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点
公共* * *管理基础知识点一、简答题:
1,行政的含义和特点。
答:含义: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特点:行政性、政治性、权威性。
2.行政与政治或立法与司法的关系。
答:(1)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属于同一个历史范畴,其中包含着“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一、在西方,最先讨论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和古德诺。政治和行政都是社会和历史现象,都是建立在和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c、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其核心是国家政权;行政以国家政权为后盾,其根本任务是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d、政治领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两者很难完全分开。(2)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结构形式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尊重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和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体系,行政是一种不同于立法和司法的国家权力。
3.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答:西方行政学的产生是以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研究》的出版为标志的。(1)第一阶段:形成期(也叫科学管理期)。
特点:运用工商企业科学管理理论研究行政管理,探索行政权力配置、组织结构完善、工作方法规范化、管理程序制度化等问题。但是,这种注重人与机器关系的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忽略了人的因素,把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物。如:1887 &;mdash& ampmdash威尔逊mdash& ampmdash公共行政研究
1900 &;mdash& ampmdash古德诺mdash& ampmdash政治和行政
1912 &;mdash& ampmdash泰勒mdash& ampmdash科学管理原则
1926 & mdash;& ampmdash白色mdash《公共行政研究导论》,魏老毕&;mdash公共管理原理。(2)第二阶段:成长期(也称行为科学期)
特点:将行为科学应用于行政管理的研究,研究重点是人本身、人的行为、人的作用、组织的作用以及人、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如梅奥&;mdash& ampmdash霍桑实验,巴纳德&;mdash& ampmdash动态平衡理论,西蒙&;mdash& ampmdash决策理论,麦格雷戈& amp;mdash& ampmdashX-Y理论,马斯洛&;mdash& ampmdash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3)第三阶段:发展时期(又称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特点:围绕行政问题的解决,集成了大量的新学派、新理论、新方法,为政府管理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
布坎南mdash& ampmdash公立* * *首选学校&;mdash& ampmdash1986获得诺贝尔奖。
科斯mdash& ampmdash新制度经济学学派&;mdash& ampmdash主要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
4.公共选择理论或新制度学派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1)是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2)将“经济人”假设、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于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3)公共选择理论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假设所有政治行为者都受自利动机的引导,选择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新制度学派理论:(1)是一种新的、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2)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5.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及其体现。
答: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民主和集中有机结合的制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1)民主:a .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人民参与和讨论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集中:a .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坚持高度集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
具体表现:(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2)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三)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6、中国政府机构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1)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行政长官的最终决策权和消极权力,应该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基础。
(2)行政首长负责制是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的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3)中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制的有机结合。
7.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差异。
答:(1)动机不同。西方是为了克服行政弊端,中国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2)基本原理不同。西方强调“政治中立”,我们的公务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管理方式不同。西方是专门机构管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西方公务员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他们是雇员和雇主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
8.公共行政与法律的关系。
答:(1)公权力与法;(2)公共利益和法律;(3)公共管理和法治。
9、公共行政法治方式的核心价值或内容。
答:核心价值:(1)是“正当法律程序”;(2)个人应享有的实体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3)维护社会公平。
内容:(1)强调宪法层面的正义、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2)将公告机构作为一种可以通过公平抗辩程序解决纠纷的结构形式;(3)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规范和监督机制;(4)将社会公众管理的对象视为完整独立的个体,关心权利的保护;(5)注重管理结果的合理性。
10,行政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答:含义:指特定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特点:(1)主体是行政机关;(2)必须限制在法定权限范围内;(3)对象具有普遍性;(4)行为不可诉。
11,行政执法原则或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答:行政执法原则:合法、合理、平等、负责、公开。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1)明确行政执法责任;(2)规范程序;(3)完善考核机制;(4)追究责任。
12,法治政府的含义及其六个方面。
答:含义:是法律意义上具有“合法性”的政府,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的政府。
体现在六个方面:
(1)法治政府应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二)符合合理管理的要求;(3)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4)满足高效便捷的要求;(五)符合诚实守信的要求;(六)符合权责统一的要求。
13,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主要内容或取得的重要进展。
答:主要内容:
(1)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a、法律至上的意识;b、服务意识;c .责任感。
(2)行政组织的法制化。
(3)行政职权法定化:a .职权立法;b、行政管理;c .行政监督。
(4)行政程序法制化。
取得的重要进展:
(1)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
(2)建设责任政府:制定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
(3)建设有限政府:制定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
(4)廉政建设:制定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法。
(5)建设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
(6)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
14,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特征。
答:含义:是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形式。
基本特征:
(1)行为准则是弥补市场失灵。
(2)为市场经济提供平等服务。
(3)非市场利润。
(4)法治。
15,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
答:三个目标:效率、公平、稳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6,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及其实践。
答:绩效预算模式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或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法,已成为西方国家主要的公共预算管理模式。
五个管理阶段:(1)发布业绩报告。(2)明确绩效目标。(3)提交绩效报告以供审查。(四)订立履行合同。(5)编制绩效预算。
17,公共预算的基础或要执行的任务。
答案:依据:(1)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二)上一年度公共预算;(三)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4)公共预算管理制度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
任务:(1)积极组织预算收入;(二)及时足额拨付预算支出资金;
(3)实现预算平衡;(4)加强实施管理和监督。
18,税务管理的核心。
答:核心: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
19,政府收费管理的关键问题。
回答:(1)确定征税还是收费。(2)如何有效充电。(3)合理确定收费水平。
(4)防止乱收费。
20、政府采购及其特点。
答:定义: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特点:(1)基金的公共性质;(2)目标的非市场利润;(3)行为的正常性;
(4)主体的特异性;(5)活动的政策性。
公共* * *管理基础1,决策类型
(1)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2)根据决策目标的数量,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3)根据决策条件(或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策略和不确定决策。
①确定性决策面对的是一种相对确定的自然状态,备选方案的预期结果相对明确,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并不困难。
(2)基于风险的决策面临许多可能的自然状态,不同自然状态下备选方案的结果是不同的。虽然事先很难确定,但可以预测其发生的概率。虽然决策有一定的风险,但决策者对风险程度有一个基本的预测。
③不确定性决策的条件与风险性决策的条件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未来自然状态的概率无法预测,因此不确定因素更多,决策风险更大。
(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5)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决策可分为原始决策和跟踪决策。
2.行政决策系统
行政决策系统是由参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组织系统。从政府组织系统的角度来看,决策系统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纵向上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决策子系统;横向上,任何一级政府机关都可以大致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子系统、政党决策子系统和政府决策子系统(狭义)。每个决策系统又可分为信息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
3.行政决策程序
(1)问题定义;
(2)目标设定;
(3)方案设计;
(4)后果预测;
(5)方案选择。
4、行政决策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1)头脑风暴法。又称自由思维法,即通过小型会议的形式,鼓励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畅所欲言,从而相互启发,引起连锁反应和思维震动,形成新的思路。
②相反的方法。也就是说,让不同方案的制定团队互相辩论、互相攻击,使矛盾充分暴露,或者拿出一个方案进行预演,人为设置反对意见,进行批评和反驳,从而使各种方案逐渐完善。
(3)综合摄影。也称类比或头脑风暴,即通过收集那些看似情绪化或不合理的想法,并将其与决策中的理性因素相结合,或用熟悉的方法处理不熟悉的问题,或用不熟悉的方法处理熟悉的问题,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取得突破性进展。
5、后果预测的主要方法
(1)德尔菲法。即通过询问和调查的方式,分别向参与预测活动的专家提问,然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整理综合并匿名反馈给相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综合反馈,反复循环后得到可靠一致的意见。
(2)会议方式。也就是说,通过让预测专家召开集中会议,面对面交流意见,实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形成创造性结论,在短时间内获得预测结果。
(3)时间序列法。即假设预测对象的变化与时间有关,根据其变化特征,用惯性原理推断其未来状态。
(4)回归分析。即根据预测对象及其相关因素的统计数据,近似确定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这个函数模型预测其未来状态。
(5)趋势外推方法。即根据被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象数据,找出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推断事物的未来状况。
6.方案选择的主要环节
(1)确定标准。即确定一套优化方案的价值标准。一般包括:符合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目标;消耗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目标的风险越低越好;该实施例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
(2)可行性分析。分析和评估决策方案在现实中实施的可行性。一般包括:政治可行性,即可以动员起来支持计划的政治资源以及计划对政治价值的影响;经济可行性,即获得和支持实施方案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程度;法律可行性,即方案是否符合一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行政可行性,即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决策的能力和效率;技术可行性,即方案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能够达到目标的程度。
(3)合法化。方案确定后,提交主管立法或行政机关审批,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使之法律化,然后以法律、法令或政策的形式颁布实施。
看过《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人也看过:
1.事业单位管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2.什么是公共管理?
3.公共管理阅读体验
4.事业单位* * *管理知识试题。
5.公共* * *行政常识考试中心汇总
6.公共管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