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国考笔试资料分析部分主要考什么?

一.概念

国考笔试资料分析属于申论内容:申论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申论考试中,考生需要对一份材料进行归纳总结,通常是社会事件和民事纠纷,对材料和事件进行解释和陈述,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的意见,提出论证的策略。

考查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

第二,常规技能

1,仔细审题

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也就是说审题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理清数据的逻辑联系,抓住一个复杂事件的主要问题。那么,把握给定信息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能否准确把握既定条件,是所提对策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抓住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的放矢;只有找出给定信息提供的环境和条件,提出的解决哭闹问题的方案才是可行的。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观点还是提出对策,都局限于试卷中给定的信息。最后的论证也是基于以上。对给定的数据进行阐述和论证,从中总结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有的要求在概括的基础上冒充题目进行论证)。没有给定的信息,不要随意联想和发挥。

3、注意限制。

论文考试有字数限制。总结所给信息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在20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一般在400字以内;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陈述和论证考生对问题的基本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超出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高于或低于规定字数的10%,否则扣分。另外,回答要简洁,这样才能切中要害。

这个要求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写作水平的综合评价。考生不要因为对这方面不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

4.提出的方案要符合角色定位。

报考的时候要看清题目给你设置的“虚拟身份”,再来回答。计划和对策的提出与对策人的地位密切相关。身份和立场不同,提出问题的角度甚至语气自然也不同。忽略了试卷上的具体条件,犯了身份错误,解题任务就完成不了。

5.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构思操作对策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属”,即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来处理和执行;第二,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三是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要条件。构思对策的时候,不要从实际出发坐着说话。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对立因素,使对策合理、具体、易于实施。要对提出的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提出若干对策,就要把重点放在自己最熟悉的关键对策上,不能把对策拆成几个“半斤”,弄得一碗水端平。

6.注意申论考试中的“四忌”。

“四忌”是“离”、“离”、“散”、“空”。

避免“偏见”,即避免极端思维和不公平心态。这种禁忌的根源在于对生活中的事物和问题的习惯性思维,以至于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了过度的观点和计划,或者站在不公平、不正确的立场上,只代表问题的一面说话,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三、写作要求

1.对给定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用有限的篇幅概括给定背景材料的主题。

2、用有限的篇幅对主要问题提出意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

3.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示观点和计划。要求:自拟题目,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四、材料来源

申请书中给出的材料并非提议者的主观臆造,而是来源于现有的社会现实、新闻报道、政府文件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1,半月谈

本刊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性重要党刊。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是中国时事期刊第一,被誉为“中国第一期刊”。半月谈具有语言简洁明了、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的特点。所以半月谈的社会热点话题分析,对大家复习申请很有帮助,很多老师都把它作为参加申请考试的必备资料。在此,推荐大家阅读《半月谈》和《特别报道》,尤其是《半月谈》中的文章可以借鉴和模仿。如果《半月谈》不好买,可以登录新华网半月谈频道看电子版。

2.与理论热点面对面

《直面理论热点》是中宣部的一套通俗理论读物,2003年推出,今年是第六册。本书通过通俗准确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广大干部群众每年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观点准确,说理透彻,针对性和说服力强,自开播以来受到广泛欢迎。所以这本书也是我们复习申请的绝佳参考。2008年,理论热点《面对面》,最近上市了,一般书店都能买到。

3.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

在去年的十七大和今年的“两会”上,对我们党和政府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解读,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所以大家要对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有一定的了解,从根本上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提高申论考试用词的准确性,了解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4.注意练习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