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解题怎么写?主要是找格式。
(1)明确答案信息。首先,要明确试题中要回答的重要知识点,即要求题目感知哪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明确感知的对象和内容;其次,要结合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进程或人物事迹的看法来阐述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在感受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从历史中去讲,避免脱离教材的散漫甚至不着边际的口语化句子。
(2)争取完美答案。找到知识点,确定答题思路后,一定要准确完整的组织答案。这不仅包括一般要求,如字迹工整、语言规范、观点新鲜、逻辑严密等。,还要保证答案和分数一致,即分数少的答案就少,分数多的答案就更详细。
1,探索创新: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历史上往往具有多重影响和作用。后人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将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引入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让他们在探究中创新进步,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更加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冷静和平和的态度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忠与奸、民族英雄与汉奸、好事与坏事来划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如何评价李鸿章、左、康有为等历史人物;如何看待隋代开凿大运河?《出埃及记》1: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不惜代价购买了总价3000万港元的三个兽首,受到国人的热烈欢迎。有人认为花巨资追回国宝不值得。你同意他吗?国宝的丢失和归还意味着什么?《出埃及记》2:关于修复圆明园的争论:有人认为应该修复圆明园。原因是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和精华,必须全面复原,让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有人反对,被侵略者焚毁的圆明园遗址,是刻在中华民族脊梁上的国耻,是对中国每一个人的警醒。你认为有必要修复圆明园吗?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类习题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思考、发现甚至标新立异。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沉浸式:也可以叫角色体验型。是指将学生置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观察历史、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了解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学习活动,即“主体进入客体去想象客体”。把学生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可以考察学生应对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从而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1:我们设计了“北京人制作工具、渔猎、使用自然火”三幅想象图,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生动描述“北京人的一天”,了解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斗争中的进取精神。例2:2003年2月4日,65438+是圆明园的忌日。如果我们穿越只是参观,作为外国列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者,你如何用简洁醒目的文字和感性的语言向世界报告这段历史?这种开放式问题更有利于测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综合评价能力、创新意识素质和情感体验素质。这种开放式问题是以学生“身临其境”为前提,要求对所学知识,尤其是当时的宏观背景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3.学科渗透: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从广义上讲,历史学科是所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总和,从天文到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历史的触角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性的,因此历史习题的设计也要突出其综合性。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历史,应该是“大历史”范畴,而不仅仅是狭隘的“小历史”,更多的是让历史与其他人文学科相衔接,这样才能充实生动。
例:(1)用地图和历史知识谈谈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方面的重要性。(2)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引发了什么战争?
这个题目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政治方面的知识。只有清楚地了解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分析和理解它在战略、经济和交通上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大国一直将其据为己有的根本原因。这种开放式问题放大了知识的空间范围和时间长度,突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具有更全面、更有辨别力和理解能力,能够正确回答。
4.关注时事:历史和现实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时间链条。历史是现实的前奏,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有许多历史问题直到今天还没有解决,仍然有其现实形式;反而有很多现实问题,有其历史根源。因此,在习题设计中,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为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使学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历史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过去、联系现在、启迪未来的教育价值,使历史教育的人文功能“润物细无声”。一些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台湾省问题、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东问题、举世瞩目的巴拿马运河回归等。这些内容充分凸显了知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应用的意义和价值。例1: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题(材料简称)(1)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下跪表明了德国人对待历史和战争的态度。如何看待这种跪求?(2)“日本在亚洲的领导人也跪下了,但跪下的不是千千千千万万亚洲邻国的受害者,而是那些年肆意屠杀无辜生命的‘刽子手’。这个材料指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看待这种跪求?除了这次事件,日本对待历史和战争的态度还有哪些表现?(3)欧洲国家为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而宣传的诺曼底精神中,最需要学习和发扬的是什么?这对亚洲国家有什么启发?这类问题体现了关爱生命、关爱社会的人文精神。注重历史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做这种开放性的题,可以促使学生关心时事,了解世界,使学生敏锐地把握历史的脉搏,深刻理解各种历史问题的内容和意义。5.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现实性是其价值的体现。设计习题时注意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崇高理想教育、开拓创新精神教育、意志和毅力教育等。,让学生通过生动真实的历史知识问答,激发兴趣,激发情感,启迪思维。例1: (1)你知道志愿军创建三月的历史背景吗?为什么用这首歌做国歌?(2)结合材料1和材料2,谈谈为什么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心中却依然唱着这首不变的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入!" ?
例2:1976 65438+10月9日,联合国宣布为前一天去世的中国一位领导人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历史上非常罕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解释说:“我决定联合国降半旗纪念他,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他却没有什么钱存!第二,中国有6543.8+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他却没有一个孩子!”请回答:
(1)获此殊荣的中国领导人是谁?
(2)他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练习可以通过评论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战斗勇士、劳动模范的事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道德情感必须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让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扬光大。6.在传统的文学体裁教学中,人们更注重具体知识的落实,他们的“应试”只取分,忽视思想。这样,历史学习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大的心理活动——对历史的体验、感知和理解,由于其检测操作的复杂性,被人为地排除在检测之外。新一轮课改中,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中有文学体裁练习,让学生对所提供的史料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认识,不追求具体的知识,就像语文中的材料作文一样。
例:以“倡导和平,期待和平,相互包容,反对暴力”为主题,给巴以领导人或其人民写一封公开信。这种开放式问题比上述所有类型的开放式问题都要灵活。它可以根据考试的需要,开放试题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试题,但它在答题方面的开放程度是上述所有类型的开放题中最低的,必须是“试卷”或“书信”。因此,它不仅注重测试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价值取向,而且特别有利于测试学生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表达能力。除了以上六类问题,还有延续题(题中没有具体问题,具体问题由学生自己设置,然后自己回答。如:“你对抗日战争了解多少?请就你所知道的某个问题解释清楚。”对此,学生可以继续设置“爆发的原因”、“特征”、“贡献、犯罪”等。)和论坛辩论型(以论坛的形式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歌曲引用类型(用人们熟悉的歌曲来提问)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历史开放性问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我们深感开放性问题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用发散思维和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去发现、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读史使人明智”的目的。开放性试题可以给学生的创新思维留下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政治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