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西周中学的教育教学

喜洲中学是一所集初中和普通高中为一体的农村完全中学。虽然地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西洲镇,但与市区学生相比,我校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弱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因为父母没有对培养孩子的特长给予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在农村,很少有甚至没有培养孩子特长的学习机构:农村学校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008学年,学校把发展学生特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培育校园特色文化作为西周中学办学特色的生长点。

学校贯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促进全面优秀的理念,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努力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初步形成了人人有爱好、各有特长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社团报名向所有学生开放,遵循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每个社团都有宗旨、章程、活动计划等。,并配备至少一名教员。协会成立以来,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学校统筹安排各协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在指导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各协会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县中小学乒乓球锦标赛中,初中男团获得团体第一名,高中男团获得团体第二名;在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中,高中象棋队获得象棋、围棋两个组别第一名,获得精神文明奖,初中象棋队获得象棋组第二名,高中男子中国象棋队获得个人第一、第三、第五名;在中小学艺术节中获得高中组三等奖,农村初中组二等奖。很多同学从社团活动中找到了一种以前没有的自信,脸上焕发着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光彩。2009年6月是各社团集中展示成果(特长)的月份,各种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社团展示活动在学校体育博物馆不断上演。不仅仅是台上表演的成员,台下观看的同学们都很兴奋: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台上的主角!台上的学生从“我能行”的感觉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功。台下的同学暗下决心:我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特长!优秀的社团一定是学生特长的摇篮。学校根据优秀社团的评定标准,评选出6个优秀社团,并以优秀社团为典型,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社团,使全校各社团健康蓬勃发展,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真正把兴趣爱好变成自己的特长,从“我的特长”中感受到“我的快乐”和“我的自信”。

学校定期出版的《松溪》、《西周杂志》是引导师生积极进取的文化旗帜。由团委牵头,自治管理的校广播站、“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因为在西部中考未能进入西洲中学而感到自卑和失落的学生,在花了半年时间在西部读书后,在自己的周记中由衷地感慨:“当初无奈的选择,今天看来是最明智的举动,我这辈子无怨无悔!”

“文化的最终结果是人格。”在厚重的校园文化熏陶下,西部中学生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心智。他们在校园里学习,在校园里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规范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喜洲中学位于农村。每年都有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近年来,学校把帮助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新学年开始,各年级组和班主任在政教处的领导下,将开展一次全校贫困生摸底调查,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每年寒假,学校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这已经成为西周中学助学的常规工作。学校校长办公室和中层行政领导逐一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为贫困学生家庭送去500元慰问金和大量爱心。每当冬季来临,学校要对住校的贫困学生进行被褥缺乏情况的专项调查,及时发放补助,帮助他们购买被子和衣服,为他们送去贴心的关怀。

在日常管理中,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是帮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使者。他们把帮扶贫困学生的工作做实做细,不断丰富帮扶贫困学生的内容,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在学校舒适地学习和生活。同时,学校还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规划人生,让他们在西部这片热土上健康快乐成长。

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家的感觉,已成为西洲中学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和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一大亮点。长期以来,作为一所农村中学,西周中学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面临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即由于地域差异、缺乏引导、缺乏锻炼等多种客观因素,一批潜力巨大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缓慢,视野狭窄。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学校选派了一批具有良好潜质和进取精神的青年教师与校外名师结对,寻求指导,促进成长。

学校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西周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西周中学教师梯队建设规划》、《西周中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并在此框架下层层落实,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每年为教师免费订阅一份教学刊物,努力为教师争取各种高层次的进修培训机会,完善和落实各种教育教学激励措施,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教师在市县各级竞赛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夏红莲、、、王等老师先后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王增亮校长、龚、、等老师的论文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随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快,中西园师逐渐有了一种自信,从而能够自信、自如地应对各种挑战,并自觉地把从这些挑战中凝聚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回报学生、回报学校和社会的内在动力。

喜洲中学教师队伍中,外省市县教师25人,其中宁夏、贵州、内蒙古、新疆、黑龙江、辽宁、江西、上海等其他省区教师21人。这是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园丁组成的大家庭。学校领导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让这个多元的家庭其乐融融,宣泄情感。在这里,省籍和县籍的界限逐渐模糊:主管行政后勤的副校长是江西人,主管高中教学的教务主任是江西人,主管初中教学的副主任是安徽人,团委书记是奉化人。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用人方式,让学校行政团队的组合特别和谐。定期的座谈会、社交聚会、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和真诚关心,解除了外省(县)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当主人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专业成长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多名外省(县)教师现已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2006学年伊始,在喜洲中学的校园网上,每周都有一个“精彩课堂评比结果”的帖子,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点击率前所未有。这是通过鼓励学生评价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新尝试。“精彩课堂”评选每周进行一次,以学生为参与者,以班级为单位,评选一周内的所有课堂教学活动;每个班级成立评选小组,学生每周投票选出两个“精彩班级”(即最喜欢的两个班级)。后来,经过不断探索,学校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综合素质月度评价暨“班级之星”评选方案》,对“精彩课堂”原有的评价周期、评价方向、评价性质进行了调整,改为月度评价。截至目前,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认真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调动了师生参与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师生良性互动。

此外,学校记录教师每天的课堂教学情况,每周进行分析,就课堂上的倾向性问题及时与相关教师沟通,提出改进建议;落实课堂规范要求教师做到“五不”,即不迟到、不早退、不耽误上课、不接手机、不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实行行政推拉门考勤制度,要求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节常规课都要对全校开放,校长本人也制定了一学期要上几百节课的目标;教师教学论文评审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理论水平。

学校成立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考核领导小组。评估组由行政人员和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考核时间统一安排,要求教同年级同学的老师开一堂内容相同的公开课。课后,评估小组将及时进行评估,并适时举行评估活动。课上不及格的老师可以选择重新上课。

规范化基础上的人性化是西周中学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学校出台重要教学措施前,要进行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让普通教师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在学校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全校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氛围逐渐形成:教师乐于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自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中层行政领导愿意为普通教师服务,千方百计为其教学提供便利;校长愿为全体师生服务,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渠道的评价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喜洲中学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立体化教学管理评价模式正在逐步发挥威力,全校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效率和成绩显著提升。近年来,高考上线率稳步上升:2007年教育局下达18本科上线指标,实际本科上线21,完成率117%;专科82人,实际上线108,完成率132%。2008年本科发放14,实际上线13,完成率93%。专科总人数77人,116,完成率151%。设档线86人,实际上线126人,完成率147%。2009年下达本科指标24个,实际启动23个,完成率96%。专科49人,实际开展179,完成率365%。多科通过率和部分科目平均分、AB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初中的教学成绩也在稳步上升,大部分科目成绩稳定在全县前十,进入中考的人数在全县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2007年中考录取9人,招收1人;2008年中考招生8人,招收1人;2009年中考录取了9名学生。历年中考平均分基本在全县十名以内,2014年录取10人(今年已并入沈霞中学)。

未来三年,西洲中学将面临办学格局的重大调整。学校正在研究和完善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以迎接新的发展形势下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缩小与市区学校的差距,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