式。例如an = 2a(n-1)+1(n & gt;1)

等差级数

定义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带,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缩写

A.P .(等差数列可以缩写为A.P .)。

等差中项

由A,A,B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称为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此时A称为A和b的算术平均值。

通用术语公式

an=a1+(n-1)d

前n项之和

sn = n(a 1+an)/2 = n * a 1+n(n-1)d/2

自然

任何两个am和an之间的关系是:

an=am+(n-m)d

可以看作是等差数列的广义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公式,我们还可以推导出:

a 1+an = a2+an-1 = a3+an-2 =…= AK+an-k-1,k∈{1,2,…,n}

如果m,N,p,q∈N*,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 =(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者等差数列,等等。

总和=(第一项+最后一项)×项数÷2

项目数=(最后一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允差+1

第一项=2,项数-最后一项

最后一项=2,项数-第一项

app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等差数列,例如,对各种产品的大小进行分级。

当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分类。

如果是等差数列,且an = m,am = n,则a (m+n) = 0。

等比级数

定义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几何级数。这个常数叫做几何级数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缩写

几何级数可以缩写为G.P .(几何级数)。

几何平均数

如果在A和B之间插入一个数G,使A、G和B成为几何级数,那么G称为A和B的等比中位数..

通用术语公式

an=a1q^(n-1)

前n项之和

当q≠1时,几何级数前n项之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n*q)/(1-q)(q≠1)

自然

任意两项am和an之间的关系是an = am q (n-m)。

(3)从几何级数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导出a 1 An = A2 An-1 = A3 An-2 =…= AK An-K+1,k ∈ {1。

(4)等比中值项:aq ap = ar * 2,ar为ap,aq等比中值项。

如果π n = A1 A2 … an,那么π2n-1=(an)2n-1,π2n+1 =(an+1)2n+1。

另外,一个项都是正数的几何级数,取同一个底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另一方面,以任意一个正数C为基数,用一个等差数列的项作为指数来构造一个幂能,就是几何级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个正项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是“同构”的。

自然:

(1)若m,N,p,q∈N*,且m+n = p+q,则am an = AP AQ;

②在几何级数中,每k项依次相加仍成为几何级数。

G是A和B等比例中的中项,G 2 = AB (G ≠ 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之和Sn = a 1(1-q N)/(1-q)。

在几何级数中,第一项A1和公比Q不为零。

注:上式中,a n代表a的n次方。

app应用

生活中经常用到几何级数。

比如银行有一种付息方式——复利。

也就是前期的利息和赫本金价算作本金。

在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滚动利息。

按复利计算本息之和的公式:本息之和=本金*(1+利率)存期。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叫做几何级数。这个常数叫做几何级数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几何级数的一般公式是:an = a1 * q (n-1)。

如果将通式转化为an = a1/q * q n (n ∈ n *),当q > 0时,an可视为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 = a1/q * q x上的一组孤立点。

(2)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 a 1/(1-q)-a 1/(1-q)* q n(即a-AQ n)

(前提:Q不等于1)

任意两项am和an之间的关系是an = am q (n-m)。

(3)从几何级数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导出a 1 An = A2 An-1 = A3 An-2 =…= AK An-K+1,k ∈ {1。

(4)等比均值项:aq ap = ar ^ 2,Ar为AP,AQ等比均值项。

如果π n = A1 A2 … an,那么π2n-1=(an)2n-1,π2n+1 =(an+1)2n+1。

另外,一个项都是正数的几何级数,取同一个底,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另一方面,以任意一个正数C为基数,用一个等差数列的项作为指数来构造一个幂能,就是几何级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个正项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是“同构”的。

一般数列的通项解

一般来说,有:

an=Sn-Sn-1

逐商总乘法(对于后一项和前一项的商中含有未知数的数列)。

归约法(对序列进行变形,使原序列的倒数或与某一常数的和等于差或几何级数)。

读者笔记

在等差数列中,总有Sn S2n-n S3n-2n。

2S2n-n=(S3n-S2n)Sn

就是三者是几何级数,也是几何级数。三做算术级数。

特殊数列的通项怎么写

1,2,3,4,5,6,7,8.......- an=n

1,1/2,1/3,1/4,1/5,1/6,1/7,1/8......- an=1/n

2,4,6,8,10,12,14.......- an=2n

1,3,5,7,9,11,13,15.....- an=2n-1

-1,1,-1,1,-1,1,-1,1......an=(-1)^n

1,-1,1,-1,1,-1,1,-1,1......——an=(-1)^(n+1)

1,0,1,0,1,0,1,01,0,1,0,1....an=[(-1)^(n+1)+1]/2

1,0,-1,0,1,0,-1,0,1,0,-1,0......- an=cos(n-1)π/2=sinnπ/2

9,99,999,9999,99999,.........an=(10^n)-1

1,11,111,1111,11111.......an=[(10^n)-1]/9

1,4,9,16,25,36,49,.......an=n^2

1,2,4,8,16,32......——an=2^(n-1)

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求解

1。算术级数:

通式an=a1+(n-1)d,第一项a1,容差d,an的第n项。

An=ak+(n-k)d ak是第k项。

如果A,A和B构成等差数列,那么A=(a+b)/2。

2.算术级数中前n项的总和: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Sn。

即Sn=a1+a2+...+安;

那么Sn=na1+n(n-1)d/2。

= dn ^ 2(即n的二次方)/2+(a1-d/2)n

还有以下几种求和方法:1,不完全归纳2,累加3,反相加。

(2) 1.几何级数:

通式an = a1 * q (n-1)(即q的n-1次方)a1为第一项,an为第n项。

an=a1*q^(n-1,am=a1*q^(m-1))

那么an/am = q (n-m)

(1)an=am*q^(n-m)

(2)若a、g、b构成等比例的中项,则g 2 = ab (a、b、g不等于0)。

(3)若m+n=p+q,am×an=ap×aq。

2.几何级数的前N个和

设a1,a2,a3...一种几何级数形式。

前n项之和Sn=a1+a2+a3...一;一个

sn = a 1+a 1 * q+a 1 * q 2+...a 1 * q(n-2)+a 1 * q(n-1)(。

sn=a1(1-q^n)/(1-q)=(a1-an*q)/(1-q);

注意:Q不等于1;

Sn=na1注:q=1。

求和一般有四种方法:1,不完全归纳法,2乘3错位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