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水果店卖了1000公斤梨。还剩下多少公斤梨?

这家水果店卖了1000公斤梨。

根据问题的意思,剩下的正好是卖出的一半:卖出=2×剩余;水果店有60筐梨,每筐25公斤,总公斤数可得60×25=1500(公斤);因为总公斤=售出+剩余,总公斤=3×剩余公斤,即剩余公斤=总公斤-3=1500-3=500(公斤);售出梨的公斤数=2×剩余=2×500=1000(公斤)。

解决应用题不仅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只要掌握了审题技巧,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仔细审题。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非常准确,具有特定的意义。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只有理解了确切的含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敲门解答。

2.善于挖掘隐含条件。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有时是对题目条件的补充或对结果的限制。审题时,善于挖掘隐藏的条件,还其本来面目,会为解题提供新的信息和依据,解题的思路也随之浮现。

3.要善于“改造”和“建模”。在审题时,首先要把书面语“转换”成数学语言,结合题目的含义,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学公式。

总之,在审题时,一定要反复推敲题中的书面语言,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不明白问题的含义和条件。在平时的应用题训练中,大部分问题都非常简洁,容易让学生理解,但这类问题的错误率居高不下。比如一段路计划一天修48米,需要修25天。提前五天完成任务需要多少米?很多同学忽略了“提前”这个关键词,直接列为公式48× 25 ÷ 5 = 240(米),导致解题错误。不明白这个问题。有些同学解应用题连看都没看清楚,就有计划的做。比如一批梨,每批40公斤,要装15筐。如果每个篮子装50公斤,那么比原来的篮子少几个篮子?很多同学有公式:40 × 15 ÷ 50 = 12(筐)。学生根本不明白,问题是比原来少了多少筐,而是现在要装多少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