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民歌的历史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

1,诗经。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孔子编纂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音乐歌曲总集。其中“国风”是指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近500年间,15个国家的民歌。地理范围相当于现代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长江流域的湖北北部、四川东部。

2.屈原的楚辞。记载整理了楚国,也就是今天湖南的民歌,留存在《楚辞九首》中。同时,屈原还创造了中国的一个文学主题——骚体。

(2)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歌。

1,汉代和歌。北方既有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最后发展成大曲。《宋相鹤》是汉代北方的一首民歌,它从一首无伴奏的学徒歌发展成为“丝竹合璧,喜庆之歌”的形式,《宋相鹤》则进一步发展成为汉代的一首歌舞歌——香河大曲。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音乐的先声。

2.尚青音乐——东晋南北朝时期,继承汉魏,吸收当时民间音乐而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的总称。早在三国时期,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就创作了大量的清商词,还设立了阿清商部管理清商音乐。后来由于金代的战乱,北方的和歌、清商音乐传到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洋歌曲融合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民歌。

3.吴歌戏曲——吴歌在东晋南朝赢得颇丰,流传于以建康(南靖)为中心的地区,多为子夜歌、上声歌、子夜四季歌等民歌;西方音乐的形成比吴歌晚一点,在南宋和齐梁时期。其流传区域以今天的江陵为中心,其表演形式为舞曲和靠歌,即靠歌(伴奏)。作品除了民谣,也有文人创作的,民谣有莫愁乐、纳河滩等。

(3)唐宋时期的民歌

1、唐曲子——曲子是隋唐时期的新民歌,是西洋音乐与汉族传统音乐交流融合的结果,即所谓的“胡夷巷”曲,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杨柳枝》为隋代歌曲,《敦煌歌集》主编>:* * *收集了唐五代歌曲1300余首,大部分是民歌,如《望江南》,至今仍保存在山西五台山寺。

2.宋宋——宋宋的来源主要是隋唐以来的民歌、歌曲、大曲、法曲的片段和自创的新歌(称自创曲),其创作手法多是靠声作词。歌曲歌曲的主题形式主要有凌(比较短的歌曲)、慢(抒情委婉成长起来的歌曲)、引子、临近、序曲等。,取决于表现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曲牌,著名词人200余人,常用曲牌870余种,变体1700余种。他们以词闻名,这些丰富的曲牌成为各种音乐形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更高的艺术形式如歌唱、朱功调和歌剧奠定了基础。在宋词的两大流派中,柳永和周邦彦以词曲结合而著称。

(四)明清民歌

明清时期有许多民歌,如唐诗宋词、反映各种题材的民歌、艺术歌曲、钢琴曲和蒲松龄的《聊斋民歌》等。,并开始有记录民歌的出版物。录有208首,至今仍有许多曲调流传。它们有300到400年的历史了。

民歌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民歌组织集体劳动,抒发感情,记录神话、历史和传说。

1.开创性的歌曲。彝族的《美歌》、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王磐歌》、哈尼族的《创作歌》等。是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历史、生产、生活礼仪的了解,一般是巫师在节日、祭祀或婚丧仪式上唱的。

2.民歌中记载的民族起源与迁徙。

3.民歌中的英雄史诗是历代人民集体创作和传唱的文学作品。

4.民歌中的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