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老话题是什么概念?有哪些?每个问题的符号和区别是什么?

定义

汉代所谓的乐府,指的就是管乐。它除了创作和制作歌颂文人的诗歌和演奏新的歌舞外,还收集民歌和歌词以供消遣。《汉书艺文志》:“自孝武帝立乐府以来,采歌谣,故赵、秦、楚取而代之,皆受悲喜之影响,亦能观风俗,知厚云。”汉武帝采诗不仅是为了考察民众的隐居生活,也是为了丰富乐府的音乐以供娱乐。六朝时期,乐府从一种风琴的名称变成了一种带有音乐的诗体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诗风——乐府,它曾经辉煌一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原为官职名称,负责作曲、训练乐师、收集诗歌和民歌供朝廷在祭祀宴会上演唱、观察风土人情、考察政治得失。中国的集诗制度源远流长,夏树尹正就有集诗的记载。流传至今的《诗经》原本是官方颁布并被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断,集诗制度无法实行。秦朝统一时间短,什么都要做。虽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无集诗之实。汉朝承袭秦制,经济萧条。乐府机关只能学旧,勉强维持。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已经非常强大,于是乐府规模扩大,夜间采诗。到了东汉时期,诗歌收藏已经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请百姓听民间故事”,而皇帝何则派使者“分头行,行于郡县,听民间故事”。这种时尚在南北朝时被沿用。在梁肖时期,社会已经把“乐府”从官方的名称变成了一种诗体。刘勰《文心雕龙》除明诗外,乐府中还有专门的一章。《昭明文选》和《许翎鱼台新诗》也开设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词,也有民歌诗词,即凡是能通过音乐传唱的诗词歌赋,都称为“乐府”。在这两种诗中,民歌和诗是精华,文人的歌和诗是在民歌和诗的露珠下萌发成长的,所以要高度重视民歌和诗。

北朝在战乱间隙推行的采诗制度与汉代是一脉相承的。郭茂谦的乐府诗《两鼓角横吹》中保存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汉文,有的是译作。虽然只有六七十件,但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与南方截然不同的粗犷豪放的精神,展现了风土人情的另一幅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较多,有的描写战争和徭役带来的苦难,有的歌颂勇武精神。尤其是木兰诗,是热情歌颂木兰是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军的传奇人物。《花木兰》与《焦仲卿夫人古诗》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面貌。不仅开辟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唱法乃至律法都起到了桥梁作用。

中国音乐之家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己创作的乐府诗。在初唐乐府诗中,大部分是对乐府旧诗的抄袭,但也有少数是另辟蹊径。乐府这种新的题材,从杜甫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即物有所名,无所依。”、魏、戴树伦、顾匡等。也有新的乐府作品。他们可以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复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809),沈李首先为元稹写了《乐府新诗》(今诗)二十首。元撰《乐府》12篇,为校书的新课题。后来,白居易写了50首新乐府诗,正式标注了新乐府的名称。就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了序幕。作为一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不仅限于写新乐府,也有古乐府。但是,虽然用的是古诗,但是可以创新,体现诗歌创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为时写,歌诗为物写”(白居易《九书同元》)。

汉代乐府诗的种类

从其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贵族文人所作的颂歌

郊庙诗:用于祭拜天地、祠堂、唐明和国家。今天有郊祀之歌,有安石坊之歌。

燕社阁:用于朝廷的宴席。

舞蹈歌词:雅舞,杂舞。优雅的舞蹈用于郊区寺庙和宴会;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崇尚歌词:是军乐,笛短鼓短。

横吹歌词:是骑在马上打着鼓的军乐。

第三,民歌

和合诗:汉代街头的歌谣。一开始只是被人随意背诵。“逐渐被合二为一的管弦乐队是和声歌曲”。

清商歌词:源于三种声调,其内容多反映当时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歌杂词:有写心里话、抒发情怀、讲述宴饮游历、抒发怨愤争斗的诗词,或因老佛,或因洋人,故称杂歌。

艺术特色

1.简单的语言

汉乐府中的民歌运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实,叙事抒情,感情真的很感人。比如《孤儿之旅》写的是孤儿被哥哥嫂子虐待。诗虽参差不齐,但孤儿们的感情和境遇却历历在目。诗歌的句子长度各不相同,从两个词到八个词不等,从工整的七言诗到错综复杂的杂诗。汉代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规则和句法,长短随意,散而不拘,灵活自由。如有杂词,句法自由多变,整体分散不限:如《咏怀曲辞》中的上斜和童歌:“上斜!我想认识你,我会长寿。山无坟茔,河无竭,冬雷电震夏雨雪,天地和合,我才敢与君。”还有二、三、四、五、六、七字,变化极其自由。汉乐府中有很多完整的五言诗,如《江南采莲》、《孔雀东南飞》,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长短都有,最长的350多句,最短的几句。汉乐府民歌长短不一。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350多句,短的如《杂曲》《死鱼过河泣》只有四句。《江南采莲》只有七句话。

灵活押韵

汉乐府民歌用韵自由灵活。有押韵的,比如《平陵东》:“平陵东,松柏苍苍,不知谁抢了龚毅”,“心好累,血在漏,告家人卖黄犊”就是它;有押韵的句子,如“东门”、“葛炎”、“傅亮音”。两句与三句之间也有押韵,如《尚墨桑》中的“日出东南角”“自名罗敷”与两句押韵,《据我秦家》《桂枝作笼钩》与五句押韵。这都说明了押韵的多样性。

3.对话或独白形式的叙述

汉代乐府诗巧妙地投对话刻画人物,声情并茂,让人有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比如《上山摘杂草》甚至几乎全部由被抛弃的妻子和亡夫的问答组成,表现了妻子善良的性格。还有贯穿始终的独白,比如《孤儿之旅》中用独白写的孤儿的苦难。

4.浪漫色彩

虽然汉乐府的民歌多表现现实,但很多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比如《上邪》像山洪暴发一样激情四射,高度夸张;《武胜》中的乌鸦之魂吸引着人们;《死鱼哭过江》里的烂鱼会哭,会写信。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5.甚至句子

偶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各方面的特点,比如:“头上有个角髻,耳畔有明月。”就是“齐为下裙,紫罗为上裙”。

6.循环往复,和谐音韵

那一天的民谣里有很多优美的诗句,比如《江南采莲》:“江南采莲,何田甜带荷叶,鱼在荷叶间嬉戏。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这首诗前后呼应,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文字活泼,是民歌的本色。

乐府诗的体裁对后世歌唱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六朝诗人鲍照以五言诗和杂诗著称,唐代李白的乐府歌更是前无古人,其艺术形式也明显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对话和独白形式的叙述。汉代乐府诗巧妙地投对话刻画人物,声情并茂,让人有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比如《上山摘杂草》甚至几乎全部由被抛弃的妻子和亡夫的问答组成,表现了妻子善良的性格。还有贯穿始终的独白,比如《孤儿之旅》中用独白写的孤儿的苦难。这些技巧也启发了后来诗歌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