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考事业单位应该复习哪些知识?
虽然事业单位多省联考根据职位类型的不同,将考试类别分为五类:综合管理(A)、社会科学专业知识(B)、自然科学专业知识(C)、中小学教师(D)和医疗卫生(E),但这五类笔试科目分别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可见综合应用能力占笔试的半壁江山。不同类型的考题不一样。今天重点介绍综合应用能力C(又称自然科学专业,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考试情况和备考方法,帮助你高效备考。
合成c类
从综合应用能力C的考试情况来看,对备考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对考试能力、题型设置、难度系数等与分数直接相关的因素的分析。
能力和专业化
考试大纲对能力考试作了如下规定:“综合应用能力(C类)”是面向事业单位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实际上指的是自然科学,所以C类的材料必须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类似于高中所学的科技论述,比如考察月球的演化、无人驾驶汽车等相关课题。同学们在备考期间可以多看多浏览自然科学领域的文章。
问题类型和固定化
C类试卷综合应用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试题三部分组成,均为主观题。考题相对固定。从2015-2016的真题来看,主要题型有科技文献阅读、论证与评价、科技实践和材料构成。特定类型的问题分布在下表中:
学生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实践和示范评价会在综合C型试卷中交替出现,两种题型都需要学生掌握和准备。同时,论证与评价、材料作文两类题型都在综合B/C类中考查。真题可以互相借鉴,为备考增加练习题。
困难和挑战
虽然综合C的材料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但是学生不需要有太多的科技知识,答案来源于材料。我们只需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归纳和分析的能力上。但就题型而言,综合C涉及的题型比较新颖,比如科技实践中数据的处理和汇总分析。另外,材料作文对理工科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写作表达能力是一个重点训练环节。建议同学们多读一些与科技相关的评论,如科技创新、科技人性化等相关文章,同时多写多练,有意识地提高写作能力。
C类综合响应示例:
(2065438+2006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第三题,材料构成)
从以上材料出发,结合实践,围绕“科学人性化”这一话题,从自选角度写一篇论文。(6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调理清晰,语言流畅,800-1000字。
(2015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为C类真题,第二题为科技实践)
绘制一张“2012年重点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情况表”,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数据2中的全部信息。
不难发现,综合C类考点集中,题型新颖,备考难度相对较大。接下来从不同题型的备考方法上为同学们提供备考指导。
阅读科技文献,两种能力兼备。
阅读科技文献的判断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中,科技文献阅读总分占整个试卷分值的三分之一,包括以判断是非为主的客观题和以提炼总结为主的主观题两种题型。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判断题。
阅读科技文献往往选择一篇3000字左右的科技论述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判断8句话的对错。在具体知识点上,准确判断要建立在掌握常见错误类型的基础上,与言语理解中的细节判断题基本一致,但要求考生更加注重长段落的阅读技巧。
为了提高解题效率,首先要从给定的句子入手,仔细阅读,根据关键信息合理分组,然后按照段落顺序对应,确定相关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再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在比较的过程中,要紧紧依托五种常见的错误类型,以问题意识做出相应的应对。一、偷换概念,即偷换段落中讨论的核心话题,往往由名词充当,需要考生仔细对比句子和段落。二、偷换时态,重点是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考生要紧扣段落、句子中出现的时间提示,比较自己的时态是否一致。三、偷量,这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应该主要关注在解题过程中是否存在偷量多和偷量少两类词的情况,一般不难。四、语气转移,科技文献阅读多选择科普论述作为材料,为了体现科学严谨性,多采用较为温和的表达方式,即不确定语气。但如果给定的句子用某种语气表达同样的内容,就容易犯变调的错误。五、无中生有,顾名思义,这类错误是指段落中没有提到的事情的发生,尤其是不相关对比的出现。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判断题不是逐字考察大家对段落的理解,而是要快速阅读,找到关键信息,准确对应,高效锁定答案。
科技文献阅读简答题
科技文献中简答题的材料逻辑性很强,掌握其内在逻辑对于答题非常重要。同时它的材料很长,需要我们注意一些小技巧。考生备考要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材料中的关联词。比如原因、理由、理由、理由等。因果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此外,等等。;按时间顺序排列,如第一个、下一个、最后一个等。
(2)注意材料中不同题目的分割线。一般科技文献阅读简答题下面会有两个小题。一般两个小问题不会限制材料的范围,但是材料本身很有逻辑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仔细审题,找出两个问题的分割线,不要等看完所有资料再回答。
(3)重点关注高频词,也就是被强调和反复强调的语义。提议者为了突出重点,会反复强调语义。例如:
月球演化“大事件”的第一幕是46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Teia”与地球相撞(这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在这一被称为“深度撞击”的事件中,两颗行星的内核合并,地幔和地壳的碎片被抛向太空,在地球的引力圈内形成了一个由巨大碎片组成的环带。由于不同的初始速度,碎片经常碰撞和焊接。越来越多的碎片滚雪球在一起,逐渐形成一个椭球体,形成了月球的雏形。
在这段话中,“面包屑”这个词多次出现,可见其重要性,也启发我们对其进行总结。另外,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比如这份材料中的一些形容词“一个火星那么大”、“滚雪球”可以省略,只保留一些表示意思的名词和动词。所以,其实只要从整段话中提炼出以下几点就可以了:46亿年前,“特伊压”行星与地球相撞,行星核心合并形成椭球体(月球的雏形)。
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处理2000字以上的材料,理顺逻辑,找到重点。希望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反复巩固这些解题步骤和技巧。
论证、评价、逻辑思维都要训练。
问题形式的论证与评价
论证与评价题是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C类试卷题型,在2015、2016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试题中均有出现。分数36-40,是考生必须重点关注的题型之一。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议论文和评价题一般要求考生在一段500字左右的文字中找出4个左右的错误,并对发现的错误进行简要的点评。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演示评估准备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问题,明确回答方法。首先看要求在题干中找到的错误数。目前真题常见错误数量为4个,会明确告知考生常见错误的类型,如概念不清、判断不准、推理不严密、论据不足等。考生可以根据题干中给出的错误类型,去原文进行针对性搜索。其次,题干要求对错误进行简要回顾,意思是不仅要说明哪里有错,还要说明错误(说明为什么错)。最后,对每一个错题都有字数要求,一般不超过150字,这就要求考生合理控制字数,尽量做到语言简洁。
第二,掌握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识别常见的议论文错误。任何论证都由三个要素组成:论证、论据、论证过程。虽然逻辑学中有很多错误的论证形式,但毕竟这不是对考生专业逻辑知识的考验,而且就目前所考的真题来看,整体难度并不大,考生不必过多纠结或钻研逻辑学的专业学术内容。常见的错误类型是题干中提到的四种错误(概念不清、判断不准、推理不严谨、论据不充分),所以考生需要重点关注这几类错误。
概念模糊是指混淆一段话中某些词的概念,如扩大概念或偷换概念。考生要特别注意论点中讨论的关键词是否与论点所说的一致。判断不准是指论点本身存在判断错误,结论过于绝对等常见错误。推理不严密,就是论证不能得出结论,推理过程有漏洞。常见的错误包括概括和因果倒置。论据不足是指论据片面、不充分或不真实、虚假,与结论关系不大,不能支持结论。
第三,认真阅读,逐句分析,逐项回答。考生一定要努力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分析句子在一个段落中的作用,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和段落之间的继承关系。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耐心细致。平时练习,不必刻意控制时间,但要把题目做透,同时总结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科技实践,统计公报,巧妙变形
科技实践形式
科技实践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C类。题量为两题三题,均为主观题,分值为40分。2015上半年在全国多省事业单位联考中考。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科技实践题的材料一般是统计局的统计公报,即针对给定的统计材料,要求学生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对该统计材料进行全面的或有重点的分析,并对某事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
1.请根据1数据,分析2012年我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的同比变化情况,并对下一步污染治理重点提出简要意见和建议。
2.绘制一张“2012重点行业废水排放情况表”,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数据2中的所有信息。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实践题虽然是主观题,但是因为写的答案涉及表格和大量数据,所以没有字数要求。可以根据考试时给的格子来分配单词。
科技实习准备方法
科技实践题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和撰写统计材料的能力,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统计材料。要快速完整地提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对某事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常用的统计术语。统计术语是统计公报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因为给定材料是统计公报,所以对给定材料变化的分析或信息的反映也是以统计公报的形式回答的,所以理解和学会使用常用的统计术语是基础。
(二)掌握文本型统计公报常用句型。要分析给定数据的变化,不仅要知道用哪些统计术语来描述和分析,还要知道句子怎么写,句子的表达习惯和方式要和统计公报一致。例如,在分析变化时,句子可以这样写:
2015年6-6月份,完成工业和私营固定资产投资7646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3)学会画表格。要画一张完整的表格,标题、研究指标、数据、单位必不可少,有时还需要注释。学生需要掌握的是:题目包含什么内容,研究指标和单位写在哪里,数据是否需要处理。
(4)拓展答题角度,积累常用词汇。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对某事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对策问题,如对策问题可以从思维、制度、监督、宣传、投入、监管等多个角度回答。回答语言不能太口语化,这需要提前积累常用词汇,比如培养意识、转变思维、完善制度等。
素材构成,观点清晰,储备干货
材料成分的形式
材料作文作为事业单位多省联考综合应用能力的必考题型,分数高(60/150),地位高,可谓“得材料作文者得天下”。希望同学们充分重视。
从命题角度看,材料作文主要以社会现象和寓言故事为主,要求写800-1200字的议论文。据统计,以社会现象为话题方向和素材内容的可能性约为80%,即围绕一个相对“热门”的话题,一般素材篇幅较短(约1000字);有20%的可能性考察寓言故事,也就是围绕一个哲学故事,里面包含了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
材料组合物制备方法
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寓言作文,解题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能力。
第一步:定主题,找视点——“塑造灵魂”
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写作文的第一步是确定方向,找准观点。你可以先通过题干和材料明确主题,再回到材料中去挖掘与主题相关的观点,比如你讲的问题、对策、影响等。在这里,我也提醒同学们,观点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要尽量丰富,以利于文章结构的展开。
第二步:整理思路,训练地图——“搭建骨架”
有了观点,就要确定文章的结构,构建文章的框架。一般来说,文章的结构是以“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主线的。为了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学生在写作前要列出结构图,避免“边写边想”、“想写哪儿就写哪儿”或“挤牙膏”的写作状态。
第三步:补充论据,丰富语言——“填充血肉”
一篇文章不仅要有“灵魂”和“骨架”,还要有“血肉”,即用来论证文章观点的材料(论据)。俗话说“不积跬步,成不了河。”同学们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一些热点事件、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