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基础知识的真题

教育和教育学

一.教育概述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3.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4.家庭教育的特点:主导性、感染力、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

5.社会教育的特征:开放性、慷慨性、多样性、补偿性和融合性。

6.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直接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在学生的再教育活动中,他们占据着主要地位。

7.学校教育的特点:专业功能、严密组织、功能全面、内容系统、手段有效、形式稳定。

二。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非独立性、自发性、普遍性、非等级性、非阶级性和原始性。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词055-790000;五经是指蜀、李、易、春秋、李0055-7900000。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

4.“官为师,法为教”和“僧为师,官为师”是古埃及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的诞生和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主张:教育无阶级(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以“仁”为核心;对别人说教;“不怒则威”(启发式教学)。

3、孟子“富贵不淫荡,贫贱不屈,威武不屈”

4.荀子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以《学记》为重点,这是其教学理论的核心。

5.墨子的三个标准是“知与术,辩与德”,知与术,思与议,奥。

6.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注重辩证法。

《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8.“守陵”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9.“道激、强激、开激”体现了启蒙教育思想。

10,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助产术”,奠定了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11,柏拉图的《口才原理》一书;“学着玩”的最初倡导者

12、古希腊百科全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随波逐流”的原则,首次系统阐述了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

13、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家,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14,《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著作,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15、1632《世界图》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16,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7,夸美纽斯倡导“全民智能”教育,把一切都给了每个人;《埃米尔》这本书。

18,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现代教育学的最大贡献之一。

19,卢梭《论教育》一书,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

20.康德的《林哈德与戈达德》是第一个在以教育学为课程的大学里讲课的人。

21,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心理教育”口号的教育家。

《教育漫谈》这本书。

22.洛克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主张“白板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教育决定。

“君子教育”认为君子教育是在家庭中实施的。

赫尔巴特是德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24、1806《民主与教育》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也是现代教育学的第一部著作。

25.赫尔巴特I原则:教育教育的原则;二、理论基础:心理学和伦理学;三个中心:教师、教材和课程(清晰(理解)、合作(想象)、制度和方法。

26、杜威著作1916《教育学》。

27.杜威的新三中心:儿童、经验和活动。

28.杜威和柯·曲波,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实用主义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色。

29、凯洛夫的《新教育大纲》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30.杨贤江的《教育过程》是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31,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论大教学》。

3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应分为知觉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民主与教育教育学(1632)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根本指导原则)。

2.教育体系: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实施内容。

3.教学理念:“泛智慧”教育将向有志之士传授广博的自然知识。

4.教育内容: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提出并论证了直观、系统、量化、强化、自觉的教学方法。

6.教育目的:(终极目的)宗教目的(永生;(直接目的)现实目的(知识、美德、虔诚的人。

杜威的教育思想(如何实现杜的民主,漫无目的地改变经验)。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主义教育代表,现代教育学派代表)。

资本

1.三中心理论:儿童、经验和活动中心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生活,教育是成长,教育是经验的重组或转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

3.学校就是社会

4.从中学开始

5.五步教学法:找出创设困难情境的争议;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可以解决这个困难;检验这个假设。

四。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影响教育功能的因素一般包括:个人认同、社会宣传引导、家长素质、就业倾向。

3.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4.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前提,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制约着教育个体功能的发挥。

5.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6.教育的社会变革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化,影响人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7.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在社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

8.影响教育社会功能的因素: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文化和人口。

动词 (verb的缩写)教育目的

1,教育的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的总体期望和构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素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政策包括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4.联合国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学习认知、学习工作、学习生存和学生生存。

5.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和评价功能。

6.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如卢梭、罗杰斯等。

7.社会本位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等。

8.体现了我国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基本使命。

9.马克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不及物动词教师和学生

1.广义的教师是指向他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承包的专业人员。

2.1994年实施的斋藤优子《权术》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职业地位。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上。

5.“十年种树,百年育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师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7.教师的发展可以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8.微格教学是对少数学生进行短时间(5-20分钟)的小规模课堂教学,并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

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0,学生可塑性强,依赖性强,好学。

11,“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12,“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苏联的凯洛夫。

13.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师生关系。

14.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七。途径

1,朱在《儿童与课程》中多次提到课程。“宽时效,守课堂”,“小课堂,大功夫”,这里的课程是指课堂及其过程。

2.在西方,课程是用于教育科学的术语,它起源于英国教育家斯潘塞。

3.杜威提出了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4.课程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5.功利主义教育家斯潘塞在1885中提出“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是界定这门学科的开端。

6、1902杜威的课程论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对现代课程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7、1918博比特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课程的专著。

8.泰勒的《中庸》(1949)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9.泰勒定义了课程写作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估结果。

10,知识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斯潘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主张学校教育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

11.社会中心主义课程理论,又称社会改良主义课程理论,以弗拉门戈为代表。

1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杜威)和存在主义课程理论(奈洛尔)。

13,杜威学校四大直接体验课程:手工艺;语言社会系;研究和勘探部;艺术系。

14、布鲁姆提出了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科基本结构为中心。

15,形式教学理论是以感觉心理学为基础,以人物摇滚为代表。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学生的智力。

16,实体教育理论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实用知识,智力发展并不重要。

斯潘塞议员。

17.学科课程是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中国古代六艺和西方古代七艺是最早的学科课程形式。

18,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的标准,是学校课程在特定阶段的预期结果。

19.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从人类经验系统中选取,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顺序和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20.泰勒明确提出了课程安排的连续性、顺序性和一致性。

21,布鲁纳提出了以螺旋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思想。

22.Garne主张以直线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23.知识、社会和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24.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三种物化形式: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5、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6.目标评价模式围绕目标,基于泰勒的“评价原则”和“课程原则”而形成。

27.CIPP是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模型。

28.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教材和有利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发展的各种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29.新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

八。课堂教学

1.教育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活动。

2.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3.哲学主导的教学理论来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

4.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斯伯特认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5.布鲁姆提倡发现教学法。

6.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无指导教育主张最好的教育,目标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发现自我的人,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7.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当代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力,认为教育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

8.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所学的矛盾。

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必要性和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9.孔子“学、思、做”的教学过程思想是中国第一个以学习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思想。

10,《教育学》提出了“博学、疑、慎、明、信”五步学习法。

11,赫尔巴特根据“统觉群”原理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清晰、联想、系统、方法。

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杜威“从中学开始学”五步教学法:难点、问题、假设、测试、结论。

13,Kailov 0755-79000提出了感知、理解、强化、应用四个阶段。

14.接受指令-教学过程-激发好奇心-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测试知识、技能和技巧。

15,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6、赫尔巴特《没有教育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说明教育永远是教育。

17.教学直觉的原则包括对象直觉、模仿直觉和语言直觉。

18,程序教学模式和直接教学模式是基于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

19.榜样教育理论是由德国的瓦根申提出的。

20.发现教学模式的倡导者布鲁纳认为,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态度或方法就是“发现”。

21.掌握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布鲁纳创立的。

它是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下,以集体教育为基础,往往辅以及时的反馈。

22.翻转课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主要以教学视频的形式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复课前观看和学习新的学习视频等学习资源。

23.微课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在课内外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24.微格教学是一种可控的实践体系,是培养新教师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25.跳跃式教学适合语文学科。

26.讲述的方式可以分为讲述、解释和说话三种方式。

27.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强化知识的一种方法。

28.谈话方法分为回顾性谈话和启发性谈话。

29.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强化知识的一种方式。

30.示范法分为四类。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和照片;图标、图像和地图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片、电影、视频演示。

演示法体现了直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1.基于情感培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欣赏教学法(欣赏自然、生活、艺术)和情境教学法。

32.古代采用个别教学制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

33.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的史静文同堂。

34.教学有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中心环节)、课后布置作业、指导评分、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35.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运动技能三个领域。

36.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7.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

38、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调整和控制教学活动的一系列实施过程。

九。学校道德教育

1.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系统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道德教育、社区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

2.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对青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3.学校教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4.在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因素中,德育占主导地位。

5.享受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层次。

6.德育目标是德育的起点,它不仅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的基本过程。

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8.受教育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9.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目前水平之间的矛盾。

10,知识是道德知识(包括道德观念、新年和评价能力);情感是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的一种主观态度;道德行为是指道德意志和行为规范,是衡量思想品德素质的根本标志。

11.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12,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13,说服原则是指道德教育必须具有说服力和说服力。

X.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是学生群体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目的是实现班级组织的目标。

3.非正式组织来源于班级组织个人特征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基于学生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能力和特点的差异,由个人善意自然形成的。

4.学生非正式组织分为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和破坏型。

对于一个5、50人以上的班级,学生接受老师直接指导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因材施教和班级组织的管理。

6.班级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松散的学前集体阶段(班级出现小团体);班级群体的形成阶段(班级中出现积极分子和班级骨干);班级集体的成熟阶段(班级的高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7.班级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班级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辩证统一。

8.班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9.课堂心理氛围管理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

10.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

他是办学理念的实施者,是全面负责学校一个班级学习、思想、生活的教师,是班级全体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11.中国班主任的历史沿革:古代:传授儒学的制度-1862,首都同级聘任制-1938,导师制-1952,班主任制。

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3、组织主题班会的四个阶段: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深化效果。

14,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15,班主任是学校在班级老师中选出来的。

如果你对自考/成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